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一家跨国药企的中国生态进化论

慧聪广电网 2025-11-13 15:20 来源:互联网

最好的守护,不是某一刻的辉煌,而是从婴儿第一声啼哭到满头银丝,漫长岁月里的持续陪伴。

二十年前,当中国以全球第二大人口市场的巨大潜力展现在世界面前时,默沙东与其他跨国药企一样,深刻感受到了这片土地对创新医疗的迫切需求。在仿制药主导、创新药渗透率不足的背景下,每一款引进药品都承载着生命的希望。

十年间,市场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随着中国跃升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推进和创新药审批的加速,市场见证了本土医药产业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使得跨国药企在更剧烈的竞争浪潮中重新审视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

站在2025年的节点上,在政策利好与技术升维的双重推动下,中国创新药产业已然实现了从跟随者到并行者的重大跃迁。

随着中国创新药引爆国际舞台,全球医药创新版图上的“中国坐标”变得日益清晰。一个“中国原创”参与度越来越高的全球医药新生态正在逐步形成。

而想要赢得中国市场的下一个十年,跨国药企必须亮出新的“杀手锏”。

从三十五年前参与改写中国疾病防控史,到以生态共建驱动中国创新叩响世界舞台。默沙东中国或许已经有了答案。

深度解析:一家跨国药企的中国生态进化论

01、历史坐标里的守护那些改写命运的瞬间

在医药百年发展历程中,默沙东凭借创新科研实力,确立了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从研发链霉素并主动放弃专利权以挽救无数生命,到利用基因重组技术革新乙肝疫苗,为全球肝炎防治提供了关键性的工具;作为一家跨国药企,默沙东对全球公共卫生的贡献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发展轨迹。

“拯救生命,改善生活”,默沙东的这句愿景,在中国化身为亿万人的隐形守护者。有时候一款产品的意义远超其商业价值。

上世纪,中国饱受乙肝之苦,几乎每10人就有1人携带乙肝病毒[1]。1989年,中国乙肝防控史迎来转折。默沙东将当时最先进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技术零利润转让给中国,不仅派遣专家驻场指导建厂,还亲自培训出第一批本土技术人员。

产品技术与政策扶持叠加,截至2015年,中国新生儿乙肝疫苗3针全程接种率达 99.6%[2]。

截至2020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的乙肝感染率已降至0.3%[3],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新生儿无需再恐惧“乙肝”的肆虐。

岁月流转,时针不停向前,默沙东的守护从未停止。

2005年,“中国-默沙东艾滋病综合防治合作项目”启动,开创了“预防、治疗、关怀、支持”为一体的综合防治模式,成为公共卫生协同治理的典范。2024年,默沙东与中国癌症基金会签署中国低卫生资源地区宫颈癌综合防控项目捐赠协议,计划在未来两年向中国癌症基金会捐赠共计8.1万支 HPV疫苗。

看似零散的节点,实则是紧密相连的脉络;其背后是默沙东以科学为基石,兑现“药物是为人类而生产,不是为追求利润而制造”的百年承诺。

02、从市场参与者到生态共建者开拓本土深耕路径

三十五年过去,中国医疗市场底色早已远超越“单一药物”需求。如同个体成长需适配新的发展路径,从引入全球最新成果,到与中国协同共创本土化方案,跨国药企的角色亦随之不断演进。

市场参与者:全产业链布局的创新先锋

早在2011年,默沙东就以“研发-制造-商业”三擎合一的战略,拉开了深耕中国市场的大幕。

作为默沙东除美国总部以外仅有的两个独立、全面、职能完备的研发中心之一,北京研发中心承担着肿瘤、疫苗、抗感染、心血管等多元化治疗领域的全球协同研发任务。深度本地化的研发模式,让全球领先的重磅药品得以第一时间惠及中国患者——其肿瘤免疫疗法药物首个在中国境内获批适应证从申请到上市仅用5个多月,创下当时进口抗肿瘤生物制剂的最快审批纪录。

而对中国创新政策的精准把握,更凸显其前瞻性。近年来,默沙东与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的合作不断深化:

2018年,其九价HPV疫苗在中国境内迅速获批后,借助政策红利率先在海南博鳌完成“首针”接种;

2020年,默沙东与博鳌乐城合作启动肿瘤患者全程管理项目,推动真实世界数据成为后续适应证获批的关键依据;

2023年,默沙东成为首家在博鳌设立子公司的跨国药企。

“政策验证-临床验证-全国推广”的创新模式,开拓了跨国药企在中国的深耕路径。

生态共建者:本土创新的全球孵化器

随着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力量的崛起,默沙东的角色已从独立布局者,转变为生态共建的核心参与者,其“朋友圈”的扩容与合作深度,重塑了本土创新的全球化路径。

默沙东以“技术引进+资本赋能”双轮驱动,比如与同润生物、翰森制药、恒瑞医药等本土企业构建深度绑定的创新共同体。

2024年,与同润生物关于CD3/CD19双抗CN201的全球合作,由默沙东主导推进,让本土研发成果更快融入全球产业链。CN201主动耗竭B细胞,对于B细胞恶性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应用潜力。初步临床数据显示了CN201在复发或难治性B细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治疗前景。

