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时间小妮”智能交互数字人如何让北京时间APP“活”起来?
【慧聪广电网】在10月13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省级广电创新运营峰会上,北京广播电视台发布了中国首个广播级智能交互——真人数字人“时间小妮”。
5G开启了万物广泛互联、人机交互的新时代。越来越多的场景里,智能机器正在替代人工,以文字、语音、视频交互为主要研究对象的AI智能交互技术融合5G技术将为公共服务领域的各类型机构实现全面数字化释放潜能。
数字人产品在主流媒体上登场似乎已经算不上新鲜事了,但本次发布的“时间小妮”有何不同?
“时间小妮”赋能用户服务
数字人“时间小妮”由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技术开发商共同开发。以往,其他主流媒体生产的数字人产品多集中在虚拟主播领域,而“时间小妮”则侧重于用户服务功能,以人工智能和情景对话的形式为用户奉上贴心服务。
未来,“时间小妮”将应用在北京时间APP上,为其添筑更加强大的服务功能。而将当家主持人春妮的形象进行数字化开发,北京时间APP也是在进一步盘活北京广播电视台内的资源,为自有主持人打造品牌,开发成独有IP。当数字虚拟形象成为品牌代言后,“北京时间”自有的IP价值将得到更好沉淀。
“时间小妮”可以看作是北京时间APP在用户服务和运营创新上的一个缩影。正如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总编辑艾冬云在峰会上发表主题发言时所指出的,要“着力将我们的新媒体旗舰‘北京时间’打造成首都媒体与广大用户的连接者、主流价值的传播者、贴近群众的服务者”。
自上线以来,北京时间APP一直依托北京广播电视台优势资源,以移动优势强化融媒体平台的服务属性,为省级媒体融合创新,提供了有关运营方面的北京智慧、北京思路。
“时间小妮”,让北京时间“活”起来
为了打造融合新闻资讯、政务通达与民生服务于一体的新型主流媒体平台,北京时间将继续贴近用户需求,深入探索5G、AI、AR/VR等技术的应用,为用户提供耳目一新的内容体验。北京广播电视台打造的中国首个广播级智能交互——真人数字人“时间小妮”将在不同应用场景满足用户需求,并在“北京时间”上以丰富的形式呈现。
通过“时间小妮”未来在北京时间的应用场景展示,我们可以看到人工智能与新闻采编播深度融合的多种可能性。“时间小妮”是通过采集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徐春妮的形象和声音素材打造出的AI合成真人数字人,是北京广播电视台在“人工智能与新闻采编深度融合”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北京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主任兼北京新媒体集团总经理、北京时间总经理潘全心介绍说:“中国首个广播级智能交互真人数字人‘时间小妮’,采用世界一流的人工智能视频合成技术,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学习技术于一体,目前已经将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春妮自然朗读的7000个句子和形象表情进行影像采集和智能处理,经过情绪仿真(DeepEmotion)引擎,为‘时间小妮’赋予了如同真人的情感表情,让计算机制造出真假难辨的‘数字人’,形象气质、语音语调、口唇表情、肢体动作跟真人的相似度达到97%。经过和北京时间客户端稿件系统、知识系统、互动系统、大数据系统进行API对接,‘时间小妮’在北京时间APP里实现播报新闻、讲解知识、广告代言、交互问答、客户服务等全智能视频服务能力,让北京时间‘活’起来。”
在非接触时代,人工智能一体机等需求在不断增加,清晰生动的AI人物及智能的人机互动体验,将大大降低人力和拍摄成本,提高制作效率,可以应用在新媒体视频平台,智能直播交互互动等方向,这是北京广播电视台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未来,“时间小妮”将逐步接入“北京时间”,24小时为用户提供不间断的智能交互服务,同时与上千万用户进行实时互动,满足用户对信息质量和信息交互的需求。
主流媒体“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新型运营模式的构建,必然要充分借助新兴技术,不难预见这种人格化的载体能更好地助力“北京时间”品牌理念和价值的传播,当虚拟主播成为品牌代言后,也可以更好地沉淀“北京时间”自有的IP价值。
北京广播电视台将充分挖掘自身在品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让新技术赋能新型运营模式的构建和完善,不断提升服务性、互动性和体验性,提升全新的价值创造能力,构建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自从世界上第一位虚拟主持人——英国的阿娜诺娃(Ananova)于2001年诞生以来,媒体打造虚拟数字人的风潮已渐趋流行。
国内,在2001年央视节目中,就出现过一位名为“伊妹儿”的“电脑虚拟电视主持人”。2019年的央视网络春晚上,撒贝宁就和自己的“孪生兄弟”——虚拟主持人“小小撒”同台主持。今年,央视频的首位虚拟主持人“央小天”也正式亮相。新华社和搜狗联合推出的全球首个3D AI合成主播“新小微”参与了两会报道。湖南卫视日前上线了数字主持人“小漾”。北京广播电视台发布了中国首个广播级智能交互——真人数字人“时间小妮”……
打造人格化虚拟数字人,不仅体现了主流媒体在5G技术应用创新方面的与时俱进,同时体现了主流媒体对用户体验的日益重视,积极以技术融合推进新型主流媒体的影响力及用户关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