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整合、内容下沉、技术驱动 2020广电融媒改革启示录

慧聪广电网 2021-01-15 09:31 来源:看电视作者:晴栀

【慧聪广电网】从2014年明确提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到今天,媒体融合经历了长达六年的推进过程,进入到了最后一公里的冲刺阶段。

而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主流媒体宣传带来了一场考验,脱贫攻坚收官、决胜全面小康关键年份的时代命题也对媒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种种要素叠加之下,主流媒体面临的宣传任务异常艰巨。

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明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将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作为“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任务,为媒体融合带来新的指引。

回首2020,不能感受到媒体环境的剧烈变化,也能看到主流媒体调整生产模式、改变内容布局、拓宽传播渠道的诸多作为。从机构整合到内容转向,广电融媒发展在过去一年里展现出了怎样的特点?

机构建设除旧立新技术发展蓝海广阔

媒体融合改革进行多年,机构改革是其中伤筋动骨但意义重大的一步,其中既有对技术层面的侧重,也有对资源整合的侧重,而机构的精简、部门的整合占据了基础且战略性的地位。到2020年,除了整合内部生产力量,园区化、产业化的建设也在持续推进中。

5月10日,汕头融媒集团整合汕头日报、汕头电台、汕头电视台、汕头橄榄台、汕头Plus、大华网等挂牌成立;5月29日,上海报业集团、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10月28日,由原陕西广播电视台和陕西广播电视集团合并组建的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揭牌;11月18日,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广东《时代周刊》与《新周刊》宣布合并。

无论是传媒行业发达的上海、广东,还是相对发展较弱的地方,各地在机构的改组融合上都在持续探索,而当初步整合建构的阶段性完成后,通过资源整合推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布局凸显出来。

经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并印发的《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推动新时代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做强做优的意见》强调,广电机构需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产业聚合发展,释放事业产业发展活力。搭建起报、网、台、端、屏等多方媒体聚合矩阵的过程无异于刮骨疗毒,对原有的媒体机构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阵痛伴随着新生,为了更有效地实现内容产制,一些先进的模式在2020年被推广开。2020年7月,浙江卫视宣布创新成立以人文创制和品牌铸造为重点的首批3个工作室。工作室制度从湖南卫视等头部平台实践成功后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积极打造自身品牌成为广电机构的一大战略方向。

技术对广电融媒发展的影响也十分明显。随着智能电视IPTV的发展、客户端的建设发展,广电媒体的发展蓝海还很广阔。利用自身的优势,结合互联网传播的特点,在变革的时代搭上前进的列车,才能事半功倍。

互联网让媒体的传播形态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颠覆,网络传播广泛性、即时性、碎片化等独有的特点让宣传信息比之以往更容易触达受众,也极容易受到蚕茧效应影响被受众隔绝在信息接受的壁垒之外。原本在信息传播中占据绝对话语权的主流媒体也需要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精准且优质地触达受众。

直播、云录制……疫情下的广电大考与内容生产的转向

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作为重要内容生产力量的媒体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疫情报道工作,经过融媒改革的广电媒体展现出了扎实的报道功底和全媒体报道能力。

湖北广电通过“长江云”大数据中心24小时动态监看疫情相关舆情,制作滚动报道专题和辟谣专题,并联合微医互联网总医院推出义诊服务系统;北京广播电视台在11个新媒体平台推送疫情信息,制作发布的“女子出境游#丢掉衣服腾出行李箱装5800个口罩#运回国免费发放”视频;江西广播电视台“赣云”融媒体中心通过“四级联动”的融合报道模式进行基层一线宣传,在江西近50家市县级融媒体平台同步上线“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实时大数据”平台,产出了H5产品《致敬!白衣战士!》、原创短视频《速看!南昌大学一附院院长教你戴口罩》等产品。

疫情常态化防控之后,媒体平台开始尝试创新传播方式。央视频在疫情期间推出的“云监工”慢直播吸引上亿人次在线观看,App日均活跃用户涨幅高达516%;湖北荆州广电旗下的江汉明珠新媒体推出疫情防控“你问我答”24小时信息服务平台,解答网友提问和实际困难。

电视大屏在疫情期间有了一定程度的回春,广电媒体发掘出了电视在视听内容之外的收视增长点。电视大屏的线上教育为疫情期间的停课不停学提供了一条路径:“学习强国”客户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复学第一课”征集活动、北京日报客户端推出“空中课堂”,江西IPTV电视增加30路高清教学频道。

