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音频内容建设情况分析
【慧聪广电网】在媒体深度融合的进程中,声音广播正在发生重要变革,我国主流媒体的网络音频平台加快建设,商业音频平台持续发力移动端,催生内容新兴形态,广播发展呈现场景化、交互化、智能化趋势。
一、主流媒体重视音频平台及内容建设
随着主流广播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各级广电媒体推进5G技术和融媒体中心建设,加强新媒体端和广播频率的资源共享,形成网上网下同频共振的全媒体立体式传播。
(一)主流媒体加快音频平台建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频客户端“云听”成为首个国家级5G声音聚合分发平台,截至2021年3月4日,“云听”用户规模超3000万,日活跃用户超100万。北京广播“听听FM”、上海广播“阿基米德”、湖南广播“芒果动听”、广东广播“粤听”、江苏广播“大蓝鲸”等定位“本土化、地域化、垂直化”“小而美”,面向本地听众,依托本地优势资源,着力发挥区域音频网络媒体作用。湖南广电启动“5G智慧电台”项目,在内容层面涵括私家车、音乐等四大内容体系,在传播层面赋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第一时间将优质广播节目送到全县城乡,并联通“村村响”大喇叭传到田间地头。
(二)主流媒体音频平台内容分析
一是依托专业广播资源,打造新型音频媒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频客户端“云听”分为听精品、听广播、听电视、听资讯、云听中国和云听乐龄六大板块,拥有 166个细分频道、150万小时版权内容,聚合全国广播频率节目约800余路。北京广播“听听FM”整合上线40万小时北京电台自有版权的精品有声书、广播剧等音频内容,将全台200档广播节目进行短音频化呈现,实现北京电台十个频率广播节目在“听听FM”的直播和回放量提升674%。主流音频节目海量内容、精细服务时代到来。
二是细分用户,深耕垂类内容。广播电台不断创新内容品类、深耕内容产品,实现向用户画像、智能推荐的转变。“云听”依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小学语文课文示范诵读库”、“小喇叭”的大量受众,推出系列青少年音频节目。同时针对老年群体,云听(乐龄版)为中老年提供定制化、场景化的移动互联网声音产品。这类应用正在各台逐步推广。
三是IP节目成为发力重点。IP节目的开发制作一类是影视节目IP。“云听”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宝藏》节目组、央广文艺之声共同推出音频衍生节目《国家宝藏•挖藕季》,截至2020年11月底,播放量近60万,微博话题阅读量超800万,成为IP音视频媒体融合的成功尝试。另一类为主播IP,打造主播可视化、红人化增加听众黏性。“听听FM”联合北京电台多位优秀主持人、制作人,原创《小小史学家》等15档互联网音视频节目,累计更新1000多期,收听量接近500万次。
四是收听场景更加多样。收听终端的智能化为传统广播融媒体开辟了新的收听场景。“阿基米德”利用自身融媒体优势,与上海各区的街道、小区和社区图书馆合作,打造社区专属场景电台,全面展示社区治理特色。芒果动听app入驻吉利GKUI智能生态系统,将优质的芒果系IP音频资源、有声小说新闻资讯等内容通过AI智慧电台全新整合。开辟新的场景、与其他行业融合是音频产业的必然选择。
二、商业音频平台内容建设逐渐完善
商业音频平台经过不断发展与变革创新,已形成稳定的内容运营模式,目前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涵盖新闻、音乐、生活等综合性内容的平台,如喜马拉雅、蜻蜓FM、荔枝、懒人畅听等;二是有声书、知识类内容平台,如得到APP、樊登读书、凯叔讲故事。
(一)商业音频平台内容主要特征
一是垂直化、多元化内容布局。垂类内容资源丰富,来源广泛是商业音频平台的特色和优势。以喜马拉雅为例,100个垂类内容涵盖了政务、广播、儿童、科技、体育、健康养生等各个领域,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用户需求。另一方面,生活、教育、娱乐类内容海量化,服务特性十分突出。喜马拉雅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专栏“我听”,自主订阅添加栏目,提高用户使用满意度。
