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Z280到Z380:索尼如何用AI与网络化重新定义新闻摄像机

慧聪广电网 2025-07-30 14:39 来源:慧聪广电网

【慧聪广电网】在BIRTV2025展会上,索尼携带有4K 3-CMOS传感器XDCAM的手持摄录一体机PXW-Z380(以下简称Z380)重磅亮相,这款产品不仅承载了索尼在影像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更融入了当下最前沿的AI技术和网络化制作理念,为新闻制作领域带来革命性的突破。

从Z280到Z380:索尼如何用AI与网络化重新定义新闻摄像机

索尼旗舰手持摄录一体机新品PXW-Z380

正如索尼公司 媒体解决方案事业部副部长 櫻木僚一先生在采访中所强调的:"中国市场是全球较大且重要的手持机市场,新闻拍摄需求旺盛。PXW-Z280在中国已售出超2.3万台,现在到了更新换代的关键时刻。"

从Z280到Z380:索尼如何用AI与网络化重新定义新闻摄像机

索尼公司 媒体解决方案事业部副部长 櫻木僚一

一、索尼Z380:AI赋能与网络化双轮驱动

索尼Z380的核心驱动力,源于其“AI赋能”与“网络化”的双轮战略,它精准地回应了现代创作者对效率与创意的双重渴望。通过“AI赋能”,Z380化繁为简,将专业级的智能计算融入日常操作,从自动对焦到场景分析,一切尽在掌握,让创作者能更专注于内容本身。同时,“网络化”构建了一个高效协同的工作生态,无论是高速素材传输还是远程协作,都变得轻而易举。它将智能计算的便捷、画质革命的震撼体验与高效协同的流畅工作流融为一体,为专业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强大工具,让每一个创意都能被高效、完美地实现。

1、智能“芯”脏:AI神经网络芯片的突破性应用

索尼Z380最引人注目的创新之处在于其搭载的专属AI神经网络芯片。与市场上依赖软件方案的AI摄像机不同,Z380的AI功能是深度集成在硬件层面的,这为其带来了更强大的处理能力和更低的功耗。正如索尼公司 影像产品企划部 产品企划负责人贺川隆宏在采访中所解释的:“新的摄像机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是通过芯片实现的,它主要针对人脸、眼睛和人体骨骼进行识别,从而实现自动对焦、自动跟踪和自动构图功能。”

从Z280到Z380:索尼如何用AI与网络化重新定义新闻摄像机

索尼公司 影像产品企划部 产品企划负责人贺川隆宏

在实际应用中,这一AI技术为新闻制作带来了三大核心价值:首先,智能对焦功能使摄像机能够自动跟踪拍摄目标,即使在复杂场景下也能保持焦点清晰,大幅降低了摄影师的操作难度;其次,自动构图功能能够根据人体骨骼识别结果,智能调整画面构图,确保主体始终处于黄金分割点;最后,人体骨骼识别技术为体育赛事直播等动态场景提供了专业级的跟踪解决方案。

更值得关注的是,Z380创新性地采用了"边缘计算"技术,将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强大算力与摄像机相结合。通过Wi-Fi连接,摄像机可将原始素材传输至手机,利用手机的AI能力进行二次处理。正如采访中提到的:“我们可以把摄像机的一些文件通过传输到这个手机上面来,再进行二次的AI的一些处理,包括语音转文字、多语言字幕生成、音频降噪等。”

在新闻场景中,Z380的AI功能展现出独特价值。突发新闻报道中,AI可实时生成字幕,将采访内容即时转化为文字,大大提高了内容发布的时效性;对于涉及外宾的采访,AI翻译功能可直接将外语采访内容转为中文字幕,解决了语言障碍;正如索尼高层所言:“如果是在英语采访中,很多中国记者不懂英语,AI可以翻译成中文,这对于采访非常有帮助。”

2、影像系统:双XR处理器带来的画质革命

Z380在影像系统上的升级同样令人瞩目。其搭载的双XR影像处理器相比前代产品实现了质的飞跃。首先,在分辨率表现上,4K画面的锐度和细节表现大幅提升,达到了接近电影级的画质标准;其次,在暗部表现上,新处理器的降噪能力显著增强,即使在低照度环境下也能保持纯净的画面,噪点控制远超前代产品。

这一进步得益于全新的处理平台架构。正如采访中所述:“除了镜头用的是老款的外,整个后面的处理平台都是全新的。所以它的处理能力,包括它的一些调整的一些能力,都有较大的一个提升。”

功耗与散热一直是双处理器架构的挑战。Z380通过创新设计实现了与前代产品相当的功耗水平,同时采用了全新的物理散热结构,将电子元件与散热系统完全隔离并密封,不仅提升了散热效率,还显著增强了防雨防尘能力。正如索尼工程师所解释的:“我们整个的散热系统是一个全新的一个架构,并且会做一些新的一些优化。”

3、存储与网络化:专业介质与开放协议的完美结合

Z380在存储介质上的选择体现了索尼对专业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从Z280使用的SSD卡改为CFexpress Type A卡,这一决策基于三大考量:首先,CFexpress卡已在索尼电影摄影机和微单系统上广泛使用,统一介质便于不同设备间的素材共享,降低了整体成本;其次,CFexpress卡具有工业级的耐用性,耐高温、防尘、防X光,能够满足专业用户的严苛要求;最后,Z380内置了数据恢复功能,在突发断电情况下可恢复2.5分钟内的素材,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了额外的安全保障。

