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海南厅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新做实党建
【慧聪广电网】海南省2014年正式完成广播电视户户通,但近年来由于地理位置偏远、设备有待更新、家庭分户等多种原因,一些群众遇到了收听收看效果不好的难题。2021年,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以下简称海南厅)抓好做实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和企业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将“优化边远地区广播电视覆盖效果”列为重点项目,切实为群众解决问题。项目于2021年3月正式启动,11月底完成验收,8个月的时间里共为2541户偏远地区群众解决了广播电视“看不到、看不好”的问题,确保党的声音传进千家万户,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入基层调研,摸清信号覆盖底数
海南厅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广泛听取意见,了解群众需求。在完成全省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基本情况调研报告的基础上,组织专业人员分4组赴海南省边远地区进行实地调查,找到了群众“急难愁盼”的焦点问题。
多年来,在推进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时,海南省建成了210个地面数字电视补点站,实现了绝大部分地区的信号覆盖,但由于个别偏远村庄,层层大山仍是天然的信号屏障。调查组到位于牛路岭水库库区的苗族小村庄琼海市会山镇棉头村调研,发现这里由于地处偏远、一直没有通光缆,成为广播电视信号基站的一个“死角”。不少村民不得已自己架起了天线,但由于临时安装信号不稳定,电视画面时好时坏,电视机成了摆设。
提升边远地区广播电视覆盖效果,确保中央和省级广播电视节目边远地区全覆盖,是关系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政治任务,必须保质保量完成,不容半点闪失。通过全面调研与核查,海南厅进一步摸清了边远地区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情况,精准定位收听收看效果不佳的用户,并逐一登记造册,最终确认“2541”户这一数字。
着力破解“硬骨头”问题,确保信号接收无死角
“优化边远地区广播电视覆盖效果”项目启动后,海南厅勇于担当作为,在着力破解信号覆盖死角这一“硬骨头”问题上下功夫。组织技术人员环绕偏远村庄一遍遍勘查、检测周边环境,因地制宜,选择地势高、覆盖效果最大化、用电便利的点位架设补点站,确保信号接收无死角。
在棉头村,技术人员将光缆拉进当地的牛路岭水电站,面向大山新建地面数字电视补点站1座,半径10公里内的群众均能受益。棉头村每户村民家里都配备了高清机顶盒,村民能稳定清晰地收看包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海南广播电视台和琼海市电视台在内的共40套电视节目信号,有村民为此专门购置了新的电视机。
在此次优化项目中,海南厅协调职能部门、技术公司、运营商等相关单位全力配合,合理调配专项资金,注意给基层减负,集中力量解决困难。按照“无线补点优化和直播卫星兜底”的原则,辅以建设“应急广播”终端的方式,共投入290万元专项资金,为村民发放845套无线机顶盒和1339套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共建设5个地面数字电视补点站和16个行政村点的应急广播系统,达到既普惠群众,又投入少、见效快、后续运维成本低的高性价比效果。
切实服务群众,确保每一户收看满意
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在地市乡镇分别设立维修点,方便服务群众。借助此次优化项目,海南厅把助力乡村振兴、服务边远地区群众落在实处,组织全省各级维修站点开展“自身检查”,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与效率。
优化项目通过倒排工期办法,每周核报施工进度,如期完成补点站建设以及直播卫星机顶盒、无线机顶盒和应急广播系统的安装和建设。同时,认真编制验收方案,组成7个验收小组分赴海南全省14个市县37个乡镇80多个行政村,逐户检查群众收视机顶盒安装使用情况、调查收视群众满意度。通过自我加压,按照“只要有一户提出看不好,项目都算未完成”的要求和标准,做好做细验收工作,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
由海南厅和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验收组通过走访入户等方式,对应急广播设备、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电视信号接收质量、安装服务情况等等有关内容逐一开展验收。在我国最南端的三沙市,共验收74户直播卫星设备和7个岛礁应急广播终端设备等项目,确保边远海疆群众能够收听收看到丰富多彩、画面流畅、声音清晰的数字广播电视节目。
在地处山区、少数民族聚居的万宁市北大镇,验收组奔赴映田村、芒坡村、简东村,深入村民家中,详细询问电视画面清晰度、电视节目种类、电视信号接收质量等有关内容,聆听村民在收看收听电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据了解,万宁市共验收14户直播卫星设备和1个应急广播村点等项目,较好地满足了边远山区群众的精神文化和资讯信息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