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银幕到客厅,电影产业的新叙事

慧聪广电网 2025-11-11 20:42 来源:流媒体视界

【慧聪广电网】2025年10月30日,在“天津论道暨第30届智能视听与科技创新产业论坛”上,由欢网科技联合全国IPTV平台代表及欢喜传媒共同发起的“家庭大屏新院线”正式启动。

从银幕到客厅,电影产业的新叙事

该项目旨在将院线电影与重磅影视资源引入家庭大屏,通过全国IPTV联动,让用户在家庭大屏上享受院线级影视内容。欢网将携手家庭大屏与发行公司,共同突破原有平台渠道边界,打造全新的影视宣发阵地。

启动仪式上,主持人还分享了电影《戏台》的运营方案与数据。该片以“欢首映”模式的院线级宣发节奏上线,片方积极协调宣传资源,全国大屏紧密配合联动,成为一次典型的成功案例。

家庭大屏新院线的启动,意味着院线电影的传播场景进一步从影院延伸至客厅,也意味着被低估已久的家庭大屏媒介价值,正在被重新激活。

要理解这一新项目的意义,还需回望电影产业过往的运作逻辑。

长期以来,院线几乎代表了电影的全部价值,档期、排片、票房等关键词,构成了电影产业的传统商业闭环。但随着人们观影习惯的转变、家庭大屏体验的升级,以及大屏用户覆盖和运营价值的提升,电影的宣发体系、商业模式乃至生命周期,都出现了新的变量。

家庭大屏新院线的推出,正是这种产业逻辑转变的集中体现——它让电影的价值周期更长、内容触达更深、传播范围更广,也让大屏成为电影产业新的价值增长极与用户主阵地。

传统院线的瓶颈,与大屏价值的新生

这几年,电影行业一直在寻找新故事。

虽然院线票房在疫情后逐步回暖,但瓶颈却愈发明显。

一方面,传统影片宣发模式趋于固化,效果也日益模糊。营销端头部平台投放比例飙升,中小成本影片面临巨大宣传压力,但院线数据转化却不够清晰。

另一方面,院线排片资源长期向头部大片倾斜,影院数量、影厅规模与放映时段等因素的限制,让小众影片、文艺片甚至部分中腰部电影难以获得足够空间,不少作品因此沦为“院线炮灰”。

与此同时,观众的观影场景和习惯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他们希望拥有更灵活的时间选择、更舒适的空间体验,以及更具性价比的娱乐方式。单一的院线模式显然已经难以满足这种碎片化、多场景的消费需求。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内容承载与分发渠道开始被重新审视,家庭大屏的价值也重新显现。

随着电视尺寸的持续升级和价格的不断下探,家庭大屏在体验上已足够沉浸。而电视前的海量用户,则让这种体验具备了规模基础。以IPTV为例,全国用户规模已超4亿,为优质内容提供了可观的触达深度。

从银幕到客厅,电影产业的新叙事

另外,传统影视宣发主要集中在社交、短视频等平台,或是影院和户外场景,转化链路较长。大屏的优势在于内容和场景的一致性——观众在观看内容的同时,就能直接被影片预告、主创口播、独家花絮等自然触达,形成“宣发即转化”的高效路径。

更重要的是,家庭大屏的运营空间更灵活,而且不受排片限制。相比之下,院线排片受时间与空间约束,更像是“二维”的,家庭大屏则更加“立体”,可跨时间、跨地域、跨类型灵活排播与运营。

具体来说,大屏可根据用户点播量、观看时长、地域偏好等数据,随时调整宣发策略,让作品的生命周期突破短期放映限制。例如,通过大数据与智能推荐,影片能精准触达目标观众;结合专题策划与热点联动,还能激发多轮热度,持续释放内容价值。

可以说,兼具用户规模、内容承载力与可量化运营体系的IPTV等大屏渠道,已具备成为“新院线”的条件。而家庭大屏新院线的启动,正是内容宣发体系与渠道格局演进的必然结果。

从“内容播放”到“价值运营”之路

此次启动的家庭大屏新院线,并非单纯的内容播放平台,而是一种集平台、渠道、资源于一体的新业态,将助力影视内容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这一价值的实现,首先建立在院线级的宣发首映模式上。

具体来说,家庭大屏可通过多平台、节奏化、全链条的宣发体系,以及智能化、个性化的运营策略,让影片在大屏端获得更高热度与更长生命周期。

过去,电影上映周期往往在短时间内迅速衰减,而在家庭大屏上,则可做到全平台预热、大屏首映、数据回归、长尾运营、案例打造为一体,通过多轮曝光与长尾运营持续激活影片价值。

从银幕到客厅,电影产业的新叙事

在此模式下,今年的《戏台》《酱园弄·悬案》等大屏院线的“试点”影片,均在大屏端实现了营销宣发的集中爆发,并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与留存数据。

以《戏台》为例,在影片上映前,陈佩斯、黄渤等电影主创为大屏送上定制口播,邀约IPTV观众观看,这不仅在过去极为少见,也有效助推了影片在大屏端的热度爆发。

根据欢网大数据及各平台统计,该片上线后,在全国90%以上的IPTV、有线电视取得订购或点播榜第一,已有数据的所有平台,均进入点播榜等多维度榜单TOP3;在OTT端,《戏台》第二日点播指数破8000,第三日点播指数破9000,登顶本年非动画电影大屏点播指数TOP1。

值得一提的是,在平台价值提升层面,欢网除了精准把控宣传与上线节奏外,还通过欢网大数据在运营和用户层面赋能,比如打造案例包装,联动垂类媒体深度解读,并与影视发行方联合宣传,持续提升平台影响力。

这种跨行业的推广,不仅能凸显大屏的传播价值,推动其破圈至电影、传媒、娱乐等领域,更能实现影视与大屏的价值共融。

数据驱动,培育电影产业新引擎

可以说,以IPTV为代表的家庭大屏,早已不再只是分销渠道,而是正成为影视宣发的主阵地、新场域。在过去,以欢网为纽带,就曾将《满江红》《猪猪侠大电影》《长空之王》等多部电影,在家庭大屏(OTT+IPTV)中面向全国观众,进行营销宣发,并进行跨屏短链路购票转化尝试。

从银幕到客厅,电影产业的新叙事

在此过程中,欢网大数据持续发挥作用,通过亿级屏数据护航,为大屏、影视传媒、广告营销、运营商、社交营销等提供深度链接。

目前,欢网大数据已经成为包括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中国网络视听协会等在内的数据合作伙伴,并正式入驻猫眼专业版,为其提供电视大屏权威数据支持。欢网大数据在宣发环节提供了内容、平台维度的数据支持,在后向的价值提升层面,提供了多板块多行业的破圈链接能力。

长期以来,家庭大屏在电影产业链中处于相对后端,而基于数据与运营的大屏院线新模式,让其产业定位正被前移。因为它不仅承载内容,还承载宣发、广告等重要功能。这将大大提升IPTV等大屏平台的议价能力,也将推动全国IPTV构建起更具规模效应的联动网络。

当电影不再受限于单一档期与票房体系,而是能通过大屏运营延长生命周期、拓宽收入边界,这不仅将改变影片宣发的传统逻辑,也将重新定义内容创作的思路。同时,这一模式也将吸引更多片方、平台、广告主的加入,进而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再造。观众目光所向,就是产业未来所在。当院线的银幕延伸至家庭大屏,中国电影的下一个黄金增长极,或许已经出现。

﹡以上数据及案例资料源:欢网科技孟妍:《新·院线》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