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楚新:2022年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关键点

慧聪广电网 2022-04-12 09:19 来源:广电独家

【慧聪广电网】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来说,“十四五”是建设的关键窗口期。放眼当下,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存在哪些瓶颈,应该如何突破?2022年,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又将走向何方?

日前,「广电独家」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数字媒体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黄楚新,针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现状、要点及趋势作出了前瞻分析,「广电业内」特转载采访全文,以飨读者。

他认为,“新闻+”模式正是2021年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重要发展增长点。在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稳中求进”将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的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中心将继续聚焦数字治理,坚守主流舆论阵地与发挥信息服务作用将成为其着力推进的重要方面。

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该明确自身,作为基层信息枢纽的定位

您如何总结县级融媒体的整体发展?

黄楚新:2020年11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指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其中被提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2021年县级融媒体中心正沿着纵深推进,逐步迈向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2.0版本。

需要注意的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并不是孤立、静态的发展过程,而是我国整体四级媒体架构发展的基石部分。

随着前沿技术、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系统提升与外部驱动,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呈现出定位明确、技术赋能、多方协同的特点。“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正在成为其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主要运营模式。

“新闻+”模式正是2021年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重要发展增长点。

在此基础上,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呈现出纵深服务、跨界融合、双向形塑的新趋势,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功能不断被激活,同时借助资源优势与技术要素深入开展跨界融合,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与社会多元主体的双向形塑,发掘其自身发展的不竭内驱动力。

在您看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应如何做才能取得质变?这对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否适用?

黄楚新:我国广电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首先应当克服建设理念滞后的问题,这也是做好其他融合环节的基础要素。

面对广电媒体深度融合目前存在的顶层思维领会不足、思维转向较缓等问题,应当主动更新既有建设理念,以深度适配未来传媒行业发展的趋势。

其次,广电媒体深度融合的力量分散、重复劳动,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广电媒体的不同部门与生产环节,应当对组织架构与层次关系进行融合,进而形成一套上下一体、资源合理调配的媒体融合体系。

同时,广电媒体深度融合不能忽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本质问题,生产的内容产品归根结底还是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实际需求,这与“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模式互相契合。

以上对于广电媒体深度融合的思考,同样可以迁移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过程中。

县级融媒体中心与其他层级媒体的最大区别就是贴近基层,因此其媒体深度融合需要紧密围绕这一特点进行。

具体而言,县级融媒体中心同样需要转变建设理念,消除传统思维带来的发展惯性、惰性,重新理顺不同部门、主体之间的关系模式,用各司其职的建设理念重新统合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组织架构。

此外,建设一套从中央媒体到县级融媒体中心的路径仅仅是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建设主体交融、结构清晰的新型主流媒体才是更进一步的发展方向。这也就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更加深入发展自身服务功能,明确自身作为基层信息枢纽的定位,推动基层媒体融合取得质变性进展。

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做好智众传播

5G将实现“全维空间”传播,引发媒体系统变革,您如何理解这个趋势?面对这种情况,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更好地适应和应对?

黄楚新:理解5G对“全维空间”传播的赋能,首先我们需要明确5G是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存在的,将其作为“通道”去理解更贴近其技术本质与发展逻辑。

大容量、低时延的5G技术将更加便捷高效地链接多样化主体,各个部分也将在5G的通道中构筑广泛连接的交互网络,在目前实践中表现为部分新型主流媒体超高清直播频道的开通,此外就是形成高效连通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对于实现“全维空间”传播而言,关键在于“升维”与“降维”的过程。

一方面,5G技术带来的万物皆媒、万物互联已成为“常态”,因此对于未来更深入的系统变革需要引入更多“例外”的维度。例如目前被广泛关注的“元宇宙”概念就是在5G技术与后疫情时代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虚实融生新景观与新愿景。

另一方面,5G技术也需要“向下兼容”。5G技术不代表系统性淘汰传统技术与组织要素,而是需要发挥赋能作用,传统主流媒体在这一过程中将逐步实现建立在既有资源基础上的底层逻辑重塑。

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而言,5G技术等部分前沿科技是助力其持续发展重要动力,但是由于县级融媒体中心体量较小,难以支撑大量的研发投入,缺乏基本技术领域的发展条件,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当首要关注自身资源优势,发挥跨界融合与信息服务的枢纽作用,在保障媒体深度融合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前沿技术。

此外,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当主动融入更高层级的媒体架构,深化技术领域的交流合作,在借助中央级、省级、地市级优质技术平台的基础上,开展“全维空间”的传播实践。

互联网的崛起助推智众时代到来,媒体面对着更大的挑战,县级融媒体应该如何应对?

黄楚新:互联网技术驱动下的去中心化成为智众时代产生的基础。

智众时代具备数据智能化、用户智慧化等特征,主要反映的是互联网用户在智媒技术的加持下逐步走向自主、理性的过程。

站在这一角度,智众时代带给媒体领域最大的变数就是用户选择的不确定性攀升。

智众传播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做好智众传播,首先就要培养以用户思维为支撑的新发展理念,内容生产与信息服务需要紧密围绕用户切身需求进行开展,尤其是面对基层本地用户群体。

其次需要立足前沿技术,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立体化、全局性的传播架构将弥合媒体与用户之间的区隔,同时也将整合县域本土优质数据,充分获取数据智能化的发展要件。

此外,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立足于用户智能化的基本特征,运用数据分析与算法识别等技术手段,挖掘用户核心需求与使用偏好,在选择不确定性中找到部分确定性的规律。这也是智能媒体发展的未来方向。

需要注意,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智众时代同样不能忽视智能技术的伦理规制,算法失序目前已成为被重点关注、治理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在保持主流价值判断的基础上有序面对智众传播的挑战。

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该如何实现县域用户资源与数据的沉淀?如何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信息内容交互场域?