为了缓解疫情加剧的就业紧张,“央视新闻”联合BOSS直聘以“云招聘”形式推出大型线上校园招聘直播活动;由于疫情影响了线下文旅活动,新华社与国家文物局在今年国际博物馆日携手推出全国博物馆“国云展”平台,利用3D交互新闻呈现云赏宝。

疫情影响范围之大、时间之长是前所未有的,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宣传报道与内容产出并无可循的旧例和规律,对广电机构来说无疑是一大考验。但疫情中实践的慢直播、云录制等传播方式以及主播扶贫带货、大屏线上教育课程等内容形态,都给广电媒体建设打开了新世界。

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权威主流媒体在内容宣传上“从高塔到广场”的探索。

在对脱贫攻坚的宣传上,广电媒体也在深度开发时政主题报道资源的基础上产出了一系列优质作品。央视网上线脱贫攻坚主题专栏“决胜——脱贫攻坚智惠媒体平台”,其中可视化产品“总书记扶贫足迹”将目光聚焦,以立体化的空间视角将摆脱贫困后的集中连片贫困区、行政村的新面貌展现出来。

9月27日,一位因在快手上发布诗朗诵短视频而走红的农民工与央视主持人海霞一同参与的“千里赴诗约”活动,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讨论,虽然是紧追热点的一场策划,但其折射出来作为国家主流媒体典型代表的央视俯下身来的姿态。

四川广电旗下的矩阵“四川观察”凭借跳出地方视野的运营方式,打造“人格化”的媒体账号,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迅速出圈,打破了地方媒体传播效果的天花板。

无论是疫情报道、脱贫攻坚宣传,还是日常生活中的宣传,可以看出广电机构在努力与时代接轨。四川观察总编辑岳学渊称,“我们‘出圈’的逻辑,其实就是广电的传统栏目逻辑。”广电媒体在内容的产出上往往有自身原生的逻辑,而当媒介经历社会变革之后,如何在利用原有优势的同时找到新的长处,2020年有许多成功案例能给我们带来思考。

收割成果与筚路蓝缕广电融媒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如何继续突破

2020年对于媒体融合来说是关键的一年,也是之前许多探索举措收线获益的一年。

2019年年底推出的“央视频”平台在一年的时间里,利用以技术赋能搭建起的大中台、小前台的架构,灵活地开展业务,同时用私有云、专有云、公有云3层结构组成的云平台结构形成了从前端到后端完整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为广电媒体的客户端建设提供了全新的范式。

湖南广电率先踏入转型MCN赛道,到2020年,湖南娱乐MCN总营收超过1亿元,呈现月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趋势,较去年同期增长43%,营收来源从单一到丰富,新媒体业务预计占比营收来源的70%。

绍兴市从2019年开始实施“广电+报业”的媒体融合改革,在全国地市一级中是先头兵。一年多的实践之后成效显著,中层岗位精简33%,内设机构精简49%,传媒中心旗下报纸发行量、广播电视收听收视率都展现出强有力的发展劲头,新建的移动客户端用户突破400万,集团年度净利润比融合前增加2000万元,员工收入普遍提高。

与此同时,需要明确的是,想要让受众稳定地接受内容的推送,就不能简单地将内容移植到现有的新媒体平台上,而是需要实现内容存储、搬运、审核、安全把关、数据留存、用户管理等一系列功能,2020年,融合类型的客户端建设与广电5G技术的发展在持续的推进中,但整体上还未完善。

在区域融合方面,2020年也有一些突出的亮点。在疫情这样一场影响全国上下的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区域融合的作用凸显出来,身处疫情核心地带湖北广电建立了全国性、战略性的战“疫”集结号,集结了全国范围内的抗疫媒体矩阵,利用广电5G应用承办抗疫发布会,搭建起一个辐射范围广阔的疫情宣传体系。

现有的广电媒体还没有很好地实现地理界限的突破,但随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进,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发达区域或许能够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更具突破性的发展。“鼓励协同协作,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提高协同发展水平”也是国家从政策方面对广电机构提出的要求之一。

2020年,广电媒体与新媒体的边界进一步消弭,融合程度越来越高,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不少铩羽而归的教训。

媒体融合需要在更加本质的层面上加强自身建设,究竟是要在自身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基础上将传播能力移植到互联网平台上,还是要在新的传播环境中找到新的发展路径,继续进一步厘清。

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办成员杨海霞将媒体融合的大趋势划分为内部融合、区域融合、行业融合、跨界融合四个层面。

展望2021,广电媒体需要在更广阔的层面上,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规律和方向,利用体制机制改革和技术手段的创新,在舆论宣传上发挥更具引导力的作用。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