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发展 激发媒体内生力
【慧聪广电网】媒体融合是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自2014年8月18日出台《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国内传统媒体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已进入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6年来,媒体融合交出的成绩单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成果:在渠道建设上,自主平台打造与借船出海两翼齐飞,融媒体格局逐渐形成;在表现形式上,图文音视频、短视频、直播、条漫等一起登场,媒体形态实现全态化;在功能延伸上,从引导功能向“引导+服务”双功能驱动,成为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并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在体制机制改革与人才队伍培养上,积极实施供给侧改革、彻底重构适合互联网技术的采编流程、构建更有激励效应的激励约束机制、培养精干高效的全媒体人才队伍,有效激活媒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在多元化盈利模式上,通过产业园区、投资、直播电商等多元化拓展获取更多的利润,为媒体融合提供资金来源。
经过以上种种努力,我国媒体融合出现本质性变化,进入以融媒体为主体的新阶段。2014年8月18日出台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讲的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而到了2020年6月30日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讲的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主体已经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合而为一的“融媒体”了。
什么样的媒体称得上是“融媒体”?
第一条路是做智媒体。智媒体的本质,是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信息的智能精准分发,进而在提升用户体验的基础上沉淀大量的用户,打造生态化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实践中,封面新闻最早举起向智媒体转型的大旗。封面新闻向智媒体转型的主要做法如下:一是高度重视技术,组建了专门的技术公司,用市场化的薪酬水平招聘高水平的技术人才,实现技术和内容双驱动;二是以封面新闻为主体,从采编流程、人员、组织结构、机制、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等各方面实现了彻底的深度融合;三是采取生态化运作方式,引进各类资源尤其是社会资源,努力突破媒体边界实现破圈;四是积极推进体制创新。一方面引进国有战略投资者,为做强做大平台提供较为充足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则尝试以科技公司为主体,引入股权激励等长期激励,激发骨干员工的创新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除了打造智媒体,传统媒体紧紧抓住国家大力鼓励和支持智库发展的新机遇,进一步拓展自身的服务功能,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另一条路。
数据智库的本质,是利用大数据资源和技术,为政府和企业等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
目前,《南方都市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封面新闻、澎湃新闻、《齐鲁晚报》等都在数据智库建设上进行了不错的布局和尝试。《南方都市报》数据化智库的主要做法如下:一是以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资源为基础。《南方都市报》成立了大数据研究院,组建了专门的大数据技术队伍,并组建大数据资源库;二是通过组织重构,大幅度提升了整个团队的市场化服务能力,无论对政府组织还是市场化机构;三是打造了众多指数类产品,能够帮助政府组织提升治理能力和助力企业营销传播。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南方都市报》2019年新媒体、新业务收入近两亿元,占总收入的一半,其中数据化智库贡献了重要力量。
在智媒体、数据智库之外,加快布局智慧政务和智慧城市运营是成为“融媒体”的第三条路。《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是总要求或总方向,而有效的具体路径则是“智媒体+智慧政务+智慧城市运营”的“三智化”。
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级党务政务工作都需要通过“互联网+”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传统媒体应紧紧抓住智慧政务的风口。智慧政务是传统媒体深化融合的应有之义,一方面,传统媒体本来就身负服务党和政府工作的重担,提供智慧政务服务,不仅是传统媒体深化融合必须要做的事情,而且是传统媒体未来安身立命的根本;另一方面,政务服务是传统媒体的核心优势,更是传统媒体长期以来收入的重要来源。传统媒体如果能通过自身的智慧化转型,为当地党委和政府提供高质量的智慧政务,则能够进一步夯实自身生存发展的基石。
智慧城市运营方面,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驱动下,智慧城市建设方兴未艾。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蕴藏巨大商机,对于陷入经营困境的传统媒体来说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传统媒体可深度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真正积累和沉淀多元化的大数据,创新生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