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从“四个议题”看如何提升中非全媒体能力建设
作者: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周述雅
【慧聪广电网】7月24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中国广播电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主办的“中非媒体能力提升研讨会”在第32届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展览会(BIRTV2025)上成功举办。作为BIRTV2025的重要国际交流活动之一,本次研讨会以“中国与非洲在全媒体领域的合作实践及技术发展趋势”为主题,中非专家围绕内容合作、融媒基建、人工智能、社交媒体治理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观点碰撞,勾勒出提高中非全媒体能力建设的技术、内容与安全路径,共同谱写数字时代中非全媒体合作新篇章。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数字生态蓬勃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日新月异背景下,中非媒体合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中非媒体能力提升研讨会”上,中非专家深入交流对话,非方专家提出全媒体能力建设的焦点与需求,中非专家就此展开热烈讨论,并提出破局与合作方案。
一、内容合作,讲好中非命运共同体故事
内容是中非全媒体合作的重要领域。在中非合作论坛和中非媒体合作论坛机制引领下,双方持续深度合作,深入践行中非友好合作精神,推动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非盟委员会新闻司司长莱斯利·里彻指出,中非媒体合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双方在联合采访、共同制作、内容交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非洲电影协会驻华首席代表吕克·本扎建议,期待中非共建可持续项目,深化合拍制作,鼓励和扶持非洲内容创作者和媒体专业人士,继续弘扬中非友好合作精神,共同讲好中非命运共同体故事。南非西开普大学国际关系专员安娜·马鲁莫·楚内表示,中非媒体基于平等合作、相互尊重的基础,实现共同叙事、共创价值、合作共赢,并表示数字媒体与传统媒体,均为连接用户、文化与机遇的重要桥梁。中非媒体合作在内容生产和传播领域展现出广阔前景,应进一步赋能青年人积极参与内容创作,展现文化自信,弘扬真理、尊重与友爱,推动中非文化的深度融合与繁荣发展。
面对非洲专家提出的需求,中方将继续深化内容合作,以合拍为契机,探讨文明对话共振。内容合拍是中非“广电视听创新合作计划”的五大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公共电视台合作,联合开办数十个“中国剧场”“中国时段”,覆盖非洲51个国家和80%的人口,成为非洲人民观看中国视听节目的重要渠道。《山海情》《大江大河2》《理想之城》等中国电视剧、《天天成长记》《梦娃》等中国动画片深受非洲人民欢迎,同时中非合拍的《幸福草》《埃博拉前线》《欢迎来到麦乐村》等视听节目,见证与记录了中非人民友好交流的合作成果。2025年7月,芒果TV、湖南卫视联合制作的旅行探访与文化交流节目《花儿与少年·同心季》在非洲录制。节目以“同舟共济·同心协力”为主题,以青春视角沉浸体验马达加斯加、埃及等国的自然人文风光,实地探访“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合作项目,促进中非青年文化交流。在马录制期间,节目还与《光明日报》联合推出马达加斯加日出慢直播,收获全网热搜223个,主话题浏览量破1亿,慢直播观看超680万人次。
发挥媒体协调沟通机制的作用,以双边对话促进文明互鉴。新华社中国“一带一路”网副总编辑胡平超强调,媒体应充分发挥协同沟通作用,积极推动中非双方共同讲述共建“一带一路”的动人故事。目前,新华社与非洲国家驻华使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邀请南非、坦桑尼亚、加纳和赞比亚等国大使参与媒体交流活动,各国大使就推进中非“一带一路”合作提出了宝贵建议,相关内容也得到了非洲媒体的广泛传播。此外,新华社还与多所非洲大学开展深度合作,邀请在华非洲留学生从非洲青年一代的独特视角,讲述中非人文交流的精彩故事。
二、加强媒体融合基建,推动中非全媒体能力高质量发展
非洲对全媒体智播技术的需求空前强烈。非盟委员会新闻司司长莱斯利·里彻表示,中国在5G、超高清制作、云传播及AIGC等关键技术领域的显著进步,应迅速融入非洲的多媒体基础设施建设中。期待未来通过精准对接中国技术优势与非洲的具体需求、投资可持续能力建设项目、创新资源模式等多元化途径,使非洲媒体机构全面受益于中国先进技术,进一步构筑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她还提到中国为非盟建设的广播电视演播工作室,已成为非洲规模化生产和传播内容的重要支撑,也是中非合作的标志性成果。
中非将打造可持续的全媒体融合合作项目。中非全媒体能力提升不仅意味着物理层面的升级融合,还意味着将5G、大数据、云计算、超高清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入媒体生态的各个环节,从而全面提升中非媒体运营的智能化水平。中国广播电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东波表示,中广国际在全国范围内参与国家级、省级及地市级全媒体中心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一线实战经验,期待将硬件设施建设、系统集成、运营管理等全链条服务经验与非洲伙伴分享,助力非洲媒体融合发展提速增效,形成可持续的合作样板。中广国际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桐分享了融媒体平台设计建设经验,并诚邀非洲媒体伙伴深入交流,探讨最新行业趋势,拓展合作空间。杭州希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监洪颖表示,希德公司将持续致力于技术创新,推动智能演播室技术在中非全媒体合作中的应用,赋能中非媒体行业共同发展。