二是市场化生产制作。音频内容制作一般分为PGC(专业生产内容)、UGC(用户原创内容)及独家版权,目前商业音频平台最常见的内容生产模式是PUGC,并逐渐鼓励用户自发创建频道、孵化优质内容,实施“主播扶持计划”。荔枝作为最大的UGC音频社区,重塑了音频制作、存储、分发产业链,实现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一部手机一站式进行创造、存储、分享和实时互动,并投入百万“荔枝”基金,扶植优秀主播。
三是个性化传播。首先,大数据运用的普及使算法推荐成为音频内容分发的重要形式,达到精准推送和有效供给,为用户提供沉浸式体验。其次,付费收听带来音频生产和传播的剧变。音频内容的呈现模式和互动方式越来越多样,直播模式的优化发展将用户打赏的商业模式和音频行业结合起来,变被动的听众为主动的用户,要求平台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精品内容。从内容来看,包括传统的电台节目,到相声、广播剧、有声书、脱口秀以及各种知识付费内容。从盈利模式来看,主要包括内容付费、会员制、广告收益、衍生品售卖等形式。喜马拉雅自2016年起,每年12月3日推出“知识狂欢节”,2020年的“123知识狂欢节”期间,平台二次元内容消费同比增长476%。
(二)商业音频内容发展新态势
一是传统长音频内容的转化。除音乐之外,小说、曲艺、相声、影视剧等传统文艺内容开始转向长音频领域。喜马拉雅热播排行榜中《郭德纲21年相声精选》《乱世枭雄/单田芳经典》《德云社相声精选集》分别名列第一位、第七位、第八位(统计于2021年5月7日)。2021年4月23日,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将“酷我畅听”和“懒人听书”合并成长音频“懒人畅听”。此外,喜马拉雅、荔枝、蜻蜓、网易云音乐等通过语音直播、视频直播、有声书等形式不断开发音频市场。
二是新广播剧成为竞争高地。在有声书内容制作和节目形态上谋求创新,除单播、双播外,发展了超级广播剧、多人有声剧等不同的节目形态。喜马拉雅首发广播剧《三体》,总投入达千万元,意味着广播剧制作进入了“大片时代”。另一方面,尝试广播剧“可视化”。“酷我畅听”开发出音视频融合的广播剧,在音频基础上增设漫画式的场景特效和角色对话框效果,还提供实时弹幕互动功能,提升用户体验。
三是向相关领域拓展。在互联网上收获大量用户的商业音频企业,逐步向线下布局,拓展新的服务场景。喜马拉雅以“有声图书馆”“朗读亭”“城市有声故事库”等产品为体系在全国诸多城市落地400个项目,“百魔洞”有声景区成为旅游业发展新趋势。蜻蜓FM打造人文旅行类精品IP《城市文化地图》,从城市地标、景点切入,讲述城市历史发展、人文特色、文化符号。这些都为音频内容拓展了巨大空间。
三、音频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音频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推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深刻变化,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传统广播将不断萎缩,“智慧广电”不断提速,新型音频媒体将快速成长,不断拓展新的传播与消费方式,增强引导力、传播力、影响力。
智能终端将开辟新的收听场景。5G技术使音频行业迈入全场景发展时代,音频平台不断拓展内容分发渠道,与手机厂商、超级APP、智能音箱、互联网电视及OTT、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设备等物联网、车联网厂商的主流品牌达成生态合作,通过提供精品内容以及精细化的联合运营服务不断扩大音频用户覆盖面。
音频智慧化、交互化呈加速趋势。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技术的应用深刻影响了音频内容的制作、传播和表现形式。算法推荐成为音频平台内容分发的重要形式,提高音频精准推送和有效供给。AI合成主播在广播和音频平台逐渐应用,实现音频批量快速生产,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与广播媒资生产需求对接,研发广播回听下载客户端,实现批量下载广播回听音频文件,大幅提高媒资文件收集效率。5G智慧电台实现一键生成智能电台,以人工智能技术再造广播价值,赋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