有线发展是否能够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慧聪广电网】很多时候,有一个简单而实际的逻辑,那就是落后的,总想着如何能够弯道超车。其实这不是什么最终幻想,如果能够真正想去做,敢于去尝试,任何事情,都不会是痴人说梦。有线企业在经营发展中,也许真的否缺乏足够的想象力。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传统企业而言,往往收获的是一声叹息。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活得不好,想要换个活法,互联网的种种,又何尝不是提供了的新思路。找不到头绪?那就多看、多学、多想、多干,以下是一些观点,算是抛砖引玉,希望会有所启发。
思想足够开放。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核心专长很有可能会变成核心障碍。延伸一下,思想上的禁锢才是要命的。如何以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拥抱新事物,这种提法由来已久,但真能做到的又有几何?很多时候对新事物,一上来就是先入为主的,持怀疑的态度,羁绊于现实的情况,而不敢越雷池半步,最后冠上个不接地气的帽子,束之高阁。殊不知,这些都是拿来主义,在其他地方成功,终究不是偶然。如果不尝试,还不如不知道,否则视而不见,或者遗憾措施,结果更不好。此外,如何加强决策的科学性,如何让决策能够真正沉下去,变成行动力,十分关键。有很多成熟的套路可以借鉴使用,只是别再拍脑门,或者美其名曰所谓的专家判断了。
以用户为中心。这是很多互联网企业成功的核心,明确目标用户,以用户为中心,最后用户体验至上,这是三个不变的法则。有线如何以用户为中心,做起来不是多难,而是做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如何提升产品品质,把自己当成用户,然后扪心自问,用自己的产品爽不爽,或者能不能沾点便宜而感到舒坦。如何提升服务质量,是否能把用户的诉求当成自己家的事,是否能看作是直系或者旁系三代以内的亲属的事。多问几个问题,想明白了,剩下就是不折不扣地去做。为用户做的事情,是个良心活,特别是现在还能坚守在有线电视前的,弥足珍贵,哪有不倍加珍惜的理由。同时,对用户行为进行用户画像,应当尽快作为基础,这是不可或缺的软实力,这一环做得不好,都不了解用户,何谈服务。
免费是为了什么。现在市场的价格战惨烈,近乎免费了。这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长久下去,谁也吃不消。互联网企业也玩免费,但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的玩法。有线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无疑是基础收视费,这是根基。当然这个不能用互联网的玩法,也玩不齐。但除了这个,其他的尽可。当然,别再想当然的认为,为有线基础收视费买单的,一定是用户本身,要知道,互联网企业还有一个方式,就是为流量买单。用户稳住了,规模保住了,就有了流量,还愁没有钱来吗?找金主去吧。
视频内容聚合。有线电视用户流失,去哪了?或许很多人会毫不犹豫的说是IPTV。其实不然,回忆一下,是不是现在更多的是看到无时无刻,不碰着个手机不撒手、拔不出眼来的人。那他们在看什么?就视频这块,毫无疑问“优爱腾”(优酷、爱奇艺、腾讯)霸屏,再加上短视频的抖音和快手等等吧。有线提供的视频服务,基于高清双向,无非重要的就是直播和点播。就拿点播内容来说,想吸引用户,最靠谱的是与这些公司合作,实现内容上的创新,哪怕是其中之一。尤其是引入其自制内容,往往爆款就出自于此,每年的制作和版权费可不是头脑发热挥霍出去的,而数量级更是有线望尘莫及。那有线的合作底气呢?一是党网红网绿网这块牌子,二是每个有线用户都是真金白银的付费用户,三是网上的想要着陆,本地化很有魅力。还是那句话,有线不必扣上正统的帽子,灵活性和红线不是矛盾体,如果对这些好东西置若罔闻,那最后肯定会喊“哎呦疼”。
机顶盒来自哪里。有人说机顶盒于有线发展,颇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感觉。成本的痛点,沉甸甸的库存压力。其实,这事得从两方面看,机顶盒如果有了家庭智能网关的定位,成为中枢大脑,那是迈向成功的关键因素。但如果机顶盒就是个看电视的盒子,那就得想办法把这块成本转移出去。有愿意接盘的吗?去尝试着和要合作的互联网企业谈谈吧,只少会让机顶盒实现华丽的转身。这里还想说的是,有线的多数业务是围绕机顶盒的,但如果能做智能家居业务的延展,引入新业态产品,值得一干。
营业厅价值提升。线上渠道的日益丰富,便捷,满足了用户的惰性。所以,传统线下营业厅的人流大幅减少,说门可罗雀也不过分。没有了人,营业厅的存在价值在哪里?但这并不是说可以就此关门歇业了,而是要研究如何转型,如何实现价值提升。一是构建体验环境,眼见为实,搭建虚拟全业务体验环境,做各种竞争品对比,搞主题营销。二是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如京东之家、小米之家等,增加功能性。三是重心转移,增加营业厅辐射密度,不是靠自建,而是要靠合作。给合作营业厅人员代办费,一笔算一笔,直接点钱。你给我办得越多,我钱给得就越痛快。合作者如何选择?互联网企业擅长导流,就在人流量大的地方设点,比如菜鸟驿站、线下体验店等。四是让营业厅内最熟悉业务办理的人,即营业员,走出柜台,出门开拓线下合作渠道,并赋予管理权限,是人尽其才,还有成就感。
实施动态机制。互联网企业的一个特征就是反应迅捷。有线迫切需要学习,从组织架构到绩效激励。组织架构,是否能够打破传统,围绕用户,以产品链条前中后各环节,为业务部门设置的基本原则。其中产品中心不能少,是否能不上这个短板。绩效激励,不是千篇一律,或者纷繁复杂乱脑子的,一成不变的目标,而是要随着市场的变化和公司经营重点变化,能够及时调整的动态型考核激励,关键是让每个人都有获得感、满足感,同样又都有危机意识,处于竞争地位。
最后想说的是,有线借鉴互联网企业的经验,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尝试一些新方法、新模式,不谈远大理想,只是为了是更好的、适应时代变化活下去。有人说:船大难调头,殊不知,大象同样可以跳舞。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