UWA助力非洲超高清视听文化产业发展。2025年是中国“超高清发展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产业链各方协同联动,大力推进超高清整体升级、规模见效,为全球超高清音视频产业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专注于推动超高清视音频产业发展的国际性、非政府、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UHD World Association,简称UWA联盟),是在中国成立的第一家科技领域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目前拥有450名会员,其中45名来自海外。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联盟国际合作总监徐伟深入剖析了超高清技术和标准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期待助力非洲同行推动超高清产业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打造更栩栩如生的非洲影像。
三、以AIGC为引领,赋能中非全媒内容生产端到端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为中非全媒体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的领域。非盟委员会新闻司司长莱斯利·里彻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中国利用人工智能在保护和推广京剧、敦煌莫高窟等文化遗产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期望与中国携手共建联合数字遗产项目,使非洲濒临灭绝的方言、民间音乐、珍贵文物及民间故事等文化瑰宝重焕生机。南非西开普大学国际关系专员安娜·马鲁莫·楚内表示,期待中非加强人工智能合作,谱写中非共同愿景。
AIGC在中国视听的深度应用,将助力非洲数智融合与发展。新华社中国“一带一路”网副总编辑胡平超表示,中非媒体应继续充分利用双边平台和机制加强数字技术合作,通过 AI 工具丰富传播形式与渠道,提高内容生产效率。他还提出,华为和四达时代等中国企业在推动非洲媒体技术与人工智能合作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促进了非洲媒体数字化转型,推动打破西方话语垄断,构建更加多元的国际传播秩序。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总经理刘新星、杭州希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监洪颖、北京永新视博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海外业务总监廖燕纷纷表示,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工作,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全媒体内容生产领域的应用,为中非媒体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能力提升提供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加强社交媒体监管,筑牢文化传播护城河
新媒体快速发展,为中非全媒体合作开拓空间。脸书、推特、TikTok等社交媒体已成为全球信息传播、沟通互动的重要工具。目前,非洲互联网用户已突破6亿大关。非洲互联网用户的快速增长为中非媒体合作、推进媒体融合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广播电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东波指出,媒体融合是时代潮流,也是中非合作的重要方向。津巴布韦媒体人士、主持人潘德表示,中非正通过社交媒体创立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中非企业家利用这些平台交流科技、农业和卫生领域的最佳实践,助力互联互通,因地制宜分享解决方案。
社交媒体发展,为非洲舆论监管带来挑战。津巴布韦媒体人士、主持人潘德强调,随着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全媒融合在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引发了信息真伪难辨、舆论导向复杂化的挑战,社交媒体时而成为舆论激烈交锋的战场。为此,应积极培育中非合作机制,有效遏制虚假信息传播,更深层次推动中非建设性对话、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南非西开普大学国际关系专员安娜·马鲁莫·楚内表示,西方媒体对非洲的报道陷入单一叙事困境,扭曲了世界人民对非洲的印象。
中国积累的管理制度、技术解决路径,为非洲治网贡献中国方案。中国广播电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东波表示,全媒体建设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传播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中方愿意通过主办此次研讨会,分享中国在全媒体建设领域的技术标准、运营模式及管理经验,并与具备相应条件的非洲国家携手共建全媒体合作试点项目,从项目规划到实际落地提供全方位支持,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典范。北京永新视博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海外业务总监廖燕从技术层面剖析了全媒体融合平台设计,分享了平台、数据和内容安全保护方案,并表示永新视博愿共同推动中非全媒体能力建设,全面构建全媒体运营安全防护体系,助力非洲全媒体发展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