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个关键词,给广电人什么忠告?
【慧聪广电网】如果说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概括我们这一年,那就非“关键词”莫属。过去的一年,到底哪些关键词影响了全行业?
关键词一:调控·全面
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线上和线下两个舆论场的调控管理更加全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宏观政策指导行业转型升级。
2017年9月,总局发布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和行动纲领。
二是规范娱乐类内容促进文化繁荣。
无论是被媒体称为“加强版限娱令”的管理规制,还是《关于把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办成讲导向、有文化的传播平台的通知》,都显示出总局对非娱乐类内容的扶持与重视,以及对娱乐类内容的管理与引导。
三是强化网络视听监管规范传播秩序。
网上网下“统一标准、同一尺度”,强化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管理。2017年,网络视听领域已形成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的较为完备的审查路径。“电视不能播的,网站也不能播”已成现实,新媒体已经360度无死角地纳入了监管范畴。
关键词二:融媒·改革
合并与打散,终结与重生。2017年的传统媒体,一面忍痛改革,一面焕发新活力。
随着各地报业集团、广电机构融媒体新闻中心、新闻客户端的相继成立和推出,首先始于新闻领域的媒体融合开始驶向体制改革的深水区。中央厨房、媒体矩阵、云,这些新的模式在2017年落地生根。
在两会、一带一路论坛、大阅兵、十九大等重要新闻事件期间,我们看到了来自主流媒体的众多融媒作品成为“爆款”。主题报道的守正出新、广受欢迎,背后正是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力量。
融合,形式在合,核心在融。融媒改革的目标不是打造一款产品,而是建立一种整合各种媒体传播优势,使其理念、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运作模式和机制。融媒已来,未来不远!
关键词三:现实·观照
观照现实作为一种创作理念和手法,普遍存在于2017各类视频内容之中,从电视剧到文化清流,从科技、慢综艺到纪录片。
尤其是电视剧,现实题材作品在2017迎来大爆发。关注各色社会现象的热剧、好剧不断涌现,题材广泛,内涵丰富。
既有直击官场腐败的《人民的名义》、聚焦创业的《鸡毛飞上天》,也有反映都市情感的《我的前半生》《欢乐颂2》、家庭伦理关怀老人的《亲爱的她们》,还有一些行业剧《外科风云》《急诊科医生》《猎场》等。挖掘急剧变革下真切的社会生活,有股扑面而来的亲近感。
不过,贴近生活并非跌进生活,不等同于把生活原样照搬,或者追求廉价的现实题材笑剧与闹剧,尺度的掌握更见功底。
关键词四:文化·清流
2017年荧屏最有“文化”的一年。从《见字如面1》开始,到《中国诗词大会2》和《朗读者》的火热,以及目前迅速走红的《国家宝藏》,“文化”一词几乎承包了一整年的行业热点节目。
在“限娱令”和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向文化类节目转型成为彼时的“安全”之选。据总局统计,2017年仅全国各卫视台研发推出的文化类、科教类电视节目就多达四五十档,一时间“文化清流”成为主流。
随着节目研发的推进,各家对文化类节目的理解和挖掘也逐渐深入。从最初的内容扎堆在诗书字词、成语典故,到后来尝试“跨界”,走泛文化的内容融合之路,出现了“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等节目样态。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类节目也不是绝对“安全”,《见字如面2》的下架为其敲响警钟。
关键词五:慢综·暖心
从《向往的生活》到《中餐厅》,再到四季度“院子、房子与客栈”的集体亮相,慢综艺似一股暖流,温暖了2017年的电视荧屏。
