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停并转”背后,电视媒体路向何方
【慧聪广电网】从666个到453个,2010年至2019年,我国地市电视台频道总数减少了213个。
2019年以来,全国多地广播电视台响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精简办台”的号召,陆续关停一批频道频率,业内开始出现“关停潮”的声音。
不久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今年已经撤销了14个电视频道。
电视频道“关停潮”真的要来了吗?“精简精办”怎样落实?未来,电视频道改革走向如何?
针对这些问题,《传媒茶话会》对话南京广播电视集团党委书记、台长、董事长高顺青,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曾义,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视听新媒体系主任吴占勇。
昨天,告别一批电视频道
2016年,深圳广播电视集团法制频道、九江市广播电视台旅游文娱频道先后关停,此后天津海河传媒中心一口气关闭国际频道、高清搏击、时代风尚等6个电视频道。
进入2019年,“关停并转”从北京、上海开始,接着就是浙江、广东(广州)、福建(厦门)、山东,此后湖南、湖北、山西、贵州(贵阳)等中西部地区的电视频道关停接踵而至。
电视频道“关停并转”呈现“从东向西、从省级向市级”的发展趋势。
在业内引起较大关注的还是上星频道的重大改革。2019年1月1日,上海广播电视台宣布整合原娱乐频道和星尚频道为全新“都市频道”,同时整合原炫动卡通频道和哈哈少儿频道,设立新的“哈哈炫动卫视”。
同年5月,北京广播电视台将地面BTV体育频道与上星纪实频道合并,整合为全新的奥运纪实频道,定位为北京冬奥组委官方发布平台和全新体育节目频道。
直至2019年10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首次明确推动电视频道的“精简精办”工作。直到今天,“精简精办”“关停并转”仍在继续。
“当下,电视频道正在经受有史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一些频道不得不‘关停并转’,可以说依然处于转型发展的低谷状态。”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曾义毫不讳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移动端新媒体的强势崛起,传统主流媒体尤其是地方市级广播电视台,正面临着收视、收入断崖式下滑的尴尬境地。
南京广播电视台台长高顺青判断称,传统电视频道“跑马圈地”时代已经过去,面临生存危机,传统电视频道“关停并转”是一种必然。“在中国电视发展亟待转型的关键节点,‘精简精办’频道无疑是扭转当前电视频道发展困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对电视频道健康发展的机制纠偏。”
“关停潮是在网络媒体进一步挤压电视媒体市场空间、频道经营压力倍增背景下,电视界自我调适的表现,这是融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视听新媒体系主任吴占勇看来,“关停潮”并不代表电视媒体的衰落,而是在融媒体语境下电视行业集中优势资源谋发展、加速体制机制改革和优化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体现。
今天,“精简办台”持续深化
今天,加快媒体深度融合的发展进程中,电视频道如何转型发展,才能找到立足之地?
曾义提出,电视频道转型首先应该走出一个误区,“不是说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就不要做了,电视大屏就要被放弃了。”
“对传统电视媒体而言,媒体融合绝不是另起炉灶,而应该是新媒体与基础资源和核心能力深度融合,才能发挥1+1>2的融合传播效果。”曾义如是说。
在这样的转型思路下,成都市广播电视台积极改革。
去年3月,成都台国际传播频道“西望成都”全新升级,打造“Chengdu Plus”新媒体矩阵,上线YouTube、Facebook、Twitter等全球主流新媒体平台。
今年9月27日,成都台对都市生活频道进行全新改版,尝试使传统电视频道在内容上更契合新媒体气质和移动端传播效果。
更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建立城市台合作发展(1+7)模式,依托中国城市电视台联盟,相互协作,协同发展。“通过统一策划、各自实施、共同播出的方式开展重大主题宣传。这种协同发展不仅扩展了播出平台,集约了优势兵力、节约了运行成本,也提升了节目质量。”
南京广电集团携手江苏省内12家城市电视台成立的江苏城市联合电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为影视频道专业化内容播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据高顺青介绍,该公司是目前国内电视剧采购行业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公司化运营的跨区域联合影视剧采购实体,通过在全国一级市场联合采购的方式,渗透到电视剧的投资制作生产与发行全产业链开发中。2019年,该公司与重庆广电集团影视频道结为战略合作伙伴,迈出了跨省域联合的突破性步伐,再次夯实全国电视剧地面采购第一阵营的地位。
明天,改革仍在继续
在高顺青看来,随着媒体深度融合不断推进,传统的电视频道的竞争压力还将不断扩大,在可预期的未来,城市台和县级台的电视频道“精简精办”还将出现。
未来,对于城市电视台频道的转型发展,曾义表示很有信心:“我认为,传统电视频道转型发展可归结为——坚定主流价值,打造权威平台;专注精品内容,提升平台价值;深耕政府资源,助力城市营销。”
未来电视频道怎样继续改革?访谈专家给出了一些方向。
■ 方向一:顶层设计因地制宜
高顺青认为,各级各类电视频道加快转型发展,发展策略需要因地制宜。
一是遭遇最大发展困境的城市台要积极发挥地方能动与顶层设计的协同引导机制,做好城市文化发展的综合服务商功能;
二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电视频道,各电视台要采取分级流动与规范的退出整改机制,促进电视频道的差异化发展;
三是利用新媒体技术驱动与融媒运营的内容生产机制,在媒体融合发展中寻找传统电视频道的发展机遇。
■ 方向二:深挖地方资源
曾义提到,对于地方电视媒体而言,深耕政府资源,助力城市营销,将是电视频道发展的新机遇。“通过与地方政府部门目标任务的深度契合,通过有的放矢地开设栏目、承揽项目等,会成为地方电视台比较稳定的一项收入。”
他认为,地方电视媒体还应坚持用户思维,聚焦本土用户需求,选择美食、旅游、交通出行等领域,用接地气的内容产品、强黏性的社交互动、离不开的生活服务,沉淀本地用户,变现流量价值,努力成为区域用户首选的移动服务平台入口。
吴占勇提到,未来机遇有两个方面:一是开展精品内容联合开发,多频道联动制作优秀影视作品,共降成本、共赢口碑;二是地面频道紧抓本土化特色,在内容生产和经营思路上多从本土化入手,本土受众是物理空间层面的庞大社群。
正如业内观点所言,频道关停不代表什么,但却是行业大变局的缩影,唯有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并全力架构新媒体矩阵为主的全新产业链,才能够带给广播电视台全新的生存环境。
值得欣喜的是,电视频道转型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吴占勇认为,有4个方面值得肯定——
一是运用自有平台或搭载第三方平台,积极向小屏端创新发展,把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向小屏端迁移。
二是融入网络传播特征和语态,尝试“主持人记者网红化”策略,建立电视从业者自媒体、电视栏目、电视频道的立体传播矩阵。
三是探索多元的经营模式,将“互联网+”向“电视+”转变,发展“电视+电商”等互联网语境下的营销方式。
四是以精品内容引爆话题,借助互联网层层破圈,如河南卫视系列晚会频上热搜,借助网络提升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