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发布2025年中国智慧城市和可持续发展技术成熟度曲线
【慧聪广电网】商业与技术洞察公司Gartner于近日发布最新2025中国智慧城市和可持续发展技术成熟度曲线,该曲线为CIO和城市生态系统参与者提供了一个战略框架,帮助其把握新兴技术和趋势。
今年的曲线(参见图1)聚焦四大关键支柱,助力各利益相关方充分利用技术进步,实现高效、可持续和以市民为中心的城市建设,四大关键支柱分别为:关键城市基础设施与服务、数字赋能的可持续性、赋能数字技术以及基于可信协作的数据驱动型生态系统。
Gartner研究副总裁相斌斌女士表示:“AI技术正在迅速发展。边缘AI和AI智能体已初露锋芒,智慧城市生成式AI自去年以来也取得了重大进展。边缘AI正处于泡沫破裂低谷期,但其在实时决策和智慧城市应用中的关键作用日益突出。生成式AI和AI智能体在提高效率、个性化、自动化和决策流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不过,若想实现这些优势,还需要充分考虑伦理、技术和运营等挑战,加强 各部门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作。”
(图1:2025年中国智慧城市和可持续发展技术成熟度曲线)
智慧城市生成式AI
生成式AI技术可通过从大型原始内容存储库中学习,生成新的衍生内容、策略、设计和方法。生成式AI对智慧城市的城市生态系统具有深远影响,包括内容的发现和创造、真实性验证和合规监管、人工任务的自动化,以及市民和员工体验。
Gartner研究副总裁相斌斌女士表示:“生成式AI技术对于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至关重要,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和多样化的人口结构给各级城市带来了独特的挑战。一线城市和其他中小规模城市之间的资源差距往往导致发展的不同步。生成式AI可以通过大规模提高生产力来解决这些问题。生成式AI的自适应能力可以提供个性化建议和体验,使公民获得更好的服务和产品质量,同时刺激本地经济发展。”
边缘AI
边缘人工智能(AI)指对嵌入在非IT产品(消费类/商业、工业产品)、物联网(IoT)终 端、网关和边缘服务器中的AI技术的使用,其功能覆盖消费、商业和工业领域。
Gartner研究副总裁相斌斌女士表示:“许多边缘计算用例具有延时敏感和数据密集的特点,并且对自主化和数据主权具有一定程度的要求,以实现本地决策智能。这些需求推动了AI在各类边缘计算解决方案中的部署。 边缘AI允许高危行业和/或受高度监管的行业在实际运营中应用各种AI和机器学习(ML)技术。这些应用涵盖分布式、资源受限的资产,能够借助机器完成自动化任务,并通过改进的决策支持实现闭环反馈,从而提升资产的可靠性。”
5G
5G涉及新的系统架构,包括网络切片和边缘计算。
Gartner研究副总裁刘轶表示:“同AI和云计算一样,5G也是中国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推动力,为企业解锁了对连接要求极高的应用,如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智慧城市、自动驾驶、物联网(IoT)和智能制造。随着中国5G市场的不断成熟,网络连接将进一步优化,经济价值也将显著提升。通过向5G-Advanced(5G演进)的战略转型,中国在3GPP第18版定义的下一代服务中占据了领先地位。”
环境监测与管理
环境监测与管理运用物联网连接、传感器、机器学习和分析等技术,对环境条件(空气、 水/土壤质量、噪声)进行系统性观测、分析和调节。此类技术使政府和城市生态系统能够实时测量、查看、关联和分析数据,并设定关键指标阈值,以支持基于科学且有意识的实时环境决策、可持续发展实践和政策制定。
Gartner研究副总裁相斌斌女士表示:“环境监测与管理对识别城市污染源、保障可持续发展、实现合规以及保护公众健康至关重要。此类技术不仅可以通过早期预警支持灾害防备,还可以追踪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气候变化。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空气质量和绿色空间,改善生活质量;吸引企业投资,带来经济效益。而社区参与可以增强责任意识、推动可持续行为,协助构建更具韧性的城市环境。”
智慧城市物联网
智慧城市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集成传感器、摄像头和仪表等设备,城市能够采集公共安全、交通和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的实时数据。这些数据使城市管理者能够作出明智决策,增强服务交付,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优化资源利用,最终打造一个更加可持续和宜居的城市环境。
Gartner研究副总裁相斌斌女士表示:“物联网可以实时收集各种来源的数据,助力城市科学决策。该技术通过流程自动化、减少浪费和优化资源利用,提高效率;通过监测和快速响应系统增强公共安全;通过智能系统改善交通管理,通过环境检测推动生态保护。此外,物联网还可以降低成本、提升市民体验,并构建高效运行、可持续、响应迅速的城市系统。”
关于Gartner
Gartner(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IT)为企业机构提供切实可行的客观业务和技术洞察,助力企业机构在最关键的优先事项上做出明智决策,取得出色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