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大数据局印发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建设规划

慧聪广电网 2023-04-06 10:57 来源: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

【慧聪广电网】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制定本规划。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全社会需求迫切。截至目前,我国数据中心规模已达500万标准机架,算力规模达到130Eflpos,预计每年还将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算力发展呈现出东西部结构失衡的问题。东部地区能耗指标紧张、电力成本高,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等算力设施难度和局限性很大。而西部能源丰富、气候适宜,但存在网络带宽小、跨省数据传输费用高、缺乏产业配套等瓶颈,影响承接东部计算需求。

在国家推进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的大背景下,贵州作为国家重要算力枢纽,需要找到一条落地可行的发展路径,既要补齐短板,有效提升对东部算力需求的承接能力,也要发挥自身禀赋优势,通过抓住国家引导算力产业在西部布局的机遇,加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步伐,以创新举措带动算力集聚、产业集聚和数据要素集聚,为深化大数据和数字经济发展赋能。

规划着眼国家“东数西算”工程战略定位,立足贵州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建设算力保障基地的总体要求、建设目标,以及在建设阶段的架构布局、发展路径和保障措施,并梳理重大项目清单以及绩效指标。规划期为2023年至2025年。

规划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贵州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贵州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贵州省新型数字设施先行中长期纲要》《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关于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的实施意见》等国家和省有关文件做了充分衔接。

规划由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联合编制。起草过程中,围绕算力,对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兄弟省市有关情况以及我省基本现状等,开展纵向横向比较研究。相关内容多次充分征求了各省直部门、各市(州)和有关专家意见。

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建设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全社会需求迫切。从国外政策看,各国加码算力领域布局,优化政策指引,加快战略规划,抢占国际算力市场。美国于2020年11月发布《引领未来先进计算生态系统战略计划》,计划构建覆盖政产学研的国家级算力体系。欧盟于2021年3月发布《2030数字罗盘:欧盟数字十年战略》,拟到2030年累计部署1万个边缘计算节点,为75%的欧盟企业提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服务。从国内政策看,202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委联合出台《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布局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构建国家算力网络体系。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

贵州枢纽获批启动建设以来,按照“国家+贵州元素”,围绕“五数”,起草并由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的实施意见》,构建“一集群、八城市、多边缘”算力格局,明确到2025年全省数据中心机架达到80万架,服务器达到400万台。从项目看,贵州着力推动项目落地,扩大有效投资,以东数西算为牵引,在数据中心上中下游布局产业链,坚持“项目为王”,实施一批支撑性、示范性、引领性项目。自实施东数西算工程以来,贵安集群新增数据中心11个,是历年1.5倍,推动传统数据中心从成本中心向效益中心转变。从网络看,贵州围绕网络创新,打造三层时延圈。截至22年底,已经已建成到16个省市、32个城市的直连线路较21年增加4个,互联网出省带宽由21年的2.8万Gbps增长到3.5万Gbps。从算力运营看,贵州组建了国资控股的省属算力运营企业,与国家高端科研机构协同,推进算力商品化和标准化,实现算网资源层面的统一管理、编排和调度,并在2022年数博会上发布了运营调度平台。贵州最终的目的是发展产业,围绕机制创新,推动协同促用,依托上中下游头部企业培育算力产业生态,2022年全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90.5%,增速自2021年8月以来连续17个月位居全国第一。

贵州有着建设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多维度优势,政策方面,印发《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十四五”建设规划》,提出要持续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高质量建设,建成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国家(贵州)枢纽节点。制定《贵州省新型数字设施中长期建设纲要》,提出着力做强数字新基建,将加快建设算力基础设施作为一项重大工作予以部署。算力和灾备能力方面,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主枢纽等项目建设,助推贵州算力跨地域、跨业务、跨平台集中高效调度更好实现,通算、智算、超算等复合型算力能力逐步提高。自然条件方面,被中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联盟评价为“最适合投资数据中心的城市和地区”。贵州省处于喀斯特地貌地区,全省95%区域是山区,不沿边,不沿海,地质条件稳定,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大地震,适合开山建造数据中心和备份中心。当然,贵州建设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仍存在算力还没有充分覆盖到工业设计等核心环节、数据要素发挥潜力未得到充分释放、数据中心综合效益发挥还比较有限等问题,在西算中冷算的比例也高一点,温算其次,热算比例更小,需要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更多的热算企业落地贵州,从而进一步加速贵州建成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重要精神,对标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要求,树立“存力为基,算力为要,数据为核,项目为王,产业为本”发展理念,立体化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加快打造国家算力网,强化数据中心、数据资源的顶层统筹和要素流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持续加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电子政务云数据中心南方节点、国家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试点省份的引领示范作用,着力推动由自然资源换发展向以数据资源求突破、由“冷数据”向“热数据”、由重硬件建设向重软件配套、由重基础运维向重数据开发、由重省内建设向面向全国发展的“五个转换”。大力推进“数网”“数纽”“数链”“数脑”“数盾”建设,通过“东数西算”工程有效满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东部地区算力资源需求,形成“数据中心飞地”及数据加工处理的“前店后厂”模式,推动以数据大循环带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新时代西部地区创新发展大数据寻求新突破、探索新路径、树立新样板。全面建设数据“新三线”,将贵州建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助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为国家算力网络建设提供强大动能,为贵州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提供强大动能。

(二)建设原则

——科学规划,协调推进。围绕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及大数据战略深入推进,超前部署一批新设施,科学规划发展方向,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建立健全区域合作机制,积极承接国家级和行业级数据中心落地建设,同时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地区的协同发展。按照轻重缓急,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数据中心建设。

——绿色发展、安全可靠。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导向,推动数据中心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快节能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动老旧基础设施转型升级,降低数据中心能耗。以规模化、高效化、绿色化培育数字生态,实现经济增长。以应用为导向,加强对大数据关键软硬件产品的研发和大规模应用推广,提升大数据全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战略性资源保障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保护,增强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

——多方共建、市场运作。坚持政府为引导,市场为主体,吸引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到数据中心建设及产业发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助力实现区域统一的数据要素大市场。坚持“建管分离”“管运分离”运营模式,运用市场化机制,构建算力运营调度平台,形成“算力-运营-应用”全链条服务体系,不断创新运作机制、商业模式,实现运营的可持续。

