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广电:2024整合重构,2025迈向全国一流新征程

慧聪广电网 2025-02-12 11:31 来源:广电独家作者:杨余

【慧聪广电网】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2024年,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以下简称重庆广电)锚定全国一流新型主流媒体的目标,持续深化“1138”发展战略,聚焦视听传媒、影视文创、技术服务主责主业,拓展动漫电竞、艺培研学新兴赛道,积极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交出了一份创新发展的满意答卷。

近日,「广电独家」对话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李鹏,请他总结该机构在2024年的重要变革创新,并展望2025年的发展布局。

他表示:“在这一年里,我们整合重构第1眼新闻和华龙网,探索找寻媒体变革的重庆路径;我们建设8K超高清工作室、新闻XR虚拟演播室,构筑广电媒体的数字生态;我们设立海外联络站,展开跨越山海的牵手合作;我们打造重庆卫视数字文创基地和第1眼运动婚庆基地,探索资产盘活的提质方案……在优质内容生产供给、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自我造血机能等方面探索发力,实现了集团综合实力的新跃升。”

▍整合平台谋发展,打造成果立标杆

「广电独家」:2024年重庆广电变革创新的力度不小,请您介绍一下。

李鹏:2024年,重庆广电把“变革”作为关键词和最大关键变量,动真碰硬、真改实改,启动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方案,以整合媒体平台为改革重点,形成了一批重庆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具有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

一是着力打造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视听新媒体平台——第1眼TV。

第1眼TV由重庆两大知名新闻品牌第1眼新闻和华龙网整合而成,一开始就明确了三大发展目标。

首先是优质内容聚合平台。在进一步强化重要舆论阵地基础上,以全球视野构建内容生产体系,用海量信息和全网传播实现“1眼知天下”的传播效能,从“我制造”到“我制造+众聚合”,成长为具有新生态特征的互联网TV。

其次是社会治理服务平台。以《今日关注》建设性舆论监督助力超大城市治理,通过“重庆网络问政平台”汇集社情民意,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用“新闻服务社会”的理念参与城市生活,从媒体改革角度,探索社会治理的崭新路径。

最后是创新技术应用平台。成立XR影像工作室、AI数智技术工作室、8K超高清应用中心,研发推出“芯问”融媒大模型,第1眼TV把创新技术应用视作支撑底座,深深嵌入优质内容的生产和媒体服务延伸中,对内借助技术赋能内容生产,对外深度介入数字重庆建设,构筑媒体“数字生态圈”。

2024年,第1眼TV在中宣部评价排名进入全国前十强,全国热搜上榜630余条,全网传播总量超330亿人次,被广电总局评为“广电媒体融合新闻品牌”。

与此同时,第1眼TV的国际传播在2024年也成果颇丰,在境外设立联络站,与白俄罗斯、匈牙利等国家的通讯社、电视台签订合作传播协议,增强了重庆广电的多语种覆盖和国际传播能力。

二是把重庆卫视打造成为全国一流卫视。

对重庆卫视的改革,我们采用了汇聚资源、焕新平台的理念。

具体而言,将集团影视剧制作和大型活动赛事转播等优质资源并入重庆卫视;整合上星频道和地面频道,激活内容、技术、人才的融合融通和高效运转,“天地联动”,建立卫视频道内容创新研发和生产、编播新机制,全媒体传播新样态,卫视新媒体矩阵聚合传播用户近5000万人。

同时,明确重庆卫视精品视频内容供给平台和精品大型文化活动牵头平台的定位,通过优质品牌、优质节目、优质平台的优势叠加,创新文化消费新场景,扩大卫视品牌影响力,形成多端联动、内容共创、价值共享、核心自主的一流卫视大传播格局。

三是全新打造文化民生服务平台——重庆城市TV。

2024年,重庆广电在频道频率精简精办的大背景下,整合6个重庆电视地面频道,组建了全新的重庆城市TV,用互联网思维完成对地面频道合理布局,形成定位准确、垂线清晰、市场认同的社会治理、影视剧生产、教培研学、电竞动漫、健康养老、文娱演艺等业务板块和“新媒体+频道”的融合运营模式。

我们用“红叶频道”推动网端“银发经济”“大健康”垂类板块,用“影视剧频道”支撑网络剧发展,用“红岩文化频道”聚力红岩文化育人体系改革,打造红岩精神传承弘扬、红岩思政教育平台。