黄楚新:在智众时代,数据智能化与用户智慧化成为媒体发展需要面临的重要挑战。

对应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具体实践,县域用户资源与数据的沉淀正是智众时代需要切实解决的紧迫问题。

实现县域用户资源与数据的沉淀,首先需要着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县域综合服务平台,以“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模式吸纳本地资源,沉淀本地高黏性用户。

其次需要优化县级融媒体传播体系布局,打造“台、网、报”核心媒体与“三微三端”(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互联网等多媒体直播端及抖音端)深度融合的媒体矩阵。优质的媒体平台与内容是吸纳用户沉淀的基础要素。

最后需要尝试进行上级管理机制与媒体组织架构调整,建立统筹县域数据资源的组织部门,保障本地数据信息流动安全性与便捷性,在此基础上实现算法推荐的县域有序应用。

县级融媒体中心常被视为打通媒体融合“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一环,这也意味着县级融媒体中心包含贴近本地特色的丰富内容资源。

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信息内容交互场域,正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媒体深度融合新方向。

对于这一问题,可以拆解为“本地特色”与“交互场域”两大部分。

一方面,打造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本地特色,需要提前做好本地资源分类,其中主要包括对本地特色产业、媒体规模、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细分,明确本地媒体发展策略与路径,选择符合本地发展规律的模式。

另一方面,打造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信息内容交互场域,需要强化服务意识与用户思维,在平台搭建与信息发布的过程中突出交互作用,在双向互动中动态实现交互场域建构。

2022年县级融媒体中心将继续聚焦数字治理

县级融媒体中心应该怎么“建强用好”,才能做到打通新闻与政务的连接,真正做到兼顾舆论传播和社会治理?

黄楚新:《建议》中明确指出要“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

“建强”强调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基础建设与全面铺开阶段,而“用好”则强调如何使日趋完备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发挥更加切实、有效的作用。厘清“建强”与“用好”之间的关系,对于打通新闻与政务的连接十分重要。

具体而言,搭建基层信息平台是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基础,通过服务平台来强化主流舆论阵地是其用好的应有之义,而建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此过程深刻发挥着“定盘星”的舆论传播基石作用。

此外,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服务平台的搭建过程中,要把握好服务功能的贴近性,充分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满足群众刚需,在服务过程中内化主流舆论。

以上两方面都是建立在顶层设计引领与媒体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此过程中逐步破除机制束缚,运用新技术、新语态生产优质内容与提供多样服务,在实现县域用户资源与数据的沉淀中,做到兼顾舆论传播和社会治理。

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是其发展的必经之路,“新闻+政务”的连接模式也将在“建强”与“用好”的统一中,担当主流舆论阵地与基层信息服务枢纽。

在您看来,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存在哪些瓶颈,应该如何突破?

黄楚新: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的困境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其中主要包括体制机制、专业人才、区域发展等方面的瓶颈。

一方面,既有的县级传媒体制逐渐无法适应新模式的发展,生产模式与专业人才存在结构错配的情况,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活力不足。

另一方面,县级融媒体中心分布广泛,力量相对分散,不同区域的融媒体中心资源、区位等条件存在差异,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日趋显著。

具体而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体制机制亟待系统性变革,人才引进与激励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以适应目前传媒市场竞争的基本现状。

此外,县级融媒体中心需要着力融入我国四级媒体架构,将自身本地特色资源与中央级、省级、地市级媒体技术平台进行有效的纵向链接,形成跨区域的资源融合与传播平台。

跨界融合的媒体深度融合思维也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实现突破的关键点,在这一过程中,县级融媒体中心将积极推进区域一体化的战略,以集团化的模式主动同各产业进行灵活适配,打造高效率、集约化、高收益、低成本的区域跨界共融模式。

对于2022年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您有怎样的预判?

黄楚新:2022年将迎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这一重要历史节点,“稳中求进”将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的关键词。

2021年12月8—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释放了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信号,会议认为“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调整政策和推动改革要把握好时度效,坚持先立后破、稳扎稳打”,这对作为基层信息服务枢纽的县级融媒体中心而言同样重要。

具体到实际发展层面,我认为,2022年,我国县级融媒体中心将继续聚焦数字治理,坚守主流舆论阵地与发挥信息服务作用将成为其着力推进的重要方面。

这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机遇表现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重要性将被提到新的高度,其保障我国基层稳步、有序发展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凸显,此外,前沿技术更新与应用也将为其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与融合模式。

挑战则主要表现在我国社会整体发展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等模式需要经受更大压力的挑战与试炼。

同时,技术飞速发展也将带来诸多隐忧,县级融媒体中心如何在算法媒体、元宇宙、NFT等诸多“炫目”技术的冲击下保持健康发展,成为当下与未来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而言,“稳中求进”更多指的是在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同时,保持媒体深度融合改革的活力与想象力。 这就要求县级融媒体中心一方面需要深刻领会顶层设计的实质内涵,将自身发展置于国家发展的全局;另一方面需要继续保持融合改革的整体趋势,充分适应新时期的舆论传播与数字治理要求,切实打通媒体融合“最后一公里”,共襄新时期发展盛举。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