——集约高效、跨域联动。围绕高可靠、高可用目标,从备份中心提升为计算中心、效益中心,重点布局智算基础设施,形成低时延人工智能算力基地、全国低成本中心、高安全中心。坚持集约资源、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按照全局统筹、区域互补的策略,促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协同应用,实现以点带面、融合发展。

(三)发展定位

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以贵阳贵安为核心,立足贵州、辐射西南、服务全国,高水平建成面向全国算力高质量保障基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国家算力资源协同调度“引领区”。以“贵州-粤港澳”“贵州-长三角”两线为主,“贵州-京津冀”“贵州-成渝”为辅,打造我国“东数西算”南线主干道,主动承接东部发达地区算力需求,促进东西部地区算力资源供需平衡。

国家数据中心产业应用“示范区”。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加快发展数据中心相关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建成若干“决策大脑”“行业大脑”“城市大脑”,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旅游业深度融合。

国家数据要素流通治理“先行区”。推动数据资源采集汇聚、流通交易,促进政企数据对接融合,深化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打造数据供应链,算力、算法、算据相统一,培育超大规模数据要素市场。

国家战略安全数据保障“后备区”。发挥贵州地理区位具有战略安全性,远离边境线且地质构造和能源供应稳定的独特优势,推动安全可靠产品应用和安全机制防范,建设全国大数据中心集群的多副本中心和数据战略安全基地,打造数据“新三线”。

三、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贵州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集群的地位更加巩固,存算比更加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数据中心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网络互联互通、能源安全可靠提高到新的水平,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云资源接入和算力统筹调度机制基本形成,全社会算力使用成本不断降低,数据供应链和数据要素价值持续发挥,各行业算力智能应用水平显著提升,现代化算力经济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壮大,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二)“十四五”期末分项目标

——“数网”:优化布局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加快实现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推进网络基础设施联通升级,提高数据中心智能化管理运维水平,2025年实现全省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达到80万架、服务器达到400万台,PUE小于1.2,率先建成全国领跑的算力基础设施。

——“数纽”:大力推动算力资源跨域调度。以推进建设“东数西算”工程为牵引,加快建立完善云资源接入和一体化调度机制,率先建成国家枢纽节点统一算力运营调度平台等相关算力服务平台,对贵州现有存量算力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为增量算力资源赋能,构建与国家主节点算力资源储备、东部地区算力资源供给、西南地区算力资源联动的主枢纽,促进东西部算力资源协同发展。

——“数链”:全面开展数据资源流通治理。探索建立新型数据资源流通交易机制,围绕数据资源产品、数据服务产品、数据权益产品等,探索推出新型交易模式。从产业上带动发展服务器、芯片、器件、交换机等电子信息制造业,推进制造业等重点产业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全面提升融合深度。突破地域限制,坚持央地协同、全国布局,着力打造我国超大规模数据要素市场的国家级战略核心节点和全国性数据要素体系,打造数据赋能生产新方式,催生新业态、新模式。

——“数脑”:积极深化行业数据创新应用。依托贵州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的发展构建“数据大脑”体系,提升分析研判、应急处突、预警监控、成效评估能力,服务区域政府科学决策,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和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数据支撑,为国家深化大数据应用创新工作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及业务协同支撑。

——“数盾”:不断强化网络数据安全防控。加强数据安全建设,建立大数据安全综合防护体系,实施数据产业、重要信息系统监管,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全面提升大数据安全综合防御能力。不断提升自主可控水平,支持运用自主可控的软硬件设备。探索构建数据安全服务体系,打造可持续的本地化数据安全服务链,形成数据安全产业生态,全面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形成数据安全产业生态,全面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三)分年度绩效指标

从能力指标、质量指标、结构指标、通道指标、产业指标等5个维度,建立指标体系,促进规模与质量协调发展,为评估算力保障基地发展情况提供科学指引。

提出的2023年—2025年的相关指标,均为指导性目标。

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于指标体系中尚未成熟的二级指标,今后将根据国家政策与贵州实际发展情况做进一步完善。

  贵州省分年度绩效指标表

贵州省大数据局印发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建设规划

贵州省大数据局印发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建设规划

注:1.端到端传输单向时延:贵州到京津冀23.3ms;到长三角21.3ms;到成渝6.5ms;到粤港澳12.7ms;到内蒙古26.2ms;到宁夏22.8ms;到甘肃16.0ms。

2.数据中心规模划分: 超大型数据中心(10000个及以上标准机架的数据中心)、大型数据中心(3000—10000个标准机架的数据中心)、中小型数据中心(3000个以下标准机架的数据中心)。

3.重点产业数据仓:面向贵州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产业数据仓,汇聚形成海量基础数据集合,服务于数字化转型产业发展。

4.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建设规划重点项目:目前,规划重点项目共有63个,其中数网项目21个、数纽项目8个、数链项目12个、数脑项目14个、数盾项目8个;已建项目9个、续建3个、在建项目38个、拟建13个。

四、架构布局

按照全局统筹、区域互补的策略,建立健全东西部合作机制,充分整合利用已有资源,形成区域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格局。同时加强与粤港澳、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城市圈等地区的协同联动,形成立足全省、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数据资源、应用资源和智力资源集聚高地。

(一)省内布局

根据四部委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关于“集群+城市+边缘”的具体要求,贵州枢纽统筹加强空间规划布局,结合自身实际,按照“1(集群)+8(城市)+N(边缘)”进行布局,形成聚焦重点、全省联动、统分结合的空间布局,“起步区”“拓展区”“带动区”同频共振。

“1”:即打造形成贵安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集群,为全国和周边省市以及本省提供一体化存算服务,担当“东数西算”工程首批示范,促进东西部算力资源协同发展,带动本省和西部数据中心产业升级转型高质量发展。在贵州落地建设的超大型和大型数据中心应当进入本集群,同时鼓励绿色先进的中小型云数据中心进入本集群。