四是把重庆广播打造成全国一流新型声音媒体。

2024年,我们推动重庆广播坚守“声音”的力量,促进全媒融合。

具体而言,深度开发主持人资源,推出知名广播美食节目《吃在重庆》的融媒体品牌“麻辣四宝”,首场直播销量爆棚,位列抖音火锅榜第三。

做精做细声音产品,推出《书香重庆有声能量驻场计划》等一系列“广播+线上+线下”的融媒体产品。

开展“龙山论剑C位出道”路演活动,鼓励主持人发挥“自媒体”账号影响力,通过一系列全媒体项目深入系统推进重庆广播板块改革。

通过整合媒体资源、加强平台建设,重塑体系,重构流程,重庆广电建立了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的媒体架构,形成以第1眼TV为龙头,重庆卫视、重庆城市TV、重庆广播为支撑的“1+3”全媒体传播新格局。

▍巩固舆论主阵地,提质内容强产业

「广电独家」:2024年,重庆广电把构建事业产业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作为发力的方向,请您谈谈具体举措有哪些。

李鹏:2024年,重庆广电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健全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体系,推出一批体现中国精神、时代风貌、重庆辨识度的影视剧、纪录片、专题片和品牌节目。

一是巩固壮大适应新时代的主流舆论阵地。

2024年,重庆广电高质量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来渝视察新闻报道,全网传播量超1.7亿人次。

以此为契机,我们把做优头条工程、做精时政报道作为巩固壮大适应新时代的主流舆论阵地重要抓手,精心推出《第1声音》225期;推出理论传播电视节目《思想的力量》,播出首期在重庆市平均收视率0.413%,位列同时段地方卫视收视率第一,被广大网民称为一堂走心分享的“鲜活思政课”、理论紧贴实践的“观点舆论场”,打造出了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总书记思想阐释传播品牌,《人民日报》在要闻版进行了报道;创新推出建设性舆论监督节目《今日关注》,2024年收视成绩位居省级卫视同时段第一,全网总播放量超2亿次,得到中宣部、广电总局及新华社等点赞推介。

二是着眼人民群众新需要,内容供给全面提质。

2024年,重庆广电以内容生产供给侧改革为突破,推出了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的优质内容产品。

《诗行长江》以诗为媒,沿江而行,探寻长江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一季全网传播量5.2亿次;《2024川渝春节联欢晚会》全网传播量达33亿人次;除夕夜“两江四岸”灯光秀传播量12.6亿人次;纪录片《卢作孚》在央视、爱奇艺平台播出后,迅速登上纪录片热度飙升榜第一位;探索如何走好网络时代的群众路线,网络剧《双城喜事》《烟火星辰》等总传播量过亿;《灯火中国》重庆篇在央视播出后好评如潮;首届中国音乐文学盛典,全网播放量超2000万人次,直播观看总量超750万人次;还有利用8K超高清技术全新上线2024《鸟瞰新重庆》、协同西部国传中心推出全英文栏目《Let's Meet》。

从整体传播效果来看,重庆广电通过内容生产供给侧改革和激发内容创新创造活力,从选题策划、话语体系、传播手段等方面入手,构建起适应人民精神文化新需求的内容生产体系。

2024年,重庆广电加速布局AIGC和数字化应用场景,成立8K超高清工作室,率先建成国内首家新闻XR虚拟演播室,实现全流程虚拟制作,以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广电新质竞争力;抢抓产业新赛道,反哺事业发展,成立重庆电竞研究院,成功举办首届重庆电竞大赛,推动央视动漫经典大展等重点项目落地见效;抓住重庆市电影公司、红岩产业公司划入广电集团战略机遇,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培育发展影视制作发行、红岩文化育人服务、少儿研学等产业。重庆广电在融合科技、拓展赛道、聚合主业等三个方面不断发力,探索资产盘活的提质方案,建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支撑。

▍内容科技双突破,平台产业共提升

「广电独家」:2025年,重庆广电有怎样的发展布局,着力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李鹏: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谋划之年,也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创新也是改革,创新就是深化改革。

站在新起点,重庆广电将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创新”为工作关键词,加大重点改革任务落实力度,激活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牢牢把握移动互联传播趋势,让“变革”从整合走向融合,让“创新”从孵化走向成熟,让“技术”从赋能走向共通,实现“五个突破”。

