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水利水电优势品牌 湖南建投旗下这家国企正式更名

慧聪广电网 2025-04-14 11:16 来源:互联网

在洞庭湖畔的湘阴基地,几艘巨型绞吸式挖泥船矗立江畔。这些曾在 1998 年抗洪抢险中创造“吹填堵口”奇迹的功勋装备,如今正见证着水利湘军的华丽嬗变。

不久前,大型千亿国有企业湖南建设投资集团旗下子公司,湖南省水利水电建设龙头企业——湖南百舸水利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湖南建投水利水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这场看似普通的更名,实际是湖南建设投资集团做强水利水电业务领域优势品牌的关键布局,标志着该公司踏上了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推动创新发展的新征程。

战略重组:以整合优势助力全产业链服务转型

更名背后,是省属国企战略重组整合的重要实践。

公司前身可追溯至1996年成立的湖南省疏浚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首个专业化疏浚企业,公司以根治洞庭水患为使命,率先引进先进装备、创新施工工艺,开创“新装备、新体制、新工艺”的行业改革先河。2001年,企业抢抓国企改革机遇,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引入战略投资者,更名为“湖南百舸疏浚股份有限公司”,同步启动“百船计划”推进装备国产化。

此后,公司历经多次战略重组:2017年,原湖南百舸疏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路桥四分公司、湖南省水利水电施工有限公司合并组建“湖南百舸水利建设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湖南建工与交水建集团合并,双方旗下水利板块整合为“湖南建投百舸水利公司”;2024年,企业正式更名“湖南建投水利水电有限公司”。

二十余年重组整合,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今,公司已形成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布局,拥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河湖整治工程专业承包壹级等多个资质,年施工能力超百亿元,业务涵盖水利水电、水务及水环境、新能源及水智慧等领域,与“湖南建工”“湖南路桥”“湖南安装”组成湖南建设投资集团水利、房建、路桥、安装业务领域四大专业优势品牌。

水润三湘:聚焦民生工程守护万家灯火

治水兴邦,润泽万家。

从湖南疏浚到百舸水利,再到建投水利,从8艘挖泥船起家到获评全国优秀水利企业,从三湘大地到马来西亚、孟加拉,二十九度春秋流转,润泽万家的初心滚烫如初。

公司始终以服务民生为己任,专注深耕水利水电主业,先后承建数十项国家和省级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在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等领域强化积淀,通过高标准建设一批标志性项目,将水资源优势转化为惠民成果,用匠心守护江河安澜。

面对水利革新的澎湃大潮,如何立定磐石之基、实现扬帆致远?

邵阳犬木塘水库枢纽工程,是建国以来湖南省投资最大的单体水利工程——犬木塘水库工程的重要部分,让 100万余亩“望天田”变“丰收田”;从武冈城乡供水一体化到常宁农村饮水工程,公司累计让300万群众喝上放心水。

近年来,公司在重大水利工程领域、水资源配置项目、生态修复等协同发力,通过汗水与为民初心,用一座座地标性工程构筑起“建投水利”的品牌长城。

在重大水利工程领域,先后承建了犬木塘水库、椒花水库、梅山灌区大坝等一大批枢纽工程,共双茶垸分洪闸、岳阳长江补水一期等闸泵工程以及洞庭湖区松澧垸堤防加固等河道与堤防工程,有效提升了当地水资源调控能力和防洪减灾能力。

筑牢防洪屏障的同时,公司着力破解水资源短缺难题。参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湘江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先后承建了澧县河湖水网连通生态水利、龙山县果利河综合整治等水环境工程。

面对生态修复大考,公司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参与湖南省内多个重大湿地生态修复工程。

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娄底梅山灌区安置区建设正如火如荼。这一民生工程安置用地总面积超5万平方米,规划建设长峰大山等安置房,配套建设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致力让519名移民群众实现“安居梦”。

“治水、兴水不仅是技术活,更是守护万家灯火的良心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洪波的话,诠释着国企的初心。

扬帆出海:以专业实力向全球市场跨越

近年来,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以坚定步伐迈向国际市场,先后承接多个海外工程项目,提升了当地民生福祉,更将 “中国水利方案”推向全球。

2010年,公司挖泥船驶向南太平洋,在斐济Rewa河实施河道疏浚,叩开了国际市场大门。该项目创新采用“生态疏浚+航道整治”模式,成功克服自然条件恶劣、资源匮乏等施工难题,使河道恢复航运能力,沿岸农田灌溉得到保障。

2016年,塞拉利昂夏洛特水电站的投产发电,这座水电站采用中国标准设计,团队克服热带雨林气候与设备运输难题,创新应用适应当地电网及气候特点的新型技术,使当地供电可靠性提升60%,成为“一带一路”早期标杆项目。

在东南亚,公司于2024年签约马来西亚彭亨州44.6兆瓦综合水力发电项目,是湖南建投集团在此区域承揽的首个水电项目,项目配备智能化管理系统,是融合现代水利工程与清洁能源技术的绿色基建典范。项目建成后,每年能够稳定输出可观的可再生能源电力,预计将满足 30 万居民的用电需求。

去年11月,与江西省属国企联合体中标肯尼亚内外环管道铺设项目,正式落户非洲市场。自此,公司海外业务已遍及亚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创新驱动:为水利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2024年6月25日,公司举行外部专家委员聘任仪式,湖南建投水利外部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专家委员会的成立将为企业注入“最强大脑”,推动水利建设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整合省内水利智力资源,借专家团队专业化指导与战略性赋能,为整体战略布局与科技发展构建系统化支撑,确立科学化、规范化发展范式。

以科技为弦,与江河共鸣。近年来,公司紧抓国家战略机遇,深化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进程,提升核心竞争力,先后荣获湖南省建设工程芙蓉奖、湖南省优质工程奖等奖项,拥有有效授权专利80余项。联合研发的洞庭湖区水系连通工程关键技术,首创“水系连通度表征模型”,经3000余次水文模拟实验破解生态调度难题,获省水利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牵头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江河湖库水网连通环保清淤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创新性提出深水环保清淤技术,自主研发智能装备实现 340 米深水域高精度作业,创新提出生态修复策略,研发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在工程实践中,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落地:桂林市第二水源工程——引水工程子项PPP项目,自主研发的“贯通既有库区水下预埋钢管置换岩塞体施工技术”为全国首创;劳务管理云平台成功研发与应用,破解传统管理难题,成为劳务管理数字化转型范例;十一轴水泥土防渗墙搅拌桩机在地基处理和防渗墙施工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一项项科研成果落地生根,驱动公司从传统水利工程向智慧化、生态化、资源化、精细化跨越,为水利发展注入科技动能,助力构建产业创新生态圈,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稳步前行。

当前,公司正以数字孪生技术为“笔”,在安澜水利工程的画卷上勾勒智慧轮廓: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让每一滴水流经的轨迹都被赋予“数字基因”,实现水资源管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转变。公司与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动,搭建“网络大数据智慧水务平台”,推动BIM技术在水利项目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做到水利有“数”,治水有“智”。

百舸争渡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姜赛娇表示:“将以此次更名为契机,聚焦水利主业,持续深化改革与创新动能,打造全产业链水生态环境集团,建设‘立足全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水利水电建设湘军品牌,推动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杨小娟、周晶晶)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