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鉴|广播电视行业的生存危机,已不可避免?

慧聪广电网 2025-11-14 19:36 来源:流媒体网编译作者:云中

编者按:

不久前,海外行业媒体发布了一篇分析文章,直指美国广播电视业正陷入一场难以回避的生存危机:随着流媒体的全面崛起、广告投向数字渠道、用户收视习惯发生结构性转移,以及支撑地方电视台多年的商业模式正快速坍塌,行业衰落的趋势已难以逆转。

尽管中美广播电视行业在政策、市场环境和用户文化上存在差异,但其中揭示的诸多问题与挑战,仍具有普遍参考价值。

流媒体冲击、用户规模收缩、广告结构重塑,这些趋势同样正在国内上演。

更值得关注的是,文章提出的破局方向:发展流媒体巨头难以复制的差异化服务,对国内行业也具有一定启发价值。

例如,以本地新闻与社区服务为核心的内容和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地方体育赛事的直播与传播能力,都是未来电视媒体可以重新建立竞争壁垒的方向。

实际上,近两年国内“苏超”“村BA”等地方性赛事的热度,以及全国IPTV开展的“看中国”等业务表明,地方体育与地域文化依然拥有巨大的内容潜力。如何以此为契机,重塑本地价值体系,或将成为国内广播电视行业转型的关键课题。

镜鉴|广播电视行业的生存危机,已不可避免?

原文标题:广播电视的生存危机,如今已不可避免

广播电视的危机已不再是潜在隐患,而是摆在眼前的现实。

观众收视已经明确转向流媒体,广告投放正在加速向更具精准定位能力的数字平台迁移,而数十年来支撑地方电视台运营、向来稳定的收入来源也在迅速萎缩。

广播电视业过去赖以为生的几大策略——并购整合、利用政治广告周期、游说监管机构——在消费者行为的剧烈转变面前,已集体失效。

“吉米·坎摩尔事件”①虽然一度占据头条,但那不过是一个插曲。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广播电视模式本身正加速走向过时。

注:“吉米·坎摩尔事件”,指的是2025年9月美国脱口秀主持人吉米·坎摩尔(Jimmy Kimmel)在节目中就查理·柯克(Charlie Kirk)遇刺案发表的争议言论,引发舆论反弹。其所在的美国广播公司(ABC)随后暂停节目播出,并引发多家地方电视集团跟进停播。

流媒体的“长期胜利”

流媒体已经正式超越传统电视。

根据Nielsen《The Gauge》报告,2025年5月,流媒体服务占美国电视总使用量的44.8%,首次超过了广播电视(20.1%)与有线电视(24.1%)合计的44.2%。

仅YouTube一项,其屏幕使用时长就超过了任何一家广播电视网。

免费广告支持型流媒体服务(FAST,Free ad-supported streaming services)的受众规模,如今甚至已经超过部分曾经定义美国文化的传统广播网络。

这种转变并非缓慢蚕食,而是消费者习惯的全面重塑。

Nielsen数据显示,与2021年5月相比,2025年5月流媒体使用量激增71%,而广播电视下降21%,有线电视跌幅更达39%。

如今,观众期望的是按需获取、个性化定制和移动优先的体验。而根植于线性分发与固定时段编排的地方电视台,正在被时代甩在身后。

转播费:摇摇欲坠的生命线

如今,地方电视台对“转播费”②(Retransmission Fees)的依赖程度已超过广告。这部分来自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运营商的付费,占据了电视台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但这根支柱正在坍塌:付费电视用户持续流失,预计到2030年,仍愿意订阅付费电视套餐的家庭比例将跌至六成以下。

从2020年至2023年,地方电视台来自多频道视频节目分发商(MVPDs,即依赖有线/卫星等实体网络的传统付费电视服务商)与虚拟多频道视频节目分发商(vMVPDs,即依赖互联网传输的虚拟付费电视服务商)的分发收入虽增长了22.5%,从123亿美元增至151亿美元,但随着“剪线族”现象加剧,这一增长预计将在2028年前趋于停滞。

收视率下降与传输收入停滞的双重困境,让电视台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且目前并没有清晰可行的替代方案。

