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5G时代媒体融合发展
【慧聪广电网】当前,媒体融合进入纵深发展阶段。5G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新的信息革命,也深刻地影响了新闻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传媒业要积极把握新形势,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推进媒体全面融合、深入发展。
技术发展推动传媒业变革
5G技术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一次巨大突破与变革。5G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为媒体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也推动了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加速了传媒生态的变革与重构。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支庭荣表示,媒体融合实际上是一场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思维、组织、体制机制等方面的革命。5G技术的低延时、泛连接等特点使得高速、大容量的传输成为可能,同时也使数据的来源更为广泛、多元,传播更为精准、精确。5G技术的发展成熟推动了媒体的深度融合和传媒业生态的重构,传播的智能化、移动化、具身化趋势逐渐增强。
中国社会科学院舆情调查实验室秘书长杨斌艳认为,5G技术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广泛连接,万物互联成为现实。媒体融合不仅是融合生产发布,更是融合运营服务。5G技术除了影响媒体内容生产系统外,还将为更多的新体验、新服务、新产品提供技术支持。5G时代的到来,将带动5G技术公司、5G终端产品供应商甚至5G体验场馆等主体直接或间接地进入传媒行业。这也是传媒业态面临的最显著变化。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邵鹏认为,5G是移动网络技术的再次升级,它可以提供更高的带宽、更低的延时和更广泛的连接。对于传媒业而言,5G技术嵌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媒介的内容生产、分发与再现。目前看来,在5G时代,信息通信技术将迅速迭代,同时以“智能+”的方式对传媒产业赋能。在“智能+”的助推下,传媒业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对受众市场的细分将不断持续,而平台媒体的优势也将在竞争中得以继续强化,媒体传播模式进而将实现从大众到分众,再回归大众的融合。从打造“茧房”到突破“茧房”,从链接到反链接,“智能+”将推动信息传播变得更高效、更多样、更完善。
探索中国特色媒体融合之路
传播形态、传播格局的变迁为媒体融合提供了新契机,也提出了新挑战。媒体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5G技术优势,积极提升传播效果,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近年来,我国在媒体融合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和突破。杨斌艳认为,新闻写作机器人、AI智能采编播系统、AI虚拟主播等技术的成熟,充分体现了“5G+媒体”的应用和发展。当前,央媒、地方媒体都在进一步推进5G融媒体、AI智媒体等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的发展。同时,“新基建”将快速推动5G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媒体机构应结合国家政策和5G技术、AI技术发展的整体机遇,为媒体融合带来新气象。
邵鹏认为,中国的媒体融合已经实现了从“移动优先”到“两微一端”再到“平台媒体”的跨越式发展。对于媒体而言,最大的挑战并非新技术的引入,而是如何充分发挥媒体的“在场”“在地”功能。“在场”意味着新闻媒体必须提供更及时、更准确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5G技术可以成为新闻媒体掌握第一手新闻素材、第一时间报道新闻现场的有力支撑。但“在场”功能的发挥更多依靠的是人的意识而非技术支持。“在地”是指新闻媒体必须真正地服务本地,满足本地受众的信息需求,进而稳固主流地位,巩固思想文化阵地,这也是技术发展和媒体融合的根本目的所在。因此,在5G时代,应将媒体技术与媒体服务意识紧密结合,发挥媒体的“在场”“在地”优势,推动媒体融合走向深入。
支庭荣表示,媒体应把握时代机遇,抓住技术变革的契机,在技术上实现与时代同步。5G时代的到来,会直接或间接致使其他相关产业,如与物联网有关的产业,介入传媒行业,进行信息传播,这给传媒业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挑战。探索中国特色的媒体融合之路,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更好地满足全社会的信息需求。为此,需综合运用行政、市场等多种力量,积极主动地建立健全能够满足全社会信息需求的传播体系,紧跟时代步伐,主动迎接挑战,不断巩固和壮大主流舆论阵地,进一步提高传播效率,提升传播效能,凝聚磅礴力量,推动传媒行业在新时代不断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