“8”:推动构建形成以贵阳贵安为核心、各市(州)联动的城市算力网体系。即允许区域中心城市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利旧,分别建设1—2个城市数据中心,用于满足城市内部对于本地实时性算力的客观需求,助力新型城镇化。1.鉴于贵阳与贵安地域接近,贵阳不单独建城市数据中心,鼓励利用贵安集群算力为贵阳提供服务;2.允许3个预期人口超过100万的区域中心城市(遵义、毕节、六盘水)可建设2个城市数据中心;3.允许5个预期人口超过50万的区域中心城市(兴义、安顺、凯里、铜仁、都匀)可建设1个城市数据中心。

“N”:即允许在区域中心城市内部以及县级城市内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可以在园区、社区、企业以及适当部位等,按需部署边缘数据中心。

“1+8+N”空间布局示意图

贵州省大数据局印发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建设规划

(二)与其他国家枢纽节点及周边省市的关系

从空间地理上看,贵州枢纽节点在我国南方具备独特优势,贵州到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3个区域的直线距离分别约为1860公里、995公里、480公里,明显优于内蒙古、甘肃、宁夏等枢纽节点到上述3个区域的距离,由贵州枢纽节点为上述3个区域提供存储和算力服务更为合理。

因此,为了更好地支持开展“东数西算”示范工程,深化东西部算力协同,贵州枢纽节点未来应将长三角、澳港澳大湾区、成渝等3个区域作为开展存储和算力服务业务的首要方向,兼顾京津冀,同时积极服务于周边省市如湖南、云南、广西等地。

五、发展路径

(一)建设布局科学、创新引领的算力基础设施

1.推动资源科学布局

统筹增量数据中心建设。按照《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建设方案》,推进贵安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建立包含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城市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中心在内的三个层次数据中心空间布局结构。加快存量数据中心结构优化。多措并举加快存量数据中心提质增效,淘汰落后产能。鼓励采用液冷、模块化电源、模块化机房等高效系统设计,光伏发电、余热回收等绿色节能措施,推动数据中心升级改造。推动面向应用的边缘计算节点布局。结合 5G、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面向交通、教育、制造、城市管理等应用场景,充分利用通信机房、电力变电站等资源,在产业园区、大型厂区、商圈等需求集聚区建设集网络、存储、计算等资源于一体的边缘计算节点。构建多要素协同算力基础设施体系。聚焦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发展要求,全面推进云、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算力、绿色等多种数字要素基础设施的布局,建成多要素协同算力设施。

专栏1-1 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工程

优化层次布局:统筹推进贵安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优化省内1+8+X层次布局空间结构。到2025年全省数据中心机架数确保80万架(400万台服务器),新建大型或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1.2,贵安规模以上数据中心全部纳入“东数西算”管理范畴,有效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地区等地存算需求。加快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中国移动贵阳数据中心、中国联通贵安云数据中心、贵安腾讯七星数据中心、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的建成与投产。

打造多要素协同体系:聚焦工业互联网、医疗、交通、社会治理、金融等典型领域,基于行业典型场景需求,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多要素协同的云平台、算法平台、区块链平台、安全平台,以加快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运营全面支撑数字工业、数字医疗、数字交通、数字政务、数字金融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凉都云数据资源池、贵阳大数据安全靶场、贵州省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建设项目、贵州南智云数据中心等多要素协同平台的落地及应用。

2.促进关键技术创新突破

云计算领域,集中力量突破弹性计算、资源监控管理与调度、安全控制管理等关键技术,发展容器、微内核、超融合等新型虚拟化技术。面向大规模数据处理、内存计算、科学计算等应用需求,提升超大规模分布式存储、计算资源的管理效率和能效管理水平。大数据领域,强化自主基础软硬件的底层支撑能力,建立大数据关键技术专利池,形成可靠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技术体系。依托大数据产业技术联盟、相关行业协会以及科研机构、高校,推动提升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通用技术水平,促进关键技术产业化。区块链领域,开展分布式计算、密码、软件可信等研究和应用工作,为打造原创性底层平台提供支撑。强化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加密算法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区块链技术创新和产业商业化夯实基础。算力网络和算网调度领域,开展关于多样性算力的能力评估体系、云边端算力高效协同调度能力和智能应用的敏捷构建方式等新型技术研究。创新云原生技术,结合分布式云原生方案实现更细粒度的资源和应用感知、敏捷管理及弹性调度,加快实现云、边多级异构算力以及多方算力的全局监控、统一管理及协同调度,面向应用提供一致的容器服务、编排支持、服务网格和微服务管理等。

3.聚焦产业建圈强链

加强“建圈”。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重点推动贵州与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形成跨区域大数据发展联动机制,构建大数据合作通道和若干链接枢纽,推动形成北接成渝、南连粤港澳的西南数字经济走廊,以大数据为纽带助推区域协调发展。以贵阳贵安为核心,加强东数西算试点,推动“贵州云服务基地+东部云服务市场”“贵州算力网络枢纽+东部算力资源需求”等合作模式,贵州省内其他区域结合地理位置接壤优势,加强跨区域的产业合作、算力服务统筹协调,辐射川、渝、滇、湘、桂等周边省市。加快强链。围绕贵阳贵安为中心,其他八个市(州)的特色行业级产业园区为载体,结合自身发展基础,赋能本地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服务数字化,加快补强补足数据中心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

专栏1-2 主要市(州)建圈强链建设工程

特色产业载体建设:

贵阳贵安、安顺、黔南、黔西南:以贵阳贵安的数据中心产业集聚发展为牵引,联动黔南云计算中心和 FAST 数据中心、黔西南数据灾备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打造集算力服务、数据服务及数据中心产业生态于一体的数据存算服务产业集群。安顺与贵阳贵安紧密结合,发挥与广州市东西部协作机制的作用,借力发展算力相关产业和推进装备制造业数字化。推进智慧社区建设。黔南服务广西省,与贵阳贵安优势互补,依托百鸟河数字小镇发展数据标准、数据渲染等数据加工产业,发展多领域平台经济;黔西南服务广西省、云南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产业。

遵义、毕节、六盘水:衔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发展智能终端、物联网、北斗应用、平台经济等。遵义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依托原有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基础,进一步发展智能终端、物联网产业。毕节、六盘水重点加快推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高能矿产业的智能化水平,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两化融合,打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