慢综艺的出现,击中了现代人的痛点,呼应了人们对于“慢生活”“生活在别处”“诗与远方”的向往。与其说慢综艺是一种新的节目类型,不如说是一种新的制作理念、审美方式。
由快到慢的变迁是周而复始的变化规律,实质都是户外真人秀。区别于有着紧张竞技感、鲜明任务主线的快综艺,慢综艺从游戏对抗转向生活体验,节奏缓慢,更接近于生活流的记录。
然而节奏放慢并非简单的流水记录,快与慢的平衡,真实与套路的拿捏,是看点,亦是难点。
关键词六:星素·互动
星素结合,可能是2017年唯一来自官方,但直接导致电视节目模式更替的概念。当然这不是一个新概念。2015年总局就发文提倡“要依据节目内容确定参与节目的嘉宾人选,提高普通群众参与真人秀节目的人数比例”。
于是,各制作机构匆匆地把素人硬塞进了明星真人秀,手段生硬的导入使得当时大部分真人秀节目整体性断裂,效果尴尬。
接下来两年,电视行业一直在摸索星素结合的模式。2017年,总局再次颁布通知,要求“勉励制作播出星素结合的综艺娱乐和真人秀节目”。
在去年的荧屏上,我们又看到了众多综N代明星节目转型成了星素结合的节目,这甚至已成为本土综艺自主创新的一条路径。
尤其是由慢综艺带动的“明星驻店+素人做客”模式更成为星素互动的新常态,完成了一次官方指导、行业自觉的模式更替。
关键词七:品质·提升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明确2017年为内容品质提高年。这一年,视频内容的品质和传播效应全面升级,无论电视剧、电视综艺,还是网剧、网综,品质提升都成为重要特点。
品质的提升,源于政策导向的加强、观众审美能力的提高,更在于各大平台对头部资源的争夺。
这一年,制作成本和卖出价格的天花板不断被捅破,品质上乘的头部内容成为各家资金和资源的角力场。当然,商业价值的“水涨船高”更促使制作方在提升品质上继续前进。
品质,是品相和质量的结合。单一品相的提升和热门元素的简单堆砌并非一定能换来好的市场表现,内涵才是决定效果质变的关键。如此看来,视频内容的品质提升绝不只是外在,而是由内而外的全面升级。
关键词八:垂直·模式
2017年,垂直节目方兴未艾。小型化、专业性、服务性、产业性是垂直类节目的主要特点。垂直类节目凭借相对较低的投入门槛、面向特定人群的精准传播以及与相关产业的对接优势,使之受到多方青睐。
从平台看,央视、卫视、地面频道等传统媒体,以及视频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纷纷开发垂直类节目;从题材看,美食、养生、医疗、装修、汽车、育儿成为此次“垂直热”爆发的重点领域;从商业模式看,垂直类节目属于“广告友好型”节目。
未来,随着视频行业商业模式的更新换代,定位专业和服务的垂直类节目还将有一波行情。同时垂直类节目将更加注重线上-线下环节的打通,拓展全产业链模式,释放出更为广阔的商业价值。
关键词九:定制·营销
尼尔森的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电视媒体广告投放量同比下降2%,虽未延续去年1%的正增长,但广告投放份额稳定,预期与实际投放保持大额占比。一降一稳,概括了这一年电视营销的基本特点。
2017年,定制营销之风盛行于各视频媒体,从热门网剧的创意中插到品牌定制微视频,从央视的“国家品牌计划”到卫视的内容植入,再到地面频道的定制服务。
通过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内容产品,打通节目和营销,进而将品牌理念、功能深度植入的策略成为营销新常态。
稳中求进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发展目标。对视频媒体而言,在新兴业务尚未成熟之时,传统业务的稳定和创新依然是重中之重。
定制如同一把钥匙,它打通了电视媒体内容生产力和广告营销力的双重优势,开启了未来电视营销的创新大门。
关键词十:短视频·爆发
短视频行业在经历多个发展阶段的探索和成长后,2017逐渐迎来行业爆发期。从2016年开始,大批移动短视频应用密集面世,资本市场不断升温,短视频内容创业者爆发式增长。
短视频行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其中以UGC或PGC为内容的独立短视频平台成为资本追逐的焦点。
快手、西瓜视频、火山小视频、抖音等APP占据着榜单头部。随着更多的资本涌入,短视频行业未来将进入混战期,并存在着重新整合洗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