注:文中提到的“转播费”,与国内电视行业常说的“落地费”性质相似,但方向相反。在美国,是有线或卫星电视运营商向电视台支付转播费,以获得节目信号的播出权;而在中国,则通常是电视台向地方有线网络支付落地费,以确保频道入网和信号覆盖。两者因市场供需、内容属性和政策导向不同,形成了相反的商业逻辑。但随着流媒体崛起,这两种模式都面临着相似的挑战,传统的内容与渠道关系正在被重塑。

创新停滞

面对市场变化,广播电视机构及其游说组织——美国广播电视协会(NAB)并未选择主动适应变革,反而仍在“打过去的仗”。

他们继续要求放宽所有权限制,并敦促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强制推广“下一代电视(ATSC 3.0)”标准——一种已推广多年却鲜有消费者主动需求的技术。

市场数据显示,ATSC 3.0的普及率极低:2024年出货的新电视机中,仅约10%配备了ATSC 3.0调谐器。

这种依靠监管推动的“创新”,无法替代真正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

广播机构仍将频谱视作静态资产,寄望于政策救济,而非主动利用其开发互动化、本地化或移动优先的新服务,而这些服务本可重建观众粘性。

政治广告的幻象

每隔两年,美国地方电视台都会从政治广告中赚取数十亿美元。2024年总统大选周期创下新高,预计2026年中期选举也将再创新纪录。

但这种“意外之财”具有欺骗性。

在非选举年份,传统广告营收下滑明显,即便在选举周期内,越来越多的政治广告预算也正在流向联网电视(CTV),因为它能实现更精准的选民定向。

广告分析机构AdImpact预计,CTV上的政治广告支出,将从2022年的10.9亿美元增长至2026年的24.8亿美元。

该机构同时预测,2026年中期选举广告总支出约为108亿美元,较2022年的89亿美元明显上升。

如今,数字平台能将观众与第一方数据匹配,优化传播信息、衡量投放效果——这些都是传统广播电视无法复制的优势。

过度依赖每两年一次的“短暂繁荣”,会使电视台在每个非选举季度都面临收入波动的风险。

并购成了“默认选项”

随着观众数量减少、收入稳定性下降,电视台集团纷纷转向整合并购。

例如备受关注的交易——Nexstar对Tegna的持续追逐③,常被包装为“提升效率”的策略,但本质上反映的却是行业的退守。

所有者减少,意味着独立声音减少、节目制作决策更加集中,以及对地方社区的责任感降低。

近期,两家大型电视集团决定停播《吉米·坎摩尔直播秀》(Jimmy Kimmel Live!)的事件,正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这些决策源于企业层面,而非如FCC主席Brendan Carr宣称的那样,是“基于地方判断、为服务公共利益”所做出的选择。

尽管Kimmel的节目并非新闻类节目,但这些事件揭示了一个更广泛的趋势——编辑决策的集中化,正在威胁地方新闻的独立性与多样性。

整合并购或许能提高运营效率,但代价是地方属性的丧失、观点多样性的减少,以及曾经让地方特色广播电视脱颖而出的核心责任感的弱化——这些正是广播电视曾经赖以区别于其他媒体的核心特质。

注:指美国最大地方电视集团之一Nexstar Media Group多次尝试收购另一大型电视集团Tegna的行为。2025年8月,Nexstar宣布计划以35亿美元现金收购Tegna,若交易完成,其覆盖范围将扩展至全美80%的电视家庭。

前路何在?

尽管如此,地方广播电视仍握有珍贵资源:

稀缺的频谱、本地品牌影响力,以及生产本地新闻与文化内容的能力。

要生存下去,电视业必须放弃防御姿态,更积极且诚实地拥抱变革。

这意味着要更大胆地尝试直面消费者(DTC)的订阅业务,建设地方数字平台,开发流媒体巨头无法复制的差异化服务。

可行的方向包括:以社区为中心的本地新闻中心、地方体育赛事直播、超本地化活动④与广告交易平台等。

更具前瞻性的构想还包括利用频谱提供互动数据服务、本地化天气与应急预警、甚至是教育节目传播等。

这些领域都不是仅靠“规模优势”就能竞争的。

同时,监管机构应对行业并购设定更明确的公共利益约束,防止整合演变为内容同质化。广播电视机构则需要重新证明自己对社区的实际价值,而不仅仅是对股东的回报。

地方广播电视或许不会在某一刻突然消亡,但其衰落的趋势已难以逆转。

可以确定的是,如果行业不能重新找回那种使其不可或缺的创新能力,这场生存危机,将不只是可能,而是必然。

而时间,已所剩无几。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