铜仁、黔东南:整合当地优势资源,壮大电子信息产业、电子商务等产业,促进发展县域数字经济。铜仁侧重平台经济发展,扩展数据价值变现场景化应用,如网络货运、网络直播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场景。黔东南重点发展智慧旅游、数字内容制作以及深化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和社会治理等深度融合。

(二)建设高速泛在、安全可靠的配套基础设施

1.提升网络基础设施

建设贵安集群至全国其他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的直联链路,形成高速的骨干传输网。包括至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粤港澳、甘肃、宁夏、内蒙等区域,形成跨集群互联互通;集群内数据中心采用光纤直联,实现集群内部互联互通;建设贵安集群至全省其他城市边缘数据中心的直联链路。实现全光高速互联,国家级枢纽节点网络支持不低于1600GE的带宽扩展能力,网络可靠性达到99.9%以上。适时积极申建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落地贵安,提升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互联互通质量,优化数据中心跨网、跨地域数据交互,降低本地网络接入成本。建设网络质量监测平台,对贵州枢纽节点各核心数据中心,以及各地分散性数据中心进行全国范围内、覆盖各运营商网络的访问速度监控。

专栏2-1 算力网络互联互通建设工程

算力枢纽节点输送通道建设:推动贵州算力枢纽节点进入基础运营商网络架构核心层,将其打造为网络的数据汇聚中心和互联互通中心。力争建设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强化交换中心对内对外的数据交换功能。有序推进各运营商骨干传送网、数据中心IDC网络、IDC DPI安全系统等扩容工程,扩展基础带宽资源,强化算力网络保障,支持平滑演进到5G、大数据等场景的大容量传送链路。建设网络互联基础业务和网络质量检测、新技术新业务部署的综合化平台,实现“一点接入,多点连通”,持续优化网络性能。

算力枢纽节点高速直连网络建设:建设贵安集群内部直连网络,实现单向时延在5毫秒以内。建设贵安集群至各市(州)城市数据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直连网络,实现单向时延在10毫秒以内。建设至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枢纽以及周边省份数据中心直连网络,力争单向时延在20毫秒以内。建设至京津冀、内蒙古、甘肃、宁夏枢纽直连网络,力争单向时延在30毫秒以内,实现东数西算各大枢纽节点间的算力网络及算力调度平台的高速互联。

2.加强电力基础设施配套

探索建立电力网和数据网联动建设、协同运行新机制,推动电网公司和集群数据中心形成绿色协同机制。支持鼓励电网公司以参股等方式实质性参与数据中心集群建设,统筹电网和数网两张网整体布局,通过错峰供电、负载调整等方式保障数据中心用电供电问题,同步规划预留电力容量,降低数据中心用电成本。推动数据中心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支持数据中心集群配套绿氢等可再生能源电站,扩大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范围,鼓励数据中心企业参与可再生能源市场交易。在用电负荷大、新能源条件好的数据中心项目,支持配套分布式电源开发建设和就近接入消纳,结合增量配电网等工作,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供电建设。

(三)构建绿色高效、安全可控的算力运营体系

1.推进用能绿色化和高效率

加强对存量数据中心的改造提升,推动数据中心采用高效节能冷却系统,提高数据中心智能化管理运维水平。推动存量“老旧小散”数据中心技术改造,向绿色集约型数据中心升级,有序腾退平均上架率低、规模小、设备老旧、效益差的落后数据中心。支持鼓励数据中心在屋顶和楼宇外立面建设分布式光伏系统,提高数据中心绿色化水平。推广数据中心采用以液冷为主、风冷为辅、风液结合的高效制冷方式。鼓励数据中心采用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将数据中心的热量进行采集并用于办公区和周边区域的住宅、医院、酒店等用热单位的供暖。探索采用分布式供能、市电直供、高压直流供电、模块化不间断电源等多种技术手段,提高能效水平。鼓励采用模块化机房以及虚拟化、云化IT资源等高效系统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动力环境系统与IT设备运行状态的精准适配。鼓励研发采用AI动态能效调优技术,实现能耗与IT负载、气候条件、设备运行等数据中心状态条件的运行优化控制。鼓励采用高效辅助系统和其他节能设备,包括储能电池管理、能效环境集成监控、高效照明等。加强数据中心用能监测,探索建立贵州省数据中心在线监测平台,支持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数据中心绿色等级评价、服务能力评价、运维人员培训、PUE测试等服务。鼓励数据中心企业参与绿色电力交易、认购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等方式,逐年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

专栏3-1 全省能源综合管控系统建设工程

能源管控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全省数据中心能源综合管理监测系统,对各项能源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准确直观地把握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状态;通过用能分析模型,发现生产用能过程中的漏损和节能潜力,实现节能降耗。建立贵州省范围内数据中心能耗年度审查评价的机制,对不符合政策要求的存量高能耗、低效益的中小数据中心限期整改甚至关停。优先面向超大型数据中心推广能源信息化管控系统,加强业务创新及技术创新,大力推进数据中心节能增效。以贵州金元贵安新区能源大数据产业基地、华为贵安云数据中心极智节能示范项目等绿色节能数据中心项目为典范,打造一批绿色高效的数据中心园区。

2.坚持集约均衡建设

对一体化大数据中心集群体系的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常态化监管。建立数据中心建设、运营评估监管机制,推动完善新建数据中心审核标准化流程,持续迭代投产数据中心运营评估体系,重点针对上架率、集约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实现数据中心布局科学、运营高效,杜绝无序建设和低水平经营,推动省内及东西部区域算力坚持集约化、规模化建设方向,提升算力使用率,提升算效比。

3.增强安全可控能力

支持运用自主可控的软硬件设备,建立数据安全靶场,强化数据安全支撑。加强培育发展数据中心相关硬件制造产业,大力发展大数据关键软件产业,鼓励采用鲲鹏芯片等国内自主创新、安全可信的软硬件产品,提升自主可控率。构建动态数据安全防御体系,建立大数据安全综合防护体系,实施数据产业、重要信息系统监管,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全面提升大数据安全综合防御能力。构建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推进核心技术与安全的融合应用,建立贯穿管理、技术与运营的大数据安全机制,实现面向基础网络、数据中心、云平台、数据、应用的一体化协同安全保障措施。

