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芯聚链 共氟前程 2025宁福新能源大圆柱电池项目签约仪式暨合作伙伴大会在南宁召开

慧聪广电网 2025-10-23 10:43 来源:互联网

(魏现有  张龙)  

金秋十月,硕果盈枝,邕城焕彩。在新能源重塑产业格局的关键节点,以“宁芯聚链 共氟前程”为主题的2025宁福新能源大圆柱电池项目签约仪式暨合作伙伴大会在南宁隆重举行。南宁市委副书记、市长侯刚,南宁市委副书记、青秀区委书记古保华,南宁市委常委、副市长丁伟,南宁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小强,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多氟多总经理、宁福新能源董事长李云峰,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肖斌,爱玛科技董事长张剑,华宝新能董事长孙中伟,金彭集团董事长鹿守光,龙集动力董事长李燕辉等领导嘉宾,与300余家产业链伙伴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多氟多以“芯—链—场景”协同模式重构新能源产业生态的战略布局,更见证南宁市政府以政策、服务、资源为支撑,为这场绿色产业变革提供的鼎力支持,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

政策为基:锚定战略方向,筑牢产业发展“压舱石”

“新能源产业是全球能源革命的核心方向,是推动‘双碳’目标实现、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更是南宁锚定未来、重点培育的‘万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侯刚市长在签约仪式上的致辞,清晰勾勒出南宁对新能源产业的战略定位。作为面向东盟、服务全国的重要门户城市,南宁早已将新能源产业纳入现代化产业体系核心布局,以政策红利为产业发展铺路搭桥,为“芯—链—场景”生态构建奠定坚实政策基础。

侯刚在致辞中特别提及多氟多宁福新能源的发展历程:“2021年广西宁福20GWh锂电池项目签约落地,短短四年间,我们共同创造了‘南宁速度’。”这份成绩的背后,是南宁市政府对新能源产业“一抓到底”的战略定力。从项目签约到投产运营,政府始终将宁福项目作为重点工程跟踪推进,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零阻碍”;而此次大圆柱电池项目的签约,正是政策持续发力、产业持续升级的必然结果。

“南宁发展新能源产业,既有‘硬支撑’,更有‘软环境’。”侯刚的这句话,道出了南宁吸引企业落户的核心优势。为让企业在南宁安心发展,市政府持续优化“四最”(效率最高、服务最优、收费最低、环境最好)营商环境,以“项目管家”制度为核心,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正如多氟多总经理李云峰所言:“自治区各级领导,都在为我们解决具体困难,这种‘保姆式’服务让我们发展更有底气。”

合作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而签约则是将共识转化为实践、把蓝图变为实景的关键落点。南宁市人民政府与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再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今天的签约,是合作的起点,更是共赢的开端。”侯刚在致辞中强调的政企协同理念,正是南宁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密码。南宁市政府不仅为企业提供政策与服务支持,更主动作为,推动“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科研机构”协同发展,助力多氟多“芯—链—场景”生态落地生根。

生态强“链”:多方协同构建产业发展共同体

“新能源产业的竞争本质是生态竞争,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董事长李世江在致辞中明确指出。多氟多深谙产业链协同的核心要义,以开放姿态构建“上下联动、内外协同”的产业生态,让供应链成为抵御市场波动的“压舱石”。

产业链协同正在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多氟多与上汽通用五菱的合作堪称典范,双方超越简单供需关系,形成“联合研发—技术验证—批量供货—出海支撑”的深度绑定模式。多氟多电池不仅为五菱新能源用户提供稳定能源保障,更成为其开拓东盟市场的核心支撑 。

为强化生态韧性,多氟多建立三大协同机制:技术协同上,与清华大学等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攻克固态电池高效快充等关键技术;供应链协同上,联合100多家骨干企业响应行业公平竞争倡议,实现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到回收利用的全链条降本增效;政策协同上,借力南宁“四最”作风与产业基金支持,从项目审批到人才引进获得全方位保障,让南宁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黄金港湾”。这种“企业主导、政府支持、高校赋能、客户参与”的协同模式,正构建起抗风险能力强、创新效率高的产业生态系统。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泽深对此高度认可:“多氟多的材料创新、标准升级与区域赋能,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标杆。”南宁市政府也明确表示,全力服务项目投产,推动产业链闭环发展,让南宁东部新城成为辐射东盟的新能源产业高地。

