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明珠新媒体:推进文化地产业务和5G业务拓展

慧聪广电网 2022-12-21 09:26 来源:SMG发布

【慧聪广电网】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处于战略机遇期和关键窗口期。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台集团”)应该如何回答好时代课题?如何推进主流媒体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12月18日举行的台集团2023年度工作务虚会上,战略发展和经济管理部就台集团“十四五”规划中期复盘情况进行了汇报,并围绕设定的发展目标,直陈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面对复盘中普遍反馈的各项痛点、难点,各业务板块分管领导结合业务实际,从经营挑战、守正创新、抢抓赛道、提升产能、筑牢底线等五大主题维度,深入交流所思所想,探寻明年台集团转型发展之路如何迈上新征程。

直面经营挑战:痛点与突破

当前,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叠加共振,面对现实困境和发展瓶颈,台集团如何依托自身丰富的全媒体综合文化产业资源实现经营转型升级?会上,相关板块分管领导直面经营痛点,探寻改革路径,直言突破举措,力求在转型发展的竞争赛道上加速前行。

东方明珠新媒体:稳基石、拓业务、推转型

台集团党委委员、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晓峰坦言,传媒行业环境在过去几年已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商业模式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加速迭代,行业竞争已转变为资本、内容、流量、技术、运营的全面竞争。东方明珠整体业务发展遭遇到非常严峻的挑战。同时,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尚未跟上公司转型发展的需要。

为了应对挑战,2023年,东方明珠新媒体将进一步发挥资本平台和产业平台的功能,布局元宇宙赛道、切入适老业务,积极进取、规范管理,稳固百视通、文旅板块等主业基石,推进文化地产业务和5G业务拓展,推动东方龙、东方购物、尚世五岸等的产业转型,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东方卫视中心:深化改革主动突围

台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东方卫视中心党委书记王磊卿从东方卫视中心在扭转经营创收局面、提升媒体融合转型速率、拓宽产业经营新渠道等方面,就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突破思路。

2023年,东方卫视中心将从顶层设计的重塑以及人和团队的观念再造两方面着手,深化改革、主动突围,把主要突破点放在“五个聚焦”上:

一是聚焦台网融合转型、明确功能,进一步深化内部制播分离。

二是聚焦版面重塑,体现转型目标,走全媒体发展之路。

三是聚焦创新共赢,完善面向全媒体的考核激励机制。

四是聚焦精细化运营,健全强化项目和预算的全过程管理机制。

五是聚焦“内容+广告+服务”的营销模式,促使收入结构多元化。

明年即将迎来20岁生日的东方卫视,将以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去实现再次创业,实现红番茄价值的再延续、再辉煌。

守正与创新

如今,媒体融合中新理念、新形式层出不穷,但媒体融合越是创新,在社会价值的引领上,就越要强调守正。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媒体人的责任感和基本功。如何提高台集团的优质内容和产品生产能力?相关板块分管领导从守正与创新的角度,来把握媒体融合中的变与不变。

创新要以守正为前提

台集团党委委员、副台长、副总裁、融媒体中心党委书记袁雷认为,守正创新是台集团一直以来必须坚持的一项工作原则和理念,对各项事业的发展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

所谓守正,就是要做到“六个坚持”。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二是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做到党管媒体。三是坚持提高政治站位,确保正确舆论导向。四是坚持推进深度融合转型,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五是要坚持社会效益为先,力求两个效益相统一。六是要坚持围绕主业拓展产业链新赛道。

在转型发展的创新道路上,台集团首要的是观念理念的创新。第二是从管理模式、资源整合方式等切入,实现体制机制创新。最后是在媒体转型实践中,不断尝试创新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提升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技术层面亟需布局和组织再造

技术在媒体融合创新转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台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陈雨人提出,台集团在技术层面需要进行布局和组织再造,强化技术统一规划,强化技术中心为台集团各产品提供共性技术底座的功能,从而为产品赋能。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台集团可以从国内外经典案例中得到关于技术产品发展模式的启示。放眼全球,BBC创造了技术和业务相互成就的一个典范,在其模式里,技术是融入产品的,而不是独立于产品的单独部门。国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新媒体产品主要分布在央视网和央视频两个主体,均有独立的公司运营和独立的技术团队。

鉴于技术在媒体融合转型中的决定作用,台集团要重新考虑技术中心的功能以及应该配备的人才类型。

抢抓赛道,走向市场

面对传媒生态的开放式发展,一方面强化媒体主业,一方面在垂直领域部署孕育和主业相关的多元化项目。如何通过业务创新抢抓赛道,赢得全新的发展机遇,成为台集团在实现转型升级道路上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第一财经:部分产业新赛道已进入拓展期

