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亿AI+教育市场规模,广电网络有没有搞头?!
【慧聪广电网】目前新基建走在发展的高速路上,5G已经开始被广泛铺设沟通,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也如火如荼。“AI+教育”已经在政策规范、资本环境及黑天鹅事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向成熟化和普适化不断行进,作为5G商用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广电在拥抱“AI+教育”新技术产业上是否有广阔的未来呢?
根据CNNIC数据预测: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7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到2020年“AI+教育”将带来3000亿的庞大市场规模,占30%。2025年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预计AI+教育将带来1.5万亿的市场规模。
到了2030年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预计AI+教育将带来3万亿的市场规模,可谓空间巨大。
从技术与业务的角度来看,AI+教育的主要行业玩家可分为具有教育与业务背景的线上与线下教育机构和具有技术与产品背景的AI技术供应商和互联网巨头,以及综合教育与技术背景的教育信息化厂商。
这五类玩家各有所长,对AI+教育的渗透程度不一,发展阶段各异,其中在线教育机构与AI技术供应商因业务与数据资源积累和技术开发优势,渗透程度较高。随着各类行业玩家对AI+教育领域的不断探索,未来行业分工将进一步明确,在竞争中走向融合创新。
AI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关键就在于实现教学的个性化、标准化,不断促进AI在教育中的场景化落地。从教育教学活动的角度来看,当前的教育场景可划分为教、学、管、考。
其中,“教”和“管”的主题是教育者,前者负责执行教学任务,主要工作包括考研、备课、授课、答疑、出题、阅卷等。工作内容繁琐、核心需求是减轻负担,实现精准化教学。后者负责统筹教务环节,主要工作包括教职工招募、师生督导、招生、分班排课、校园建设等。决策环节考虑因素较多,核心需求是提高效率,实现科学化管理。
AI在教育中的已有应用可分为两个类型。一是工具类AI(或识别类AI),例如作业拍照识别功能、智能题库、主观题自动识别批改、语音识别功能、表情识别系统等起到帮助老师识别学生情况的辅助工具作用,教学本身仍旧由老师人工完成。
二是教学类AI(或策略类AI),海外叫做自适应学习(AdaptiveLearning),可模拟特级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整个教学练测过程完全闭环由AI完成,老师在其中只起监督、辅助作用。
课堂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学重要的研究领域,知识联系实际、自主合作学习、个性化学习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构建原则。这种背景下,通过信息化手段辅助课前导学、同步备课、课中互动、在线检测、课后作业成为了必然选择。“智慧课堂”产品在初期强调的是基础数据整合,AI课堂质量监测开始引发关注,到2019年已基本实现了在线课堂场景下的可用。
未来,为了进一步综合课堂教学改革的需求,发扬“互动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优势,AI课堂将继续进阶,下一阶段AI辅助实现的策略化点播和发散性学习将是重点突破功能,在更远的未来则可能帮助教师实现真正的千人千面教学。
放眼未来
未来AI+教育需要进一步关注一些在教育学领域尚未量化的教学目标的可测量并确立操作性更强的评价规则,进而实现教育评价规则与机器规则对接。
技术开发方面,未来将基于人工只能的基础技术,并结合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探索智能时代的认知特征、学习本质与教育价值,开发特定教育场景下的关键技术。市场竞争策略依靠自上而下的决策手段,搭建企业部门AI中台,疏通各业务线的数据资源,并基于不同场景搭建不同的模型,再反哺业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