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有灵,林下生金——广西桂林的绿色富民“生态实践”
“今年的天冬收成不错,价格也好!林下经济这条路是真的走对了!”广西桂林华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500多亩天冬示范基地种植的天冬收获满满,负责人闫建华打心底里开心。
在广西桂林,连绵的青山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藏,有近3000万亩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润,发展林下经济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桂林深挖林地潜力,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让“沉睡”的山林资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之路。
坚持政策护航,搭建发展“大舞台”
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桂林市政府高度重视,将林下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连续多年,林下经济发展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政策制定到资金扶持,全方位为林下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图为桂林市林业和园林局工作人员实地查看天冬长势
资源县增设了中药材发展办公室和林下经济发展办公室,制定出台了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脱贫户产业奖补政策等系列文件。灌阳县已将林下经济纳入乡村振兴核心工程,作为全县重点工作高位推进。连续三年出台奖补方案,筹措1440万元扶持林下中药材1.23万亩。
目前,桂林市已培育广西第一批中药材示范基地1家、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5家,龙胜县被评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资源县、兴安县分别入选全区第一批、第二批林下经济示范县。
面对林下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桂林市协调金融机构,创新推出的“药材贷”“林易贷”“惠农贷”等金融产品,为林下经济经营主体提供低息贷款,解决融资难题。广西林业局与邮储银行广西区分行联合推出的“广西林草贷”产品发布暨首批“邮储银行林下经济贷款”发放仪式于9月9日在桂林市灌阳县举行。作为全国省级层面首创的纯信用、可续借林业金融产品,该产品聚焦林下种植养殖及相关产业链发展,为中药材、食用菌、苗木花卉、特色养殖等产业提供精准金融支持。截至2025年10月,桂林市林下经济经营主体已获得“药材贷”等金融贷款866笔,累计贷款金额超过1亿元。
强化企业引领,奏响产业“奋进曲”
在资源县天门村,十余名党员自发成立了资源赋能种养专业合作社,在群山峻岭间建成了近500亩的种植基地。他们种植了淫羊藿、金果榄、天门冬等多种高山名贵中药材。“淫羊藿既有药用价值又因为造型奇特还具有观赏价值,我们将以高含量淫羊藿种植产业为龙头,力争三年内种植面积达1500亩,五年达3000亩。”基地负责人李良说。“并将逐步推出淫羊藿袋泡茶杯、淫羊藿保健酒、淫羊藿保健药膳煲等中药材精深加工产品,带动村里老百姓增收致富。”

图为桂林市林业和园林局工作人员实地查看玉竹长势
桂林欧润药业有限公司构建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公司辐射带动建成林下中药材示范基地8个,其中林下集中连片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00亩以上的项目(基地)5个,带动合作社或家庭农场30多个,林农上千户。年加工中药材5万吨,真正做到把林下经济产品“吃干榨尽”,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欧润药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从最初的单纯种植,到现在打造完整产业链,我们不断延伸产业触角,就是希望能让林下经济释放更大的能量,带动更多人致富。”
聚焦科技赋能,解锁致富“新密码”
产学结合是桂林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各企业积极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
桂林亦元生现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聚焦发展市场紧缺、深加工企业不可或缺的药材,臻选出100多个目标紧缺药材,加强技术攻关。从繁育速度、变异株率、育苗成本、种植成活率、生长态势等方面进行比较,筛选切实可行的繁育方法,实现了紧缺药材种苗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化生产。该公司攻克的金毛狗脊繁育技术得到林业、科技等部门一致认可,成为广西首家获得金毛狗脊生产、销售许可证的企业。通过资源县、龙胜县、兴安县、灵川县开展林下种植金毛狗脊试点工作,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通过与农户紧密合作,一方面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种苗,另一方面保障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带动大家一起增收致富。”该公司种苗年生产能力达3000万株,实现年产值6000万元。

图为林下淫羊藿长势良好
桂林聚辉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签订了桂北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及繁殖技术研究成果转让合同。公司负责人蒋艳梅表示:“科研成果的转化,让我们在品种选育、种植技术上更有底气。我们种植的玉竹在第一届世界林木业大会上荣获林下经济类铜奖,这就是科技的力量。”同时,该公司常年聘请周边农户在基地务工,每年用工量达8000多个工日,支付农户工资170余万元,并带动了周边农户1300多户种植中药材,户年均增收2万余元。
加强多元发展,拓宽增收“幸福路”
桂林充分挖掘林下经济产品的多元价值,推进多种复合经营模式。在资源县,聚焦“药食同源”,开发出九蒸九晒黄精、玉竹茶、即食饮片、养生药膳包等深加工产品。凭借健康属性和高活性成分含量的品质优势,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并持续走俏,其中“即食黄精”荣获2024年世界林产品及水制品展林下经济产品与森林康养类银奖。

图为骨碎补生长情况
“我们以‘企业出题、院校解题、政府助题’模式以及‘政产学研’协同机制,与修正集团、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等开展合作,推广智能栽培技术。”资源县林业局局长胡泽林介绍。近两年林业局举办技术培训42场,培训人次达1100余人,推动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壮大。目前,资源县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已突破24万多亩,涵盖黄精、玉竹、罗汉果、钩藤等特色品种,年产值近5亿元。
灌阳县则依托现有林下产品,加工生产草珊瑚茶、灵芝片、灵芝面、灵芝酒等产品,年产值超7亿元。除了产品深加工,灌阳县还巧用林下做文章,发展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等产业。2024年,全县生态旅游接待游客450.33万人次,同比增长9.38%,实现旅游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9.44%。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桂林市林下经济完成产值141亿元,发展面积897万亩,林下经济从业人数近115万人。桂林林下经济,正以蓬勃之势,在绿水青山间描绘出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成为林农增收致富的“绿色引擎”,未来,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和拓展,桂林林下经济必将释放更大的发展潜力,书写更多的绿色传奇。(文/蒙志欢 阳际珍 图/蒙志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