专栏3-2 数据安全示范建设重点工程

数据安全重点项目建设:以数字孪生城市靶场、大数据安全数据中心、网络身份认证基础设施、车路协同测试靶场、大数据应用测评中心、网络空间测绘信息图谱等为基础,构建动态数据安全防御体系,建立大数据安全综合防护体系,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全面提升大数据安全综合防御能力。建设“东数西算”贵州节点“数盾”安全体系,构建协同安全保障体系,在数据资源安全防护、在线业务安全、数据交易、数据要素市场化、云安全底座、威胁检测与协调指挥等方面全面构建安全防护体系。

自主可控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项目,构建以软硬件一体化自主可控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和区块链云算力枢纽。加快中国联通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贵州枢纽节点算力自主可控示范项目建设,使用自主可控芯片、数据库、中间件、大数据分析平台等软硬件设备,建成全栈自主可控云算力平台。

(四)搭建特色鲜明、普惠开放的算力服务平台

1.建设贵州算力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面向全国的算力运营调度服务中心,搭建算力公共服务平台,支持省内优质算力提供商提升算力服务输出能力,打造全国算力应用创新样板。构建宏中微观一体化的“算力决策大脑”。以决策为主题,打通决策数据感知、分析、研判和执行各环节,重点面向宏观经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处置需求和调度指挥提供智能支撑。打造贵州特色分明的算力行业大脑。重点围绕能源、工业、商贸、交通、文旅、健康等领域,建成7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算力应用示范平台,围绕人、企、车、事、物、地等对象构建数据底层整合打通的行业数据综合治理体系,以数据链带动产业链,促进数据融合型产业创新发展,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开展“算力城市大脑”通用平台建设。加快建设数智贵阳、智慧毕节、智慧铜仁、智慧盘州、智慧凯里、智慧遵义、智慧安顺、智慧兴义、智慧都匀,搭建块数据城市综合服务平台,为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提供解决方案,打造城市算力底座,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加强与周边省市的算力协同。保障周边省份算力服务,创新存储和算力资源产品,激发本地及周边计算需求,逐步探索推进贵州与周边省市数据中心和算力资源的互联互通和跨域调度,结合国家重点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以面向中小企业的普惠型人工智能公共服务为核心定位,围绕算力和数据两大核心要素资源,面向本省、周边和全国开展算力服务。

专栏4-1 算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构建“179”算力公共服务体系:“1”是以一体化的“决策大脑”为核心,建立传统预测与复杂性预测、行为预测和时空预测等相结合的预测预警和风险识别平台,打通决策数据感知、分析、研判和执行各环节,完善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7”是重点打造工业云、文旅云、能源云、商贸云、交通云、人才云、健康云7大行业云平台,促进大数据在各行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围绕人、企、车、事、物、地等对象构建数据底层整合打通的行业数据综合治理体系,以数据链带动产业链,推动数据融合型产业创新发展。“9”是加快建设数智贵阳、智慧毕节、智慧铜仁、智慧盘州、智慧凯里、智慧遵义、智慧安顺、智慧兴义、智慧都匀9大城市综合服务平台,汇聚政府和社会数据,创新构建城市“数脑”,实现政府治理“一屏统揽、一网统管”。

2.面向场景打造算力一体化解决方案

根据东部企业的不同需求,重点探索东数西算、东数西存、东数西训、东数西渲4大场景,分级分类部署算力资源,统筹各类算力需求,帮助东部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在东数西算场景下,面向东部地区提供后台数据加工、数据清洗、大数据挖掘与离线分析等算力服务,承接外部行业的互联网行为分析、位置分析、行程大数据计算等算力密集型业务。在东数西存场景下,面向东部地区提供数据共享、数据存储备份等算力服务,承接外部行业公司内部日志、温冷数据存储等实时性要求低的算力存储型业务。在东数西训场景下,建设“东数西算”人工智能大模型预训练服务中心,提供逻辑性强、完整度高、回复速度快的AI智能算法模型训练等算力密集型业务,逐步从硬件资源向应用转变,以大模型训练等应用吸引东部数据向贵州流动。在东数西渲场景下,承接图像标注、语音标注、文本标注、视频标注等标识业务,为影视后期制作提供图像渲染服务。着力延伸数据中心下游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数据清洗、加工、分析等服务。

3.壮大贵阳大数据交易所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等文件部署,依托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培育壮大数据交易。推动发展算力交易,支持算力提供商、算力增值服务商开展各类算力交易服务,在智能匹配、算法推荐、需求发布、竞价撮合、交易存证等方面联动发展,促进算力资源普及应用。探索新型数据交易模式,构建新型数据交易运营机制,强化对数据交易场所的信任增强和监管注入,创造更为安全有序的场内交易环境。做大做强数据流通交易中心,围绕数据资源产品、数据服务产品、数据权益产品、数据公益产品等,探索推出成本定价、收益定价、股权定价等交易模式。围绕金融征信、医疗健康、交通出行、互联网营销等领域,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贵州特色的数据服务商,为数据供需双方提供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开发应用,以及数据资产合规化、标准化、增值化等专业化服务,提升数据要素市场的活力和效率。开展数据交易评估认证并加强数据交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成立类似于会计师事务所的数据交易第三方评估咨询机构,实现对数据交易机构专业资质、数据质量、安全能力的第三方评估认证。探索在其他省市设立评估认证机构,推动形成数据交易评估认证产业,构建诚信、互信、可信的交易生态,提升数据交易效率,降低数据交易成本,加强交易行业诚信自律,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建立数据交易争议仲裁机制,有效解决数据交易过程中出现的交易纠纷。

专栏4-2 培育大数据产业建设工程

国家数据生成要素流通核心枢纽建设:以“贵州省数据流通交易服务中心+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搭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推进遵义、毕节、六盘水、兴义、安顺、凯里、铜仁、都匀、大地8大市级数据仓建设,加快经济建设、道路交通、教育科技、环境资源、地理空间、民生服务、气候气象、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数据专区迭代升级,实现重点地市级产业数据仓、重点领域数据仓全覆盖,形成产业数据仓体系。