技术铸“芯”:氟基创新筑牢安全性能基石

新能源产业的竞争,核心是技术创新的较量,而电池“芯”片的性能与安全则是竞争的关键。在全球能源变革与低碳革命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多氟多深耕“新材料支撑新能源,新能源牵引新材料”发展路径,以氟基技术为核心构筑起坚实的技术护城河。

   在氟芯电池新品发布会上,宁福新能源总经理许飞详细介绍了氟芯大圆柱电池所覆盖的四大场景,致力于打造动力电池性价比之王。作为行业技术标杆,多氟多自主研发的大圆柱电池搭载多项核心专利技术,其“双向泄压”防爆结构实现重大突破——当电池内部压力异常升高时,防爆阀可迅速开启释放高压气体,配合底部独立防爆设计与箱体特定排烟通道,从根本上解决了热失控风险,真正实现“不起火、不爆炸”。同时,采用“热电分离”结构与全芯CTC技术,通过发泡结构胶填充电池缝隙,既简化系统设计,又将成组效率提升30%,单体电芯不良率仅为1ppm,2025年全年出货量已超4000万支,在市场端实现“零漏液投诉”的行业奇迹。

这份技术自信源于多氟多三十年的研发积淀。公司构建了覆盖氟、锂、硅、硼等元素的完整创新体系,拥有国家级氟基功能材料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个高端平台,累计申报专利1600余项,授权专利1000余项,主持制定2项国际标准与100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从六氟磷酸锂全球产能领先并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到钠离子电池材料六氟磷酸钠实现商业化量产,再到半固态电池完成内部测试并建成中试产线,多氟多始终以材料创新支撑新能源发展,形成“氟资源→氢氟酸→氟化锂→六氟磷酸锂→锂电池”的全链条技术优势。 氟芯电池的各项指标数据,正是技术迭代创新的市场价值印证。

场景赋能:精准匹配绿色发展多元需求

技术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最终需通过应用场景实现价值落地。多氟多以市场为导向,将高性能电池产品精准嵌入交通、储能等多元场景,让绿色能源走进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南宁市政府则为场景落地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有力保障。

在交通领域,依托南宁“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多氟多的电池产品不仅为上汽通用五菱等本地车企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支撑其“巩固国内、深耕东盟、布局全球”的战略布局,更借助政府搭建的跨境合作平台,成功打入东南亚市场。在储能场景,南宁市政府推动多氟多参与本地储能电站建设,其电池产品凭借零下30摄氏度至零上60摄氏度的宽温域运行能力、超12000次的循环寿命,完美适配广西“风光储”一体化项目,为区域能源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总经理李云峰描绘了广西宁氟新能源“12345”战略规划:通过“一张蓝图、两年规划、三张王牌(简化与规模、研发与应用、渠道与回收)、四个朋友(政府指引、客户认同、供应链支持、争气的小伙伴)”,逐步从B端思维向C端思维转变,向500亿目标奋进。这种政企同心、目标同向的发展态势,正让“宁芯聚链”的愿景加速变为现实,让“共氟前程”的蓝图愈发清晰。

独行快,众行远。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的探索,而是无数实践积累、资源整合后的厚积薄发。唯有携手产业链上下游的卓越伙伴,才能共同夯实新能源事业发展的基石。从“战略同盟”到“品质典范”,从“优秀中坚”到“创新先锋”,再到“潜力新星”,这五个维度,全面勾勒出多氟多与产业链伙伴“价值共创、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宏伟画卷。

从焦作到南宁,从政策支持到服务保障,从产业链协同到场景落地,从单一产品到生态集群,从技术突破到全球布局,为多氟多“芯—链—场景”生态构建注入了强劲动力。多氟多以“芯”为核、以“链”为脉、以“场景”为镜,正在书写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篇章。正如本次大会主题“宁芯聚链,共氟前程”所昭示的,在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的今天,多氟多正携手产业链伙伴,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持续创新的精神,共同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新能源生态,为全球低碳转型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