从行业视角来看,默沙东作为全球免疫肿瘤领先者,在全球双抗趋势中亦积极布局。

中国企业在PD-1/VEGF等热门靶点上已构建起坚实的技术实力。默沙东凭借资本与技术的双重赋能,正高效地将中国双抗研发的“局部优势”转化为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

深度解析:一家跨国药企的中国生态进化论

在代谢疾病领域,默沙东作为老牌领导者,其合作则更凸显“本土优化”的精准治疗方向。

2024年12月,与翰森制药就口服GLP-1受体激动剂HS-10535达成独家协议,基于默沙东对肠促胰岛素生物学的研究经验,评估HS-10535的潜力,包括其在减重以外提供额外心脏代谢益处的可能性。

2025年3月,与恒瑞医药就在研口服小分子脂蛋白(a)或称 Lp(a)抑制剂 HRS-5346 达成独家许可,借助默沙东的临床研发实力和全球化布局,加速推动 HRS-5346 的研发进程,以期为更多患者提供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的治疗新选择。

从行业发展来看,默沙东在代谢疾病领域的合作策略有效回应了两大产业命题:一是鉴于中国代谢性疾病谱的特殊性(如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药物开发必须实现本土化;二是随着GLP-1类药物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全球GLP-1市场预计将在2030年增长至1000亿美元[4]),在欧美市场日趋饱和下,中国无疑是蓝海,跨国药企与本土企业的技术协同或将率先占领先机。

早期的“技术购买”转向“全球研发赋能”,“单一产品授权”到“全链条生态共建”,这一转变正助力BD交易获取更高的效益。通过“本土技术+全球资源”的嫁接,中国创新正在全球舞台扮演更具竞争力的角色。

赋能未来:三位一体的全球化创新加速器

如果说全产业链布局是根基,生态合作是路径,那么2024年设立的中国创新合作中心,则是默沙东为中国创新装上的“加速器”。这一平台以“技术支持+资本赋能+全球渠道”为核心, 旨在打通从实验室到临床、从中国到全球的全链条转化。

其价值体现在三个维度,

对默沙东而言,它丰富了全球产品管线,为可持续增长注入新动能;

对中国创新而言,它加速了本土成果的转化与国际化,让“中国研发”走向世界,惠及全球患者;

对行业而言,它通过数据验证与资源对接,打通了从科学创新到临床研究的关键堵点。

根据Morgan Stanley的相关研究,中国正从传统仿制药生产国转型为药物研发创新领域的领军者,这对全球生物技术产业具有重大影响[5]。

面对中国创新药的崛起,默沙东选择以开放拥抱变革。聚焦FIC(首创新药)、BIC(同类最佳)、创新平台技术与颠覆性突破四大方向,既携手本土力量生成概念验证临床数据,夯实创新价值;又搭建科学交流与决策平台,让资源高效对接。

从全产业链布局到生态共建,再到创新加速器的搭建,默沙东的角色演进始终围绕一个核心,让创新更可及。

而三十余年来,其初衷从未改变——为中国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创新药物与疫苗,在拯救生命、改善生活的道路上,与中国创新共赴未来。

03、管线矩阵彰显企业实力预防与治疗的全流程精准布局

《黄帝内经》有云“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健康这件事,最好的状态是“没病先防,有病能治”。在全球制药行业,能将预防医学与精准治疗深度融合、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体系的企业屈指可数,默沙东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预防端的疫苗矩阵,是健康守护的第一道岗。

除了广为人知的乙肝和HPV疫苗,默沙东23价肺炎疫苗作为中国境内最早获得批准的肺炎疫苗,已在中国老年群体中守护了近三十个秋冬;轮状疫苗则成了新手爸妈的“定心丸”,让宝宝少遭腹泻的罪。

与新药常常受到的高关注度形成对比,这些疫苗虽不“张扬”,却在日常生活中悄然支撑着人们的安全感。

治疗端的创新,则如精准攻坚的利器,能够有效突破疾病的防御壁垒。

截至2025年8月,默沙东共有6款肿瘤领域药物、共计32个适应证在中国境内获批上市。此外,其在心血管与抗感染领域的深耕也已逾三十载,守护贯穿人生各个阶段。

而在多元领域持续优化管线布局,更彰显一家药企的前瞻战略格局。

默沙东近期宣布,未来将继续投资于多个治疗领域的新产品上市和在研管线,持续加码创新研发。

矢志成为顶尖研究密集型生物制药公司的默沙东,稳居研发前沿,聚力推出创新方案,推进人类与动物疾病防治,覆盖多元疾病领域。而作为其全球增长战略关键一环,默沙东中国已深耕三十余年。

默沙东的“中国故事”,绝非外企“独角戏”,更是与中国医疗同频共振的“大合唱”。从技术引入到创新协同,既成就自身,更深度融入中国医疗生态,方能赢得未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