(五)培育龙头汇聚、价值引领的算力产业生态

1.上游核心领域快速发展

发展算力,着眼于产业,沿着算力上中下游梳理产业链图谱,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拓展上游,发展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硬件产业。优先发展对GDP拉动效果好的服务器制造,推动浪潮、鲲鹏等建立本地化产业生态,带动加快建立服务器及其核心部件的制造链,推动形成“本地部件生产——本地服务器整机生产基地——贵安数据中心集群”的供应链,实现服务器相关产业链本地化自供给。积极构建存储设备产业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面向HDD、分布式存储和SSD这几个市场规模大,规模增速快的细分环节,开展精准招商,力求有所突破。建立液冷系统产业链,着力引进、培育高效节能的液冷系统,可通过与华为等已引进企业沟通,进一步引进液冷系统生产基地或研发相关生态。加强安全防护的产品和服务。借力安全靶场和信创等当前良好的发展基础,继续着力发展具有自主可控能力的安全防护企业,形成产品和服务。

2.中游优势领域创一流

巩固中游,发展算网建设与平台产业,推动算力产品化、标准化和商品化,比如三大运营商IDC服务,以及云计算人工智能计算、边缘计算、高性能计算、算力运营等新产业。推进算力中游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优先做大做强计算相关产业,不断提高算力在产业链中的比重。攻坚云服务开发、云操作系统、高性能、低时延网络等技术,在大数据的采集、存储、挖掘、交易、可视化、应用和安全等环节,突破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形成产业技术标准。聚焦人工智能关键算法、软硬件协同等关键领域,加大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应用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扩展AI软件应用行业和领域,推动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医疗健康、金融、交通、教育、安防等领域的应用,加强人工智能先进技术赋能工业软件应用创新,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向医疗诊断、药品研发创新应用等。强化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能融合,在数字产业、数字政务、数字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等领域打造一批自主共性关键技术与国际国家标准,研发具有自主产权的软硬件产品。培育和引进云计算大数据核心企业,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生态集群健康发展,打造完整的云计算大数据生态系统。

3.下游传统领域促升级

扩大算力产业下游,发展云服务、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北斗、网络安全等产业,打造数据驱动的东西部数字合作新生态。从需求侧着力发展数字化场景应用,激发释放各行各业使用算力的需求,推动算力下游产业拓链延链,不断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在智慧工业方面,进一步将应用领域从能矿、白酒、装备、电子、化工等行业扩展到制造业各方面,促进形成生产带动应用、应用刺激生产的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在电子商务领域,鼓励电商企业不断创新,支持建立行业电商、农村电商、创新型电商、跨境电商等新模式。智慧政务领域,完善升级“贵州政务云”平台,扩大智慧政务覆盖范围,深化数据汇聚和分析,依托数据改进提高政务服务质量。智慧农业领域,持续加强大数据赋能农业生产智能化,丰富智慧农业的应用场景和加强应用推广。智慧金融领域,鼓励国产数据库产品在银行和企业推广普及,加强智能征信应用和智能风控产品的创新开发。智慧医疗领域,推行医院智慧导诊、智慧院区和移动医护应用,加强医疗数据归集共享和开发利用,通过智能平台引导患者便捷就医,提高就医效率。智慧交通领域,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实现数据采集,平台实现交通智能研判和决策,实现交通的全域优化决策,提高民众交通出行体验。智慧教育领域,鼓励采用在线直播、在线录播授课、在线考试、线上互动答疑等方式进行授课,学生在线完成学习、提交作业。智慧能源领域,支持新能源电站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能源大数据应用,打通电力、新能源、煤炭、油气等能力平台,发展推广电力智能巡检、无人机智能勘探、无人机电力线路巡检等应用场景。

专栏5-1 智慧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工程

建设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一代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贵州省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中心平台、综合交通出行服务平台等数字化交通平台,加快推进智慧高速公路、智慧港航、智慧机场、智慧枢纽等试点项目,基本实现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

建设智慧水利基础设施:围绕贵州省两大流域、八大水系以及重点水利工程,加快打造“水利大脑”,实现物联网数据的汇聚与监控。推动全省小型水库大坝安全运行自动化监测监管,建成贵州省水利云视频中心。构建集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农村水利综合管理和电子政务等智能决策调度于一体,全国领先的水利信息化“云服务”体系。

建设智慧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分布式智能电网示范项目、数字化电厂。推动发电侧至用电侧全环节智能终端建设,实现对电厂、变电站、杆塔、输电导线、地下管廊的远程智能管理。推进一批智能配电改造升级示范区、高可靠性示范区、新型城镇化配电网示范区、现代农村电网示范县、综合能源示范村(镇)、新电气化示范、微电网示范区项目建设。

建设数字管网及油气网基础设施:地级城市加快建立和完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推进城镇污水收集管网、雨水管网、城市公共供水管网、地下综合管廊和油气管线智能化改造。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要素资源保障

加强能源、电力与数据中心建设规划的衔接,优先保障贵安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集群等国家布局的重大算力设施用电耗能需求以及对清洁能源的需要,实现数据中心绿色供能。探索建立电网和数网联动建设、协同运行新机制,做好数据中心配套电网项目规划和实施,预留电力容量,支持鼓励通过错峰供电、负载调整等方式保障数据中心用电供电问题,降低数据中心用电成本。启动算力保障基地国土资源配置规划研究,完善数据中心水资源供给措施,对符合相关规划的项目,在安排用地用水年度计划指标时重点保障。加强工作指导及项目评估,建立健全绿色数据中心评价体系和能源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加强对数据中心企业的单机架功率、单位效能、经济贡献等指标考核,提升数据中心对经济高质量的贡献。

(二)完善产业配套政策

科技计划和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向算力相关企业倾斜,重点培育、精准支持一批算力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建立数字经济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种子企业培育名录,强化动态管理,做好资源、人才、政策、市场对接等配套服务。梳理算力产业链图谱,精准招商引进和培育链长、链主、链员企业,推动上下游企业在本地落公司、用算力、留数据、留人才,实现“短链”延伸、“断链”连通,锚定打造“拆不散、带不走”的算力产业生态。引导企业主动开拓承接东部市场,促进空闲算力资源与东部地区企业进行存算供需对接,承接算力和数据服务。加大公共数据、行业数据和社会数据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强化授权使用和管理,推进互联互通,打破“数据孤岛”,共同合理使用数据,鼓励企业“用数赋能”“逐数兴业”。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