正如采访中解释的:“我们拜访了很多客户,大家都提到SSD卡虽然质量最高、安全性最好,但成本确实也很高。所以我们从成本的角度也想去降低整个的用户的使用成本。”

在网络化方面,Z380支持SRT流媒体协议,这一工业标准使其能够无缝接入各种网络化制作系统。通过SRT协议,Z380可以实现低延迟、高稳定性的远程传输,为多机位协同制作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Z380支持HEVC编码,使其能够与索尼的网络化直播系统完美配合,实现从拍摄到云端制作的无缝工作流。

二、应用场景:从新闻纪实到多元创作的跨越

与传统展会按产品类别划分的展示方式不同,BIRTV2025上索尼将以场景化方式展示Z380的完整解决方案。观众将看到Z380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应用,包括突发新闻报道、体育赛事直播、电竞赛事制作、新媒体直播等多种场景。

1、新闻制作:效率与质量的平衡艺术

Z380的核心定位是新闻摄像机,其设计理念始终围绕新闻制作的核心需求——时效性与准确性的平衡。在突发新闻报道中,Z380的AI字幕生成功能可将采访内容实时转化为文字,记者无需等待后期制作即可快速发布新闻,大大缩短了新闻从现场到观众的传播时间。正如索尼高层所言:“AI的目标是让整个生产流程的效率提升,因为新闻讲究的就是时效性。”

在县级融媒体建设背景下,Z380的多功能性为基层媒体机构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一台设备即可满足新闻采访、专题制作、直播等多种需求,显著降低了设备采购和维护成本。Z380轻量化的设计使单人完成复杂拍摄任务成为可能,特别适合人员紧张的县级台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Z380还特别针对中国市场的需求进行了优化。通过与多家电视台的深入交流,索尼了解到中国用户对"电影感"的追求,因此在Z380中内置了S-Log3色彩曲线,并支持外置3D LUT,使其在保持新闻纪实性的同时,也能创作出具有电影质感的画面。正如贺川隆宏所强调的:“我们希望摄像机既能满足新闻需求,也能与电影摄影机配合使用,通过相同的色彩曲线和LUT功能,实现更好的色彩匹配。”

2、体育与娱乐:动态捕捉与远程制作的创新

虽然Z380主要面向新闻市场,但其强大的性能也使其在体育和娱乐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在体育赛事直播中,Z380的人体骨骼识别技术可实现精准的自动跟踪,无论是足球场上的快速移动还是篮球比赛中的激烈对抗,都能保持稳定的构图和焦点。这一功能大大降低了体育直播的人力成本,尤其适合中小型赛事的转播需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索尼将在展会现场模拟中超和电竞比赛场景,让观众亲身体验Z380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这种沉浸式的展示方式不仅增强了互动性,也更好地诠释了"技术为场景服务"的产品理念。

在娱乐领域,Z380的远程制作能力正在改变传统的制作模式。通过索尼的ME80 RP07编解码技术,Z380可以将高质量视频信号实时传输至远端制作中心,实现"异地同屏"的协同制作。比如:电子竞技比赛可能在中东举行,但我们可以在中国进行制作,索尼的技术可以实现跨时区的远程制作。

3、新媒体与融媒体:打破空间限制的创作自由

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Z380通过技术创新为融媒体制作提供了全新可能。其无线虚拟背景方案只需一个小型屏幕即可实现无限大的虚拟场景,大大降低了新媒体直播的搭建成本和时间。正如索尼在展会所展示的:“现在很多电视台主持人不再需要传统的演播室,通过索尼的无线虚拟背景方案,可以在任何地方创建专业的直播环境。”

Z380还支持"软件定义制作"理念,将传统的硬件切换台功能迁移至云端或本地服务器。通过SRT协议,多台Z380可将视频流传输至云端切换台,实现远程节目制作。这一模式不仅减少了设备投入,还使制作团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工作,真正打破了空间限制。正如采访中所描述的:“未来甚至可以省掉摄像师,AI的自动构图跟踪可以很好地完成拍摄工作,虽然这可能会让一些摄影师感到担忧。”

三、未来展望:持续创新与行业共赢

Z380的推出只是索尼在媒体技术领域创新的一个缩影。在BIRTV2025上,索尼还展示了其在5G、8K、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的最新成果,描绘媒体技术的未来发展蓝图。作为行业领导者,索尼不仅关注自身产品的创新,更致力于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正如采访中索尼高层所展望的:“我们希望通过Z380,让新闻工作者能够更专注于内容创作,而非技术细节。未来我们将继续倾听用户的声音,持续创新,为全球媒体行业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从县级台的轻量化制作到省级台的多平台分发,从传统电视频道到新媒体账号,索尼正通过技术创新帮助中国媒体机构实现转型升级。今天,索尼正在构建一个开放、互联的生态系统,让不同品牌、不同类型的设备能够协同工作,为用户提供更大的创作自由。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