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基孔肯雅热!一地确诊超3000例,预防与治疗关键看这里

慧聪广电网 2025-07-26 15:35 来源:互联网

近期,广东佛山出现一起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疫情。截至7月22日,佛山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已超过3000例。基孔肯雅热在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且流行范围持续扩大。我国媒介伊蚊(俗称花斑蚊)分布广泛,加上近年来境外输入病例不断增加,导致本地传播风险日益升高,亟需引起公众警惕。

警惕基孔肯雅热!一地确诊超3000例,预防与治疗关键看这里

基孔肯雅热是什么病?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各年龄段人群都有可能感染发病,以高热、皮疹、肌痛和关节痛为特征,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出血、脑炎、脊髓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健康人被带毒蚊子叮咬后,病毒将在人体内潜伏1到12天,一般为3到7天。病毒在蚊体内存活时间较长,甚至终生具有传染性。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基孔肯雅热可以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传播。

警惕基孔肯雅热!一地确诊超3000例,预防与治疗关键看这里

如何应对基孔肯雅热?

一旦出现发热、关节痛或皮疹等症状,务必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明确诊断,早期及时对症处理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

针对基孔肯雅病毒,尽管目前尚无批准的特效药,但科学界一直在积极寻找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其中,海正药业旗下海复康法维拉韦片是国内首个获批的抗RNA病毒药物,其广谱抗病毒的特性,在多项体外实验研究中显示出对抗基孔肯雅病毒的良好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特别是在急性感染早期使用法维拉韦进行干预,可能有助于降低关节处的病毒载量,减轻炎症和肿胀等症状,缩短病程,从而改善患者的疾病结局。这些积极发现使其成为当前抗基孔肯雅热药物中备受关注和具有重要前景的候选药物之一。

除此之外,对症支持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

退热止痛:可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常用退热和缓解轻中度疼痛(关节痛、肌痛)的药物。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抗炎药,以防增加出血风险。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也是辅助手段。

充分休息与补液: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多饮水或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

重症管理:对于出现持续高热、严重关节痛、呼吸困难、神经系统症状(如剧烈头痛、意识障碍)或出血迹象的患者,需立即住院,接受密切观察和专业的支持治疗(如补液、止痛管理等)。

警惕基孔肯雅热!一地确诊超3000例,预防与治疗关键看这里

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

应对基孔肯雅热,预防也很重要。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关键是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需要以清理蚊幼虫孳生地为基础,并根据情况合理使用生物、物理和化学方法杀灭蚊虫,并防治蚊虫叮咬。具体措施包括:外出活动时做好防蚊准备,着长衣长裤、远离草丛等蚊虫孳生场所、科学合理使用驱蚊剂防止蚊虫叮咬。

面对基孔肯雅热,也无需过度恐慌,平常注意防护,降低感染风险,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让我们一起科学应对,安心享受夏日时光!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