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能源强国 推动低碳产业发展

慧聪广电网 2022-08-08 17:17 来源:互联网

【慧聪广电网】深刻理解能源强国内涵,准确把握新时代能源发展方向。建设人才、科技、制造、质量、网络、交通、贸易、海洋、文化强国后,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稳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聚焦加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当前,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能源行业落实“三新一高”要求,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任务是实现从能源大国向能源强国迈进的重要目标。

建设能源强国时不我待。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至为关键。新能源全面替代化石能源的新一轮能源革命正在蓄势演进,在能源技术革命推动下,能源时空分布不均衡问题有望得到根本解决,全球能源版图、经济结构将深刻重构。进入新时代,我国在新能源、新业态、新模式等诸多领域已居世界前列,成为第三次能源革命的引领者,只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牢牢把握能源革命契机,充分发挥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公共性、引领性、带动性作用,从当前做起,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实现能源强国目标指日可待。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站在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的高度,围绕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观点新要求,擘画了能源强国愿景目标。其核心内容是建设强大现代能源体系:自主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品质能源的需求,时刻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拥有强大能源技术创新能力,掌握先进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以及必要战略储备技术,引领能源各领域发展方向,争得能源国际话语权;形成运转高效、共享平等的现代能源运行体系,能源政策、市场、监管、保障等各项机制完善。

同时,能源强国还具有鲜明的绿色低碳特征:能源工业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主力军,在实施“碳达峰、碳中和”任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立足国家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优化能源结构,持续提升清洁低碳能源供应占比,促进绿色能源消费;淘汰落后产能,新型能源设施兼具节能、环保、低碳多重功能,实现“零排放”,做到能源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建设能源强国任重道远。建设能源强国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能源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源结构不断优化,供给有效性持续改善,创新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能源市场建设更加规范有序,建成了完善可靠的能源体系,成为世界最大能源生产国、消费国及进口国,总体能源自给率达到80%,是当之无愧的全球能源大国。但距离能源强国标准,我们还存在一些差距,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煤为主,能耗水平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8%的世界经济总量消耗了全世界一半的煤炭消费量;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依然较高,分别达到72%、44%;碳排放量居于高位,占世界总量的1/3;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首位,但存在总量规模大、利用效率和核心技术持有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未能高效替代传统能源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国能源行业做好统筹谋划,加快实施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全方位实施能源强国战略。

随着低碳发展成为共识、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我国终端消费环节电能替代不断提速,以电能为核心的综合能源消费体系将逐步形成,能源发展电力化特征初步形成。预计“十四五”末,电能替代新增用电量达到8000亿千瓦时以上,2025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30%以上,到2060年将提高至60%以上。

未来,能源行业将紧盯全社会减碳目标,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实施建筑、钢铁、工业、交通重点用能领域电能替代,助力高耗能行业节能降碳。大力推广电制热、电灌溉、建筑光伏一体化、电力交通工具、智能家居、电炊等生产生活设备,引导能源消费绿色升级。加快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加大源网荷储协调力度,提升电能用户的服务体验,增强实施电能替代的主动性。坚定实施节约优先战略,完善市场引导机制,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抑制不合理用电需求,强化公共领域和居民节约消费观,加快形成能源节约社会。

进一步优化能源供给结构,深化各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构建现代能源供给体系。夯实新能源主体地位,持续在西北、华北、东北等风、光资源富集、建设条件较好区域,开发建设大型新能源外送基地。加快布局远海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探索发展海上漂浮式风电、光伏和海洋能源岛。在消费侧精准布局分布式新能源项目,加快县域能源就近开发消纳,加快先进能源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农村和偏远地区落地,推动农村能源革命,赋能乡村振兴,开展老旧新能源设备更新换代。加快推动“近零碳园区”建设,引导高载能产业向西部绿电资源富集地区有序转移,促进绿电就地消纳,缓解“西电东送”压力,提升西部地区持续发展能力。明确储能在能源系统中的重要地位,统筹推进新能源配套储能电站和独立储能电站开发建设。推动传统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继续加大油气资源勘测开发力度,广泛应用绿色环保技术,严格煤炭总量控制,持续淘汰煤炭落后产能。依托煤电开展综合环保平台建设,实施大容量、高参数、低能耗先进煤电机组替代,推动煤电“三改”联动,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开发与利用。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紧盯创新型能源技术发展,稳步推进新一代核电、氢能、可燃冰等方向产业布局。

以创新技术带动产业升级。立足我国国情,聚焦能源关键领域、重点方向、重大需求和“卡脖子”关键技术,发挥举国体制优势,由产业头部企业牵头,在新型电力系统、绿氢产业、储能产业等领域,加快组建一批创新联盟,集中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推动低碳、节能、环保、智能化等领域产生引领现代能源产业发展的颠覆性原创成果,加速推动重大成果商业化、产业化实施步伐。