台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蓉表示,经过前几年的布局,第一财经一些具备条件的产业竞争新赛道已经逐步从萌芽期进入拓展期,包括应帆科技、有看投、新一线、可持续频道等。

但第一财经从未忽视媒体主业的做大做强。媒体主业是第一财经品牌影响力的根基。基于这一根基,各类新业务才能根深叶茂。

第一财经将牢牢抓住内容和品牌影响力这个基石,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不断开拓创新,在认准的新赛道上先不断“小步快跑”,对于新产品、新项目,用“快速迭代”的方式去思考、试点、验证。一旦产品、队伍、资源成熟之后,就以独立核算的项目制乃至公司化运作的方式,促进商业模式的建构与市场规模的形成。

合作交流带来新发展新机遇

台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徐浩以台集团对外合作交流行动为切入点,分享了合作交流为台集团带来的新发展和新机遇。

今年,台集团与50多家单位展开合作交流。在此过程中,合作伙伴更了解了台集团的产业资源价值与优势,而作为一个“不止于传媒”的文化企业,台集团也通过发现合作伙伴的优点,在向客户的学习过程中寻找突破口。

合作共赢共创,需要通过战略层面的布局,更需要通过落地执行的对标、对表才能循序渐进。接下来,台集团要从转变定位、转变观念、转变手法三方面着手,进一步推进合作落地。“只有精准融合布局,共同服务大局,积极开创新局,才能与合作伙伴们在2023年互相赋能,成就彼此。”

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产出效能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传媒单位的制度建设、人员管理以及成本稽核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传媒单位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面对新挑战,如何加强内部管理,提升产出效能?相关板块分管领导从新闻传媒单位的相对特殊性出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妥善处理六对矛盾

副台长王雷提出要处理好6对矛盾关系——

第一,既发挥项目化优势,又注重协同性的效果,通过推进项目经理人制度激发创制主体的活力,加强团队间协同以促进成功IP的创作与开发。

第二,既发挥市场化优势,也注重整体性效能。内部交易讲市场规则,发挥多元产业集团的优势,整合资源向外部要效益。

第三,既维护主流媒体的权威,也积极利用好这个权威。在活动组织、对外合作、产业发展等其它方面扩大影响力,增强平台用户黏性。

第四,既要保证方向正确,守住纪律红线和法律底线,也要鼓励开拓,能容错纠错。

第五,既要认识到规律,也要做到精细化。贵的剧不一定比便宜的剧收视好,老剧不一定比新剧收视差。

第六,既要立足本地本行业,也要着眼本地+、行业+。只有清醒看到竞争对手,才能看清所处的战场,制定出适合的战略战术。

提升管理手段 创造更多价值

集团副总裁、总会计师钟璟强调,管理的目的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目前集团的管理模式是公司化管理。这种模式在行业处于上行阶段、增长尚未失能的时候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在行业下行时,也暴露出管理权和资源相对分散、管理方法单一、应对危机的工具不足和信息化建设手段相对落后等问题。“效益是果,管理是因,要改变果,必须从改变因入手。”

着眼明年工作,钟璟提出三点针对性建议。首先要提升管理手段,依靠系统丰富管理办法,提供更多的政策和制度供给,既确保各个公司财务的独立性,同时又要形成资源整合。其次,用好预算工具,以预算牵引具体工作,通过编制零基预算思考、检查、审视每项业务在当下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第三,关注企业的资产。资产负债表是企业的家底和潜力,除了关注资产负债表、盘清表内资产外,还要特别关注表外资产的挖掘利用。

加强作风建设,筑牢底线意识

台集团具有党媒的政治属性,生产经营的是具有意识形态属性的产品。为此,必须加强作风建设,筑牢底线意识,把政治安全放在首位。

探索“三不”一体推进体制机制

台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成蔚表示,台集团党委以上率下,不断推动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一把手”自我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第一责任。

主要成果归纳起来有四条:一是主体责任趋紧趋实,政治意识普遍提升;二是巡视巡察衔接贯通,四责协同步入正轨;三是正风力度不断加大,高压态势正在形成;四是监督体系日益完善,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接下来,台集团一要进一步探索符合党的媒体政治属性和国有企业运行规律的“三不”(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体制机制;二要持续加大从严治党向下传导力度,压紧基层主体责任、压实“一岗双责”;三要紧盯重点领域、重大事项、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的突出问题,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四是不断提高各级纪检组织(干部)日常监督和执纪问责能力,织紧织密监督网络。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