以市场为导向,发扬国企担当和激发民营经济活力,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算力保障基地建设。加大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新兴产业发展基金、绿色基金等国家级产业基金支持,组织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各部委信息化部门等项目扶持资金。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统筹省市各类专项资金,制定激励措施,加大对算力保障基地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创新适合核心基础数字产品企业发展的信贷产品,对以专利或著作权质押形式向商业银行贷款给予支持。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科技保险。省“四化”基金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东数西算子基金,活跃创业投资氛围。鼓励算力相关企业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或在新三板挂牌融资。

(四)激发数字创新活力

实施东数西算关键技术创新研发计划,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承担算力领域重大科技项目,鼓励将研究成果接续开展产业化应用,推动创新成果向产业转化落地。打造算力建设专业智库,吸引国家级和东部智库机构,形成服务算力发展的研究与交流平台。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关培训,培育数字化思维,提升数字化技能水平。培育和引进数字化人才,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精准对接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强化人才资源供给状况和流动趋势研判。完善数字经济人才住房、协助配偶工作安排、教育等人才政策。

(二)与其他国家枢纽节点及周边省市的关系

从空间地理上看,贵州枢纽节点在我国南方具备独特优势,贵州到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3个区域的直线距离分别约为1860公里、995公里、480公里,明显优于内蒙古、甘肃、宁夏等枢纽节点到上述3个区域的距离,由贵州枢纽节点为上述3个区域提供存储和算力服务更为合理。

因此,为了更好地支持开展“东数西算”示范工程,深化东西部算力协同,贵州枢纽节点未来应将长三角、澳港澳大湾区、成渝等3个区域作为开展存储和算力服务业务的首要方向,兼顾京津冀,同时积极服务于周边省市如湖南、云南、广西等地。

五、发展路径

(一)建设布局科学、创新引领的算力基础设施

1.推动资源科学布局

统筹增量数据中心建设。按照《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建设方案》,推进贵安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建立包含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城市数据中心和边缘计算中心在内的三个层次数据中心空间布局结构。加快存量数据中心结构优化。多措并举加快存量数据中心提质增效,淘汰落后产能。鼓励采用液冷、模块化电源、模块化机房等高效系统设计,光伏发电、余热回收等绿色节能措施,推动数据中心升级改造。推动面向应用的边缘计算节点布局。结合 5G、人工智能等技术运用,面向交通、教育、制造、城市管理等应用场景,充分利用通信机房、电力变电站等资源,在产业园区、大型厂区、商圈等需求集聚区建设集网络、存储、计算等资源于一体的边缘计算节点。构建多要素协同算力基础设施体系。聚焦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发展要求,全面推进云、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安全、算力、绿色等多种数字要素基础设施的布局,建成多要素协同算力设施。

专栏1-1 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工程

优化层次布局:统筹推进贵安国家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优化省内1+8+X层次布局空间结构。到2025年全省数据中心机架数确保80万架(400万台服务器),新建大型或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PUE≦1.2,贵安规模以上数据中心全部纳入“东数西算”管理范畴,有效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地区等地存算需求。加快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中国移动贵阳数据中心、中国联通贵安云数据中心、贵安腾讯七星数据中心、贵安华为云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的建成与投产。

打造多要素协同体系:聚焦工业互联网、医疗、交通、社会治理、金融等典型领域,基于行业典型场景需求,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多要素协同的云平台、算法平台、区块链平台、安全平台,以加快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运营全面支撑数字工业、数字医疗、数字交通、数字政务、数字金融等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凉都云数据资源池、贵阳大数据安全靶场、贵州省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建设项目、贵州南智云数据中心等多要素协同平台的落地及应用。

2.促进关键技术创新突破

云计算领域,集中力量突破弹性计算、资源监控管理与调度、安全控制管理等关键技术,发展容器、微内核、超融合等新型虚拟化技术。面向大规模数据处理、内存计算、科学计算等应用需求,提升超大规模分布式存储、计算资源的管理效率和能效管理水平。大数据领域,强化自主基础软硬件的底层支撑能力,建立大数据关键技术专利池,形成可靠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数据技术体系。依托大数据产业技术联盟、相关行业协会以及科研机构、高校,推动提升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通用技术水平,促进关键技术产业化。区块链领域,开展分布式计算、密码、软件可信等研究和应用工作,为打造原创性底层平台提供支撑。强化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加密算法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区块链技术创新和产业商业化夯实基础。算力网络和算网调度领域,开展关于多样性算力的能力评估体系、云边端算力高效协同调度能力和智能应用的敏捷构建方式等新型技术研究。创新云原生技术,结合分布式云原生方案实现更细粒度的资源和应用感知、敏捷管理及弹性调度,加快实现云、边多级异构算力以及多方算力的全局监控、统一管理及协同调度,面向应用提供一致的容器服务、编排支持、服务网格和微服务管理等。

3.聚焦产业建圈强链

加强“建圈”。积极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重点推动贵州与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形成跨区域大数据发展联动机制,构建大数据合作通道和若干链接枢纽,推动形成北接成渝、南连粤港澳的西南数字经济走廊,以大数据为纽带助推区域协调发展。以贵阳贵安为核心,加强东数西算试点,推动“贵州云服务基地+东部云服务市场”“贵州算力网络枢纽+东部算力资源需求”等合作模式,贵州省内其他区域结合地理位置接壤优势,加强跨区域的产业合作、算力服务统筹协调,辐射川、渝、滇、湘、桂等周边省市。加快强链。围绕贵阳贵安为中心,其他八个市(州)的特色行业级产业园区为载体,结合自身发展基础,赋能本地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服务数字化,加快补强补足数据中心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

专栏1-2 主要市(州)建圈强链建设工程

特色产业载体建设:

