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一旦放号,地方广电可以做什么?怎么做?

慧聪广电网 2022-02-14 09:11 来源:中广互联独家

【慧聪广电网】核心要点:

·一个故事

·从这个故事想到的3点

·宋起柱董事长1月讲话中透露的重要信息

·全国广电网络客服体系建设,有利于客户留存和挖掘,并塑造广电品牌

·192放号后,做什么?怎么做?辽宁公司带来的启发

·带着全局观来看待192放号

先写个亲身经历。

2022年除夕前一日上午,笔者接到北京移动客服电话,得知每月手机消费超过1xx元,可以免费安装200M宽带一条并赠送互联网机顶盒一台,新装宽带跟家里原来的宽带相互独立,相当于多一种上网选择。

我说,这都要过年了,那先做个登记吧。没料到,客服说,今天下午师傅就可以上门安装。当天下午4点,师傅上门用不到1小时安装好新宽带,并调试好赠送的互联网机顶盒。安装好机顶盒后,师傅说,“这个机顶盒可以看直播频道,只不过换台需要按上下键,不是频道键”。试了一下,果然几个常看的央视频道都在其中。

其后不久,笔者手机收到中国移动回访短信,请用户对安装师傅上门时候的服务进行单项逐一打分反馈。

从这个故事想到的3点

写完这个故事后,笔者想从消费者的角色跳出来,站在行业观察者的角度,表达以下3点观察:

·手机、宽带、电视的捆绑一体化服务,在2022年及未来几年,会成为运营商的标配。运营商哪怕是在多一些人力物力的投入,也要尽可能去保住用户规模。

·中国移动在除夕前一天联系客户,当日即安排工作人员下午进家入户做安装——沟通和服务的衔接度高,紧密、顺滑,大大降低客户流失概率。

·中国广电已获5G牌照(2022年192放号在即),而三大电信运营商以IPTV或者定制互联网电视的形式提供电视服务——从根本上来看,这四大运营商针对家庭端的基础服务包会有很大相似度,市场竞争也会更强。

宋起柱董事长1月讲话中透露的重要信息

今年1月消息 ,中国广电集团、中国广电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宋起柱对歌华有线在2021年的工作表示肯定,针对2022年的工作,他谈到的其中一点是,

紧抓广电5G发展机遇,率先实现5G放号运营。全力配合推进广电5G建设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全国广电网络客服体系建设、内容及流量集约化建设等重大工程项目,率先在北京开网放号,“以移带固、以固促移”,打造广电网络发展新标杆。

从宋起柱董事长对2022年工作要求中,透露出了几点重要信息:

·全国广电网络客服体系正在建设中;

·北京会率先开网放号;

·放号之后的运营思路是“以移带固、以固促移”。

全国广电网络客服体系建设,有利于客户留存和挖掘,并塑造广电品牌

关于“全国广电网络客服体系”的建设,笔者很是期待。在一年半前(2020年7月) ,中广互联刊登了一篇特稿,其中谈到“推动客服智慧化发展,全面建立现代客服体系”。具体是这么说的:

强化客户接触点管理,是留住存量用户、吸引回网用户、挖掘潜在用户的重要手段。广电有线网络企业应进一步明确服务工作在经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全面构建以用户为导向的智慧服务体系,加快重塑品牌优势。

相信在2022年,在中国广电的统一领导下,全国广电网络客服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在用户留存和挖掘上,还是在广电品牌塑造上,都会带来更多新的可能性。

192放号后,做什么?怎么做?

宋起柱董事长谈到的“以移带固、以固促移”,正是2022年的固移结合发展的趋势。

北京一旦率先开网放号,全国各省的放号也不会远了。

2021年12月中旬,中广互联连线中国广电辽宁公司市场经营中心总经理文剑 ,他表示辽宁公司“2022年家客业务将以固移融合为主线,打破固移业务壁垒”。

据文剑介绍,“5G+电视+点播+宽带+4K+语音+X”多元素多组合的融合套餐是基于目前的市场竞争环境加剧,用户需求和消费行为也在不断变化,传统业态已经不能满足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辽宁公司顺势而为所打造的全融合套餐。

“5G+电视+点播+宽带+4K+语音+X”融合套餐中的“X”特指,辽宁公司重点探索培育“八大新兴业态”,包括:

·一是IDC数据业务的开发合作;

·二是智慧广电业务的创新应用;

·三是非网代理业务的探索经营;

·四是5G2B业务的拓展实践;

·五是新媒体业务的发展运营;

·六是新零售业务的扩展营销;

·七是内容制播业务的引入代理;

·八是红色文化业务的推广建设。

从辽宁公司的思路,带来的启发是,192放号本身带给广电网络的,是一个“复合”型机会,真正有价值的事情是——

抓住这个契机,整合广电网络现有服务项目,并纳入新兴业态,打好“组合牌”,才是用好192放号这个事情的机会所在。

带着全局观来看待192放号

回到文章标题中的提问,“192一旦放号,地方广电可以做什么?怎么做?”

当我们带着全局观来看待这件事,思路自然就更加清晰了。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