一是在内容业态上有新突破。

继续把创新提升“头条工程”作为工作的重点,让《第1声音》《思想的力量》在“话语体系”和“呈现方式”上有所突破,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往“深”、往“心”、往“实”里走。

与央视联合制作《万里长江》(暂定名)等重点纪录片,策划推出“抗战胜利80周年”重大历史题材纪录片《胜利日》(暂定名)等。

加速补足综艺短板,在延续并提升文化轻综艺产品的基础上,在创新表达、题材视角、叙事能力上有所突破,着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跨年、音乐、旅行等大型综艺节目。

依托媒体品牌(活动),持续拉长产业链条,构建开放生态,全面提升品牌价值。

放大《谢谢你来了》内容电商优势,探索品牌栏目“双效”融合新路径,力争全年实现电商销售额1.2亿元。

持续布局发力“网络剧”赛道,开展“烟火星辰”精品微短剧创作营计划,网络剧年产出目标突破50部约2500集,吹响精品网络剧重庆“集结号”。

二是在科技转化上有新突破。

我们会拓展XR演播室、AIGC、8K应用工作室的应用新场景,在媒体与科技的深融上有突破,实现传统内容产品的蜕变。

比如2025年重庆两会期间,第1眼TV推出的系列新媒体产品《世界地图看重庆》《这样的重庆AI了吗》《行走的民生答卷》等都更成熟地使用到XR、AI等技术,使内容产品更显年轻态、时尚感。

以“芯问”融媒大模型为“对话”基础,构建智媒生态,让多模态、跨模态大模型技术在媒体行业的创新应用上有所突破,以“大模型+生成式AI互动”为特点的“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平台实现基础应用。

进一步开发自主研发的马拉松智慧转播系统3.0版本,全面提升对赛事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分析能力,以及赛事各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和指挥调度,推动智慧转播系统向马拉松以外的各类型赛事的扩展应用覆盖。

三是在平台整合上有新突破。

叠加第1眼TV高效的全媒体新闻采编能力和互联网先进技术,实现第1眼与华龙网“1+1>2”的预期,成为重庆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综合排位“领头雁”。

建构“台网端微号”一体运营传播矩阵,聚集一批有标识、有见解的知名时事评论员,放大主流舆论声量。

做优建设性舆论监督平台,构建《今日关注》《天天630》《网络问政》《民呼我为》等为支撑“1+41”两级联动舆论监督体系。

优化布局原创深度调研报道全媒体矩阵,实现“快、实、新、独”的视觉呈现和量级传播。

持续打造重庆卫视,使其成为全国一流卫视;打造重庆城市TV ,使其成为城市文化民生服务平台;推动重庆广播融合发展加快转型,使其成为可听、可看、可交互的全媒体广播。

四是在国际传播上有新突破。

合力打造西部国际传播园区、Let's Meet网络TV、西部视听译制出海中心等重点项目,拓宽国际传播形态、渠道,探索国际传播新打法。

发挥好第1眼TV海外联络站作用,持续推动《诗行长江》等精品内容多语种版本漂洋过海,同时在全球版图中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和伙伴关系,在更广范围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重庆声音。

迈开走出去的步伐,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重庆·“意”游未尽》《“澳”妙无穷“渝”你相遇》等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中来,用城市架起桥梁,用文化连接心灵,找寻更为丰富的国际传播表达方式。

五是在产业支撑上有新突破。

精心谋划实施系列“媒体+”产业项目,孵化培育“渝影创旅”特色文旅融合、“15分钟公交生活圈”运营服务、“红岩文创”、“渝视界”短剧平台等一批发展前景好、产业支撑性强的经济增长点。

用“梦界空间”数智经济产业园和“动漫主题乐园”两个实体项目,拉动第二届重庆电竞大赛和西部动漫文化节提档升级,打造重庆高校电竞联赛和高校电竞联盟,推动动漫、文旅、数智产业融合发展。

建成重庆卫视数字文创基地、第1眼运动婚庆基地、教育艺培基地,打造全国一流数字视听产业平台、西南知名的艺术教育服务品牌,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

烟雨春风,万象皆新。2025年,重庆广电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学笃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委宣传部坚强领导下,持续迭代升级“1138”发展战略,一张蓝图绘到底,深入实施“内容焕新、技术创新、产业革新”三大行动计划,以建设全国一流新型传媒集团为牵引,深化广电媒体系统性变革,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实现事业产业高质量协调发展,形成一批“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重庆广电标志性改革发展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广电力量。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