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主流价值传播的挑战与机遇

慧聪广电网 2022-02-16 08:49 来源:新闻战线

【慧聪广电网】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正在以我们能够清晰感知的方式,快速改变传播格局,带动报道视频化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对主流价值的传播将面临全新挑战。

视频语言可能成为主要交流方式

5G时代催生的超高速信息传输,让视频语言具备成为社会主流沟通方式的基础技术支持,同时,由于视频语言沟通具有接近于零门槛的特性,使得这种沟通方式具有更加广泛的使用基础,更具普及性。4G时代,视频语言改变了社会生活,让传统传播媒介从专业领域进入非专业领域,打开了“人人都是传播者”的序幕。然而,短视频虽有“快与活”的特点,但却因其“轻与短”,缺乏主流与关键逻辑表达所要求的厚重、严谨和周到,对于主流表达的影响有限。

5G的诞生,让中长视频的普及成为可能。5G网络可以同时连接5亿个场景、50亿个人和500亿个数据传感器。5G技术支持下的内容生产所呈现出来的类别、价值以及其对社会、商业和人际关系的影响,都是极其丰富和深刻的。相对当前短视频的叙事逻辑欠缺和参与场景要素单一来说,中长视频可以构建更加完整和具有丰富参与场景的图景,在时效性上具有一定优势,能够让视频在人类社会信息沟通领域发挥重要功能,同时还能进一步降低传播门槛,让更多传播主体拥有“麦克风”。

5G技术带来传播内容仿真化

5G技术出现之前,从信息呈现形式看,传播的信息主要以声音、文字为主的“单维信息”和以影像、图片为主的“二维信息”;从传播主体看,内容生产主要是用户生产内容(UGC)和专业机构生产内容(PUGC);传播逻辑上以“内容生产—内容传播—获取效果反馈”的程序进行。5G很可能颠覆这种传播逻辑思维。5G带来的高速度、宽渠道、低资费、高容量的传播轨道为呈现更加仿真、超真实的立体场景提供了技术支撑,这时信息的传播呈现出以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为代表的立体化“N维信息”模式,届时“万物互联”的场景将成为现实。这种传播程序可以“异化”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的信息联系,消解传统传播逻辑,将传播内容所指向的信息以“超逼真”的“现实化”视频类语言呈现出来,将传播逻辑无序化、泛化,使其无规律可循。由于5G时代这种“万物互联”的场景逼真到让受众尤其是“网络原住民”产生“眼见为实”无法质疑的境地,以至于淡化甚至虚化传播内容信息本身所指的价值与内涵。

在“单维信息”和“二维信息”时代,受众会将主流价值传递内容的真实性还原到各自的生活实践与知识积累的场景中验证后完成,这是一个相对需要理性思考与逻辑分析能力的过程,每个受众的实践背景和知识构成不同,会有差异化的解码。而在5G时代的传播场域下,主流价值传播的内容呈现将会更加超真实化,受众对于这种场景下的主流价值传播内容表达,极易以非逻辑、非理性甚至是去理性思考和去逻辑分析的思维方式解码,受众基于对以往“单维信息”和“二维信息”为代表的平面信息解码的经验主义认知和习惯思维,对“万物互联”场景下的“N维信息”进行还原解码时,产生误读和歧义的概率极大。

主流价值传播模式的变化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主流价值传播模式极有可能发生改变。

内容编码主体“拟人化”带来传播模式变革

5G时代传播内容的生成主要呈现数据化和智能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人工智能算法来抓取数据,通过对用户兴趣点的分析,对热门搜索词排序,以智能内容编码的形式抓取热门话题呈现给用户。这种传播内容产生机制重塑了主流价值传播内容的原有格局,囊括了主流价值话语生成、转换、传播、反馈等系统程序。5G商用全面普及之后,将会进一步降低传播主体的综合要求,信息传播的门槛被大幅降低,释放出大量潜在传播主体。

主流价值传播跨界化与无界化

5G赋予手机、AR眼镜、智能投影仪、计算机、电视等终端以媒体属性。人们在生活和工作的多种场景中,可以借助各种电子终端,实现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呈现、提取和传输。在这种传媒技术的驱使下,主流与非主流媒体、传统与非传统媒体、专业与大众化媒体之间的差异弱化,主流价值传统意义上的强势传播渠道或将趋于边缘化。在媒体传播差异日渐消失、媒介传播日趋跨界与无界的整体趋势下,主流价值所处的传播生态呈现渠道泛化、媒体属性繁杂化。