开展以“零碳”为目标的微能源系统试点,超前部署二代低能耗、低成本碳捕集技术的研发,加强传统能源项目二氧化碳就地收集、就地转化。探索新能源综合提效技术,研发应用推广油气、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加速实施存量项目技术升级,发力安全高效核能技术、高海拔大型水电开发技术,促进大型项目开发。

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充分发挥特高压远距离输送重要载体作用,发展分布式能源技术、智能化配电和智能微网技术、消费测弹性响应技术,探索各类储能、燃料电池先进技术。推动数字化赋能创新,加快大数据、5G、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推进虚拟电厂建设,更好发挥智慧能源对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作用。

建立健全各层次市场协同运行、融合发展、规范统一的交易规则和技术标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公平竞争。加强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的统筹衔接,推动完善价格传导机制,有效平衡能源供需、质量和成本。积极稳妥推进碳市场建设,持续拓展适用范围,增加纳入行业,细化分配标准,丰富交易产品与交易方式,更好发挥碳市场的激励约束功能。提速新能源全面竞争性配置,完善新能源运行消纳机制,实现新能源全面竞价上网,通过市场机制充分挖掘供需两侧的灵活调节能力。

推进能源法治建设,出台能源法,修订完善电力法、可再生能源法、煤炭法,推进制定石油储备条例。

主动应对全球能源安全多重不确定性,谋篇布局开展更高层次的国际能源合作,继续坚持能源领域自主对外务实合作。

紧紧围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共建“一带一路”,遵循互利共赢原则,持续强化我国与周边国家以及能源强国的合作共建,推动打造更加紧密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推动构建国际能源治理新秩序。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设安全稳定可靠的海外能源基地,深化能源设施互联互通,防范能源供应与运输中的政治、安全等风险。依托能源投资,加快能源装备“走出去”。谋划大国能源合作,推动绿色低碳能源领域各层次沟通交流。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引导能源标准和规则制定,增强在全球能源治理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能源产业经济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赋能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低碳绿色发展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支撑带动作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相关领域加速高质量发展。

发挥创新带动作用。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完善国家创新体系,以能源科技创新,促进基础科学、材料科学、数字技术等研发。发挥能源产业链优势,向产业科技创新、工程设计、智能制造领域传导高质量发展动能。坚持同向发力,实现发展成果融会贯通,助力航天、军工、化工、制造、基建、信息等相关领域形成新优势。以能源领域为基础,培养精通生态环保、设计研发、产业协同的多领域综合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

推动“双碳”任务提速。先行先试各类工业化减碳技术路线,彻底解决严重制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发展的高成本、高能耗问题,争取在“十四五”期间,第二代碳捕集技术实现商业化应用和新型利用技术的商业化推广,加快推动能源与高耗能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绿电、绿氢在钢铁、建材、化工、有色金属等领域的共享共用,促进能源消费绿色转型。

协同资源综合利用。利用已有的能源设备和场地,引入循环经济理念,促进能源行业协同农林牧副渔各产业融合发展。统筹能源和资源,在更大范围协同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做好工业和城乡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置和燃烧利用,利用耦合燃烧产品助力土壤改良。扩大“光伏治沙”等“新能源+生态”技术的推广应用,强化能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统筹。满足多层次能源需求。

通过完善电力市场和多品种能源供给,根据各领域、各区域工商业主体的不同用能需求,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能源服务,降低全社会能耗水平和能源消费成本,建设节约型、低碳型社会。提升社会生活品质。

通过建设智慧能源城市、社区、家庭,推动数字化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能源技术融合,提升居民用户用能体验。

探索碳足迹管理机制,引导全面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推动交通和市政服务电气化等技术应用,方便居民出行和生活服务,建设清洁、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启新的伟大征程,肩负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神圣使命,能源行业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胸怀“两个大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着眼长远,奋力拼搏,践行能源报国使命,推进新时代能源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杜芸,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绿色城市建设工作委员会会长,中国投资协会健康产业公益扶贫促进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华慈善总会健康惠民基金主任。现为多地市县政府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高级顾问和企业整合发展战略顾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内蒙古大学、武汉商学院、南阳理工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公管学院、暨南大学客座教授。其在资源整合、系统整合、产业整合、平台整合方面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主持策划并实施过多个政府项目规划及整合发展战略实施。2019年在第六届强国知识产权论坛暨首届强国科创论坛评为“科创领军人物;代表作有《整合制胜》《整合发展:360度资源整合》《整合创新》《整合时代》《整合经济学》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