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品谈 | 朱松纯:以原创突破AI边界,用认知开启通用智能时代
以真我,敬君品。在《君品谈》节目中,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以深邃的思考和坚定的信念,分享了他对通用人工智能(AGI)的见解和对中国AI发展路径的思考。从质疑大模型的局限性到提出“小数据大任务”的创新理念,从构建“通通”原型到培养跨学科团队,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科学家“君子之道”——以原创立本、以认知破局、以担当育人。
“大模型不是通用人工智能,认知偏差才是最大瓶颈”
“我可以把我的名字压在这里,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面对ChatGPT引发的热潮,朱松纯直言大模型绝非通向AGI的唯一路径。他尖锐指出,中国AI叙事存在认知偏差,“真正卡住我们脖子的,是我们脖子上面的脑袋。”在他看来,依赖海量数据和算力的模式如同“鹦鹉学舌”,而真正的智能应如乌鸦般具备物理空间中的自主应变能力。为此,他提出“小数据大任务”理论,强调智能的本质在于处理未知场景的能力。“智能的暗物质占95%,看得见的标注数据只有5%。”这种对技术本质的清醒认知,正是“君子不器”的体现——不拘泥于潮流,而扎根于科学本真。
“DeepSeek的出现,戳破了百万算力卡的神话。”朱松纯带领团队开发的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通通”,以原创的CUV架构(认知、能力、价值)实现了多任务并行与自主进化。2024年首次亮相的“通通”能整理房间、倒水互动,其心理认知年龄一年增长两岁。“它必须要有动态平衡的能力,就像山羊为吃草飞檐走壁。”这种将哲学思想与工程实践融合的突破,打破了西方主导的AI技术范式。更可贵的是,他始终强调中国需要自己的AI叙事,“原创引领的科研,是从打地基到建框架的全链条创新。”这份以国家需求为重的担当,恰是君子“务本”精神的延续。
“通通”:中国原创的AGI雏形
“房间太乱了,我来收拾下。”在《君品谈》中展示的“通通”2.0版本已能流畅完成家务交互。相比2024年初代产品单手操作的局限,新版实现了双手协同——一手拿水,一手拿苹果,并具备任务并行处理能力。朱松纯特别指出:“去年它做事时不能应答,现在可以边整理边对话。”这种进化源于CUV架构的独特设计:认知层构建完备的思维框架,能力层整合感知与动作系统,价值层则赋予其“喜欢整洁”等内在驱动力。
朱松纯以乌鸦利用汽车碾碎坚果为例,强调AGI必须适应全新环境:“就像士兵上战场,按训练手册行事必败,随机应变才能生存。”这种能力在“通通”身上已现端倪:当被随机要求倒水时,它能理解需求并执行未预设的动作。更关键的是,“通通”展现出价值导向的行为模式,如主动整理房间后表示“打扫也很有趣”,体现了“从逻辑到概率到向量”的混合智能。
在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中,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BIGAI-Unitree战队获单机舞蹈比赛冠军。
君子之道,在于以静守专
“训练人比训练模型更难。”朱松纯特别注重团队培养。面对初期质疑,他坚持“用指导代替批评”,吸引北大清华学子组建中国首个通用人工智能实验班。他坦言:“领导的支持是知遇之恩,但我们必须用成果证明价值。”这种“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感染团队在莲花山基地从数据标注起步,逐步构建起自主技术体系。即使受到质疑,他仍坚持科普:“科学家首先要接受质疑,但内心必须清楚方向。”
“未来的竞争是认知的竞争。”朱松纯将AGI比作“通用电气时代后的新纪元”,其研究院所在的禄岛,三岛相连的格局恰似他连接哲学、工程与社会的视野。他常对学生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驱动力在于你的心。”这份以静守专的定力,正是君子“己欲立而立人”的胸怀。行走在AI无人区,每一行代码、每一次实验,都是他用突破认知边界的“刻刀”进行“精雕细琢”地探索。
贵州习酒作为《君品谈》联合出品方,始终倡导“以酒崇道,务本为人”。在与朱松纯的对话中,我们见证了一位科学家在智能时代刻下“君子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