5G对互联网治理提出新的要求

从信息在纸上传播,到通过音频广播,再到电视视频传播,这个过程当中,参与传播的内容主体相对固定,这为主流价值传播提供了稳定的载体。这种具有一定准入门槛的传播体系,不论是在传播内容生产环节,还是传播渠道构建环节,都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把关机制。然而,5G的普及与应用,将极大改变这一传统模式,也对治理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主动适应5G时代“换轨”发展的三个向度

5G不是一项“弯道超车”的改良技术,而是“换道行驶”的革命性技术,主流价值传播必须主动迎接未来技术迭代所引发的巨大挑战。

正确引导5G时代网络舆论

在体制机制层面,要加强5G时代网络舆论治理的顶层设计能力,建立网络舆论安全预警机制建设,探索网络舆论生成、传播、发酵和反馈的全流程参与机制,强化网络舆论场上的议题设置能力、参与能力和引导能力建设,为主流价值话语生存留足网络空间,进一步优化舆论引导机制,为主流价值话语传播畅通网络渠道,蓄积足够的网络流量。在技术层面,传统媒体、新媒体、出版机构等要主动拥抱以5G、AI为代表的新兴传播技术,掌握技术赋能环境下网络流量走向的规律,充分运用革命性新技术为主流价值传播提供更多元、更高效、更生动、更接地气的新渠道、新平台、新环境、新模式。

组建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

在5G全面应用的背景下,以超真实的视觉、听觉、幻觉融合交织为特征的网络舆论场已经成为舆论斗争主战场,面对极端复杂的网络舆论生成模式、传播机制与互动方式,必须打造一支具有较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网络舆论治理人才队伍,加强对网络舆论场中的主流价值引导,将网络舆论生态治理的领导权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队伍手中,牢牢坚守网络思想舆论阵地。这对人才队伍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理论功底和政策水平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守正”上,人才队伍必须具备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动摇,时刻站在党和人民的正确立场上。在“创新”上,要坚持解决好“本领恐慌”的问题,在实践中重点强化人才队伍的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内容创新——要培养一批思维敏锐、与时俱进,打开新局面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队伍;要着力培养出能主动适应新技术、新局面,积极探索破解制约网络舆论有效治理新举措新办法的现代化人才队伍;要鼓励广大网络舆论工作者努力创作出更多网民喜闻乐见的作品,引导网络舆论走向正确方向。

构建符合5G时代特征的传播体系

主流价值现代传播体系的构建,要统筹利用好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主流媒体与商业媒体、大众媒体与专业媒体四对功能互补的媒介平台,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化发展的协同高效的传播态势。

具体来说,中央媒体要从全局战略思维高度把握主流价值传播的统摄力,强化顶层设计思维,构建面向全国的主流价值传播示范平台。而地方媒体在充分整合区域资源的基础上,借助搭建新型主流媒体平台的机遇,主动担负起主流价值传播责任,切实落实好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在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工作中,地方媒体要与中央媒体形成呼应,发挥各自优势,协同作战,构建自上而下的主流价值观话语权、控制力联动机制,从思维与实践层面切实提升新时代主流价值传播力。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传播主流价值工作中要相互协调、优势互补,实现“1+1>2”的叠加效应。传统媒体是捍卫主流价值最基本的阵地,需要继续巩固与提升,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利用新媒体优势,并借助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能力和公信力优势,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推动传统媒体向新型主流媒体升级迭代。同时,新媒体也要借鉴传统媒体在主流价值传播方面长期积累的经验,发挥新媒体在前沿技术方面的优势。

主流价值的传播要强化用户思维与效果思维,要重视并满足用户需求而不能毫无原则地迎合用户,强调用户至上并不是要抛弃价值引导,在主流价值传播过程中要注重“中靶率”而不是“发射率”。在媒体融合的语境下,推动主流媒体与商业媒体互学所长、各避其短、互补共生,适应新时代意识形态传播一元主导和多元发展的需要。

为实现主流价值在大众群体与分众群体中的传播畅通,需要分别发挥大众媒体与专业媒体的各自优势。前者具有报道范围广、用户数量多的特点,能够确保较大受众覆盖面,后者能够下沉到某一专业领域群体中,用其熟悉且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将主流价值高效传递给既定目标受众群。两者各有特色,不可偏废,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有效补充,要统筹处理好二者的辩证关系。

结  语

5G时代的传播生态,决定了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主流价值传播会产生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根据以往经验和传播规律可研判,不仅仅是5G时代,未来每一代颠覆性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都可能会引发信息传播模式变革的连锁反应。立足于标本兼治的长远目标,构建主流价值传播主动适应5G时代“换轨”发展的基本向度,或是一种解决当前及未来主流价值高效传播的全新思路。

  • 聚合信息
  • 5G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