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贺铨院士:5G时代的移动多媒体
【慧聪广电网】8月21日上午,BIRTV主题报告会在北京饭店举行,此次主题报告会以4K超高清制播、融合媒体、制作过程IP化、电影科技为讨论重点。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进行了主题为《5G时代的移动多媒体》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以下是演讲内容摘要:
一、视频流成为网络业务主体
随着技术的发展,全球网络速度不断增加,2017年我国移动宽带连接速率较2016年增加61%,2018年第二季度3G连接速率为9.32Mbps,4G为20.22Mbps。在移动互联网方面,2017年我国全年月户均速度是1.777GB,是2016年的2.3倍,与全球水平相当。截止2018年6月我国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超过4.24G,同比增长172.8%。2018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累计接入量达266亿GB,同比增长199.6%。网络发展不容小觑。并且随着网络的提速发展,现在中国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用户7成以上使用网络视频,视频流逐渐成为网络业务的主题。
二、移动多媒体业务发展和挑战
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4K、VR、AR、MR等惊艳亮相,给广电行业带来了更多精彩。据了解,现在全球范围内联网的4KTV数量逐年增多,到2021年全球联网TV中56%是超高清电视机。VR头盔的实装率从2016年1800万发展到2021年的近1亿。VR业务将从2016年的13.3PB/月增加到2021年的140PB/月,增长11倍。虽然仅占全球移动业务量0.29%,但年增长率60%,远高于平均的移动数据流。全球AR业务流从2016年3PB/月增加到2021年的20PB/月,增长7倍。虽然占全球移动数据流不到0.5%,但是年增长46%。AR/VR需要强的数据传输、存储、计算功能。超高体验的游戏和建模、实时渲染和下载以及需要高达100Mbps至9.4Gbps的大宽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给宽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在4G时代对移动多媒体的传送采用单播分发方式,随着移动视频流量的快速增长,对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带宽带来很大压力,频带利用率低。邬贺铨提出了面对发展问题改进的思路是以广播/组播方式分发人们移动视频内容,以单播方式来分发冷门的移动视频内容。未来将是单播组播混合视频传送,实现最优化。
在活动现场,邬贺铨讲解到广播型移动多媒体有三大应用场景。第一个是媒体与娱乐服务包括混合电视广播、4K/8K、3D/和多视角视频等;AR/VR/MR广播;广播电视节目的实时制作。第二类是应急广播服务,主要是全国、区域、本地多媒体公共预警服务。第三类是车联网与物联网服务。车联网有道路安全与交通导航、自动驾驶服务、车联网中的信息娱乐服务;物联网包括面向物联网终端的大规模文件传输、物联网软/硬件批量升级及通用控制信令、消息下发。在这方面我们面临的挑战是要兼顾固定高清大屏接收需要高信噪比高宽带和小屏移动终端接收的小天线与移动性。
面对挑战,邬贺铨提出解决的办法是以更高的分辨率、更大的动态范围和拓展的彩色范围传输两路视频流。一路是鲁棒性高、码率较低的视频流,包含视频的核心内容;一路是鲁棒性较低、数据率较高,提供增强的视频内容。面对这个问题有两个解决方案,其一是:TFS----时间频率切片。在不同时间(TDM)传输数据流,或给不同的数据分配特定的OFDM载波(FDM);其二是LDM——层分复用,在一个通道内传输两路或多路数据。
三、5G支持移动多媒体技术
在5G支持移动多媒体技术方面,邬贺铨院士从一下方面介绍:
1、宽带移动互联
2、云化通信技术----5G云与移动边缘计算
3、L1.5灵活以太网技术----实现大宽带低延时转发
4、L3面向连接的分组通信技术----源选优化数据包转发
5、网络虚拟化技术----网络业务切片
6、互联网化的服务体系(SBA)----基于API的业务管理功能
7、5G移动网与广电网融合
演讲的最后,邬贺铨表示:随着5G技术的发展,真正实现组播、广播需要5G与广电网络融合,这其中即有挑战也有广阔的创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