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与流媒体:对抗博弈还是融合共存?
【慧聪广电网】自疫情常态化后,全球电影行业逐渐回暖。2022年陆续上映的多部影片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回归传统院线放映。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派拉蒙影业的《壮志凌云2:独行侠》,还是环球影业的《侏罗纪世界3》《黑客帝国:矩阵重启》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然而,迪士尼却在此时宣布其下一部动画电影《奇异世界》将不会在院线上映,而是继续投放到流媒体平台Disney+播放。
迪士尼的这一举动让人们再次关注流媒体与院线的矛盾。线下影院的回归,会对流媒体产生怎样的影响?两者能够找到新的平衡吗?本期《域外视野》将探究流媒体平台与电影院的竞合关系。
时间分配:缩短的电影窗口期
电影窗口期是指一部新电影从在影院放映到能够在线上观看的时间。而窗口期究竟多长更合适,一直是制作方、流媒体平台和院线争议的焦点。在此之前,美国电影从“大荧幕”到“小屏幕”通常需要3个月的时间,而新冠疫情带来的影院萧条使得这一时间缩短成30-45天,且这一规定保留至现在。按照市场研究公司Comscore高级媒体分析师保罗·德加拉贝迪安的说法,30-45天的院线窗口期让电影有足够的时间通过影院上映建立口碑和知名度。
尽管如此,美国电影的窗口期正愈趋缩短。2021年,环球影业和全球最大的连锁影院AMC达成协议,允许部分电影于AMC独家放映17天后在流媒体平台播出。同时,一些流媒体平台越来越不满足于院线和流媒体的时间差,开始追逐“零时差”。华纳兄弟宣布2021年所有新电影都在旗下流媒体平台HBO Max同步播放,包括《黑客帝国4》《沙丘》《X特遣队》等作品。
类型分野:按需决定播放平台
本质上,电影院和流媒体争夺的是电影爱好者的时间。但二者作为不同的媒介类型,给用户带来的是截然不同的观影体验。比如十分依赖视觉效果或时长超过2小时的电影更适合在传统影院发行,因为观众需要投入一定的注意力和时间成本才能获得对应的视觉享受;而以手机或电视投屏为载体的流媒体观看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用户无法投入长时间的注意力进行消费体验。
以网飞制作的电影为例,《爱尔兰人》《婚姻的故事》等时长较长的剧情片在影院上映一个月后才登录网飞,而《不要抬头》《瞬息全宇宙》等类型片则在院线和流媒体平台同步上映。
目前,各平台对不同类型电影的窗口期还没有统一标准。德加拉贝迪安认为,诸如电影窗口期多长比较合适、播放平台是选择流媒体还是影院等问题不应该是“静态的命题,而是动态的”,当一部电影在上映几周后没能在影院获得预期收入,那么就应该及时转移到流媒体。未来,市场将决定电影更适合在什么渠道播出。
对抗与共生:新关系的探索
迪士尼取消《奇异世界》在法国院线上映的举措被视为对法国电影业“窗口法”的抗议。根据法国监管规定,新上映的电影有4个月的影院放映期,期间不能在电视或流媒体上播出,且在影院下映后,必须先在付费电视上线,最后才轮到网络平台,这就意味着流媒体要等待更长的窗口期。
除了这类非此即彼的对抗,网飞在意大利市场也开拓了与院线共生的新思路。网飞通过每年投资1亿美元用于意大利本土独立电影的制作以及影院运营,换取政府特许的更短窗口期,如《犬之力》《上帝之手》等电影在影院上映6周后便上线网飞平台。
流媒体为电影的观看提供了新的渠道,但这并不意味着影院能够被替代。正如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所言,“熄灯后的电影院,是观看电影的最佳环境”。未来,电影院和流媒体可能会形成“相爱相杀”的竞合关系,只有在窗口时间、电影类型和新关系建立之间合理安排,才能促进两者协调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