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刚刚!广电总局局长有了新职务!

慧聪广电网 2022-12-09 15:34 来源:中广互联综合整理作者:苗梦佳

【慧聪广电网】12月9日,根据新华社消息显示,中共中央决定:谌贻琴同志不再担任贵州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徐麟同志任贵州省委委员、常委、书记。

【人事】刚刚!广电总局局长有了新职务!

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消息显示,徐麟现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


【人事】刚刚!广电总局局长有了新职务!


 

  徐麟个人简历



【人事】刚刚!广电总局局长有了新职务!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徐麟,男,1963年6月生,汉族,上海市人,198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0月参加工作,在职研究生,工商管理硕士。

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委员,贵州省委书记。 

1982.10—1984.09 上海市南汇县周浦中学教师、团委书记

1984.09—1990.02 共青团上海市南汇县委副书记、书记,南汇县三墩乡党委书记,南汇县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1990.02—1992.05 上海市南汇县委常委、县委政策研究室主任

1992.05—1995.03 上海市南汇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1995.03—1998.07 上海市嘉定区委副书记(1995.05—1998.06 援藏任中共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委副书记、上海市第一批援藏干部联络组组长)

1998.07—2000.09 上海市农工商(集团)总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2000.09—2003.03 上海市农工商(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2003.03—2003.07 上海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

2003.07—2007.02 上海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兼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党组书记

2007.02—2007.05 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2007.05—2008.02 上海市委常委(2007.05.28当选)兼市农业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

2008.02—2009.05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

2009.05—2009.06 上海市委常委、“联合工作”党委书记、浦东新区区委书记

2009.06—2013.05 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

2013.05—2015.06 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2015.06—2016.06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

2016.06—2018.04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

2018.04—2018.07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

2018.08-2022.06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

2022.06-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

2022.12- 贵州省委书记 


关联阅读:徐麟: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需要牢牢把握这6个方面


2020年11月19日,在中国新媒体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上,时任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的徐麟从6个方面探讨了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理念、路径和方法。

第一,加快构建全媒传播体系。这是全媒体时代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目标。在内涵上,这个体系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改革创新为抓手,实现资源集约、结构优化、差异发展、协同高效。在格局上,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交融并存,但互联网作为主战场、新兴媒体日益成为主阵地和移动化、视频化的趋势愈加凸显。在结构上,这个体系纵向覆盖中央、省、市、县4级媒体,横向包括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其中,商业平台主要是发挥渠道、技术等优势助力主流舆论传播。

我们要顺应全媒体趋势、增强全媒体意识、把握全媒体规律,既要延续发挥传统平台和渠道作用,更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阵地,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要规划好布局、统筹好资源,着力打造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避免各自为战、简单相加。

第二,始终坚守正确方向导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我们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目的是不断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更好地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作出更大贡献。决不能将这一重大战略低层次、片面化理解为吸粉引流、增加收入,使媒体融合丧失灵魂、迷失方向。

融合发展可能带来媒体形态的变化,但无论什么样的媒体,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商业平台,无论网上还是网下,无论大屏还是小屏,在导向上都是一个标准,没有法外之地、舆论飞地。我们要牢牢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主导权,坚决防止借融合发展之名淡化党的领导,坚决防范资本操纵舆论的风险。

第三,着力扩大优质内容产能。我们现在既面对海量信息泛滥,更感到优质内容稀缺。能否吸引受众、留住用户,能否引领舆论、凝聚共识,最终要看内容做得好不好。不管什么时候,好的内容永远是根本,是舆论场上的“硬通货”。主流媒体的看家本领,体现在内容的权威性、准确性上,要始终保持内容定力,不断深化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提高内容数量和质量上下功夫,不断强化自身内容生产优势。要把正能量和大流量结合起来,用心用情制作有品质、有格调的内容,打造更多群众喜爱、刷屏热传的作品,形成新的增长点和竞争力。

要把媒体的专业专长和网民的创新创造结合起来,吸引广大网民参与内容生产传播,提供更多观点鲜明的言论评论,不断丰富优质信息内容。要把受众“需要什么”与媒体“生产什么”结合起来,增强内容供给的精准性、契合度,提供更多个性化、特色化新闻信息产品。我们讲打造“内容+政务服务商务”的生态平台,必须明确内容是核心,不可本末倒置。

第四,积极抢占传播技术高地媒体融合是一次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的媒体变革。随着5G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内容和技术相互驱动、高度融合。我们要始终保持技术敏感,对新技术要有了解的兴趣、接纳的态度、运用的能力、管理的本领,战略上占据主动,战术上更趋精准,紧盯技术前沿,瞄准发展趋势,加强对新闻传播领域有关新技术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决不能观望等待、被动应对。

要充分用好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大胆将信息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的先进技术融入新闻信息生成、传播、服务全过程,驱动传统媒体加快转型升级,引领和带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要统筹各方面技术资源和力量,建好用好媒体融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实现传媒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成果共享,抢占全媒体时代技术高地。要坚持技术为内容服务,适用管用、安全可靠,避免片面追求最新、最尖端技术。

第五,大刀阔斧推进深化改革。现在媒体融合已进入深水区、攻坚期,必须以深化改革推动深度融合,以改革的胆识、改革的思维、改革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向改革要办法、向改革要效益、向改革要出路。融合发展不是简单地增设一两个部门,也不是物理上的组合拼装,既要做好相关机构融合,也要做好新闻业务、资源要素融合。我们曾说过,媒体领导班子里如果还有一位专管新媒体的,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如果还是两拨人,说明仍是“两张皮”。现在看来,这个现象还比较普遍存在。

要准确把握媒体发展规律,处理好存量和增量的关系,用好增量、激活存量,优化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整体发展效能。要着力破解体制机制壁垒,深化内部组织架构和采编流程改革,建立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形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全媒体传播链条。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媒体融合项目的技术开发和市场开拓,不断提高自身造血机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六,充分激发人才队伍活力。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人,实现融合发展关键在人才、在队伍。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各单位对全媒体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人才稀缺、跟不上的问题日益凸显,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立足提升现有人才队伍,把他们放到媒体融合这个大平台上来历练、来提高,通过学习新技术来练就新本领,通过运用新媒体来驾驭新媒体,同时要吸引相关的专业人才进入。

要创新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职称晋级制度、薪酬分配办法,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让想留的留得住、想引进的引得进,想淘汰的淘汰得了。要加强采编播管、技术开发、产品运营的人才建设,促进科技人才与传媒人才融合发展,补齐媒体融合专业人才短板。要加快培养后备人才队伍,用好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人才培养基地等平台,为媒体融合源源不断地输送全媒人才。

以上6个方面的思考,简而言之就是全媒为本、导向为先、内容为王、技术为要、改革为重、人才为宝,这是我们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需要牢牢把握的基本问题、重要环节。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