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浸润城市人文品格 ——广东观音山倾力打造文化名山纪实
如何更好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年均50多场独具特色的文旅活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备受全社会广泛关注,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也因此被誉为“文化名山”。
日前,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董事长黄淦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在找准切口和落点,园方始终在探索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因为传统节日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等,所以公园就将传统节日蕴含的民俗文化、民族精神以现代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传播开来,使之更好融入日常、贴近生活。
“观音山上观山水”的时代价值
说到“观音山上观山水”征联活动,网络上几乎无人不知。这是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组织开展的楹联征集活动,至今已长达10年,奖金更是高达88万元,吸引了广大楹联爱好者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对下联热潮。10年来,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累计接到投稿60余万人次。
有关专家表示,楹联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通过精炼的语言传递了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具有强烈的社会功能,能够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在去年举办的第十次楹联征集活动上,中国楹联学会顾委会副主任、广东楹联学会顾委会主任、“观音山上观山水”出句人邹继海表示,此次“观音山上观山水”征联活动比之前举办的9次征集,在内容上增加了“五岳”的元素和内容,来稿量更加丰富多元。
中国楹联学会名誉副会长叶子表示,“名联咏名山”活动是楹联文化与名山之美两种不同文化形态独特魅力的交织、互鉴、交流与融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同时,楹联文化与名山之美的碰撞为人们提供一个了解历史和生态环境的窗口,有助于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推动地域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繁荣。
参与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文化活动的有关专家表示,楹联征集活动只是公园文化活动的一起网络传播典型事件,多年来,公园以生态文学为抓手,持续多年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学活动,推出了一批高质量的生态文学作品,形成了一批极具特色的生态文学活动,产生了一批有价值的生态文学成果,为推动全国各地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坚定文化自信作出了突出贡献。
积极传递生态文明好声音
从荒山到青山,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凭借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类型丰富的珍稀物种、极具特色的岭南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文艺爱好者走进公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作家、画家、艺术家用作品发声,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的好声音、讲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好故事。
“其实,这也是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的初衷。”黄淦波表示,建园初期,公园便确立了“生态建园,文化立山”的发展宗旨,20多年来,公园与中国林业文联、《人民文学》杂志社、广东省楹联学会等文化单位紧密结合,组织策划征文、楹联等活动,成立“生态文学创作实践基地”,努力为推动新时代生态文学高质量发展。
特别是自2010年开始,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启动“品鉴岭南——中国著名作家广东行”活动,期间邀请了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等在内的多名中国著名作家,前来观音山采风、写作,产出了近百篇佳作,借助作家的笔触和感悟,一篇篇展现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人与自然和谐的好文章,让海内外游客对广东旅游及风情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作协副主席、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贵祥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连续多年举办文学活动感到意外,他表示,观音山与中国文学紧密相连,观音山下到处漂浮这文学的味道,走进观音山,可以吸到满满的生态负氧离子,更可以吸到文学的“负氧离子”。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生态文学作家李青松也多次到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采风,他表示,传递自然科普知识是生态文学的主要功能之一。无论是文言文体裁的《观音山赋》,还是散文体裁的《树梢上的中国》,虽然作家对生态的认识在不断变化,但其核心仍是通过文学内容科普自然知识,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呼吁人们改变某些不良的生活方式,转换某些危及生态的生存观念,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黄淦波表示,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所提倡的生态文学,是反映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理念和绿色发展成就的文学,具有充盈鲜活的时代话语及凸显现实的指向意义。
深入挖掘生态文明精神内涵
在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名山”的体现并不只是当下的历史记录,更有千百年来的珍贵史料,讲述着自然的更替和文明的进步。
古树名木标本就是这样的史料。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是历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与宗教、民俗文化紧密相连,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早在2003年,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便创建了国内首家古树博物馆。该馆由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指导建成,馆内收藏了粤西地区近年出土的近百棵古树,其中最老的一棵生长在黄帝时期,最年轻的一棵距今也有1000年历史。这些古树看似平平无奇,但每一棵树都承载着千年的故事,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者。
此外,古树名木还是民族和地域文化的重要标志,每一棵古树名木都与其生长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艺术审美等紧密相连,铭刻着时代的印记。在科学方面,古树名木是研究自然的宝贵标本,蕴含着丰富的生物信息和纯正优秀的遗传基因,通过分析古树,可以了解当地气候、水文、植被、环境的变迁,为众多领域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古树名木还具有不可估量的景观价值,是不可复制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景观震撼力。
黄淦波表示,在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通过大数据、算法等现代科技手段,可以挖掘出更多生态文学创作资源,为美丽中国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也正在利用现代技术优势,不断增强全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态前提,这就意味着必须始终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厚植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而生态文学作品,作为传播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应该起到重要的、必然的作用,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一直在为此努力着、奉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