贵阳贵安、安顺、黔南、黔西南:以贵阳贵安的数据中心产业集聚发展为牵引,联动黔南云计算中心和 FAST 数据中心、黔西南数据灾备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打造集算力服务、数据服务及数据中心产业生态于一体的数据存算服务产业集群。安顺与贵阳贵安紧密结合,发挥与广州市东西部协作机制的作用,借力发展算力相关产业和推进装备制造业数字化。推进智慧社区建设。黔南服务广西省,与贵阳贵安优势互补,依托百鸟河数字小镇发展数据标准、数据渲染等数据加工产业,发展多领域平台经济;黔西南服务广西省、云南省,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产业。

遵义、毕节、六盘水:衔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点发展智能终端、物联网、北斗应用、平台经济等。遵义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依托原有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基础,进一步发展智能终端、物联网产业。毕节、六盘水重点加快推进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高能矿产业的智能化水平,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两化融合,打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

铜仁、黔东南:整合当地优势资源,壮大电子信息产业、电子商务等产业,促进发展县域数字经济。铜仁侧重平台经济发展,扩展数据价值变现场景化应用,如网络货运、网络直播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场景。黔东南重点发展智慧旅游、数字内容制作以及深化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和社会治理等深度融合。

(二)建设高速泛在、安全可靠的配套基础设施

1.提升网络基础设施

建设贵安集群至全国其他枢纽节点数据中心集群的直联链路,形成高速的骨干传输网。包括至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粤港澳、甘肃、宁夏、内蒙等区域,形成跨集群互联互通;集群内数据中心采用光纤直联,实现集群内部互联互通;建设贵安集群至全省其他城市边缘数据中心的直联链路。实现全光高速互联,国家级枢纽节点网络支持不低于1600GE的带宽扩展能力,网络可靠性达到99.9%以上。适时积极申建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落地贵安,提升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互联互通质量,优化数据中心跨网、跨地域数据交互,降低本地网络接入成本。建设网络质量监测平台,对贵州枢纽节点各核心数据中心,以及各地分散性数据中心进行全国范围内、覆盖各运营商网络的访问速度监控。

专栏2-1 算力网络互联互通建设工程

算力枢纽节点输送通道建设:推动贵州算力枢纽节点进入基础运营商网络架构核心层,将其打造为网络的数据汇聚中心和互联互通中心。力争建设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强化交换中心对内对外的数据交换功能。有序推进各运营商骨干传送网、数据中心IDC网络、IDC DPI安全系统等扩容工程,扩展基础带宽资源,强化算力网络保障,支持平滑演进到5G、大数据等场景的大容量传送链路。建设网络互联基础业务和网络质量检测、新技术新业务部署的综合化平台,实现“一点接入,多点连通”,持续优化网络性能。

算力枢纽节点高速直连网络建设:建设贵安集群内部直连网络,实现单向时延在5毫秒以内。建设贵安集群至各市(州)城市数据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直连网络,实现单向时延在10毫秒以内。建设至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枢纽以及周边省份数据中心直连网络,力争单向时延在20毫秒以内。建设至京津冀、内蒙古、甘肃、宁夏枢纽直连网络,力争单向时延在30毫秒以内,实现东数西算各大枢纽节点间的算力网络及算力调度平台的高速互联。

2.加强电力基础设施配套

探索建立电力网和数据网联动建设、协同运行新机制,推动电网公司和集群数据中心形成绿色协同机制。支持鼓励电网公司以参股等方式实质性参与数据中心集群建设,统筹电网和数网两张网整体布局,通过错峰供电、负载调整等方式保障数据中心用电供电问题,同步规划预留电力容量,降低数据中心用电成本。推动数据中心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支持数据中心集群配套绿氢等可再生能源电站,扩大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范围,鼓励数据中心企业参与可再生能源市场交易。在用电负荷大、新能源条件好的数据中心项目,支持配套分布式电源开发建设和就近接入消纳,结合增量配电网等工作,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供电建设。

(三)构建绿色高效、安全可控的算力运营体系

1.推进用能绿色化和高效率

加强对存量数据中心的改造提升,推动数据中心采用高效节能冷却系统,提高数据中心智能化管理运维水平。推动存量“老旧小散”数据中心技术改造,向绿色集约型数据中心升级,有序腾退平均上架率低、规模小、设备老旧、效益差的落后数据中心。支持鼓励数据中心在屋顶和楼宇外立面建设分布式光伏系统,提高数据中心绿色化水平。推广数据中心采用以液冷为主、风冷为辅、风液结合的高效制冷方式。鼓励数据中心采用余热回收利用技术将数据中心的热量进行采集并用于办公区和周边区域的住宅、医院、酒店等用热单位的供暖。探索采用分布式供能、市电直供、高压直流供电、模块化不间断电源等多种技术手段,提高能效水平。鼓励采用模块化机房以及虚拟化、云化IT资源等高效系统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动力环境系统与IT设备运行状态的精准适配。鼓励研发采用AI动态能效调优技术,实现能耗与IT负载、气候条件、设备运行等数据中心状态条件的运行优化控制。鼓励采用高效辅助系统和其他节能设备,包括储能电池管理、能效环境集成监控、高效照明等。加强数据中心用能监测,探索建立贵州省数据中心在线监测平台,支持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数据中心绿色等级评价、服务能力评价、运维人员培训、PUE测试等服务。鼓励数据中心企业参与绿色电力交易、认购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等方式,逐年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

专栏3-1 全省能源综合管控系统建设工程

能源管控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全省数据中心能源综合管理监测系统,对各项能源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准确直观地把握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状态;通过用能分析模型,发现生产用能过程中的漏损和节能潜力,实现节能降耗。建立贵州省范围内数据中心能耗年度审查评价的机制,对不符合政策要求的存量高能耗、低效益的中小数据中心限期整改甚至关停。优先面向超大型数据中心推广能源信息化管控系统,加强业务创新及技术创新,大力推进数据中心节能增效。以贵州金元贵安新区能源大数据产业基地、华为贵安云数据中心极智节能示范项目等绿色节能数据中心项目为典范,打造一批绿色高效的数据中心园区。

2.坚持集约均衡建设

对一体化大数据中心集群体系的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常态化监管。建立数据中心建设、运营评估监管机制,推动完善新建数据中心审核标准化流程,持续迭代投产数据中心运营评估体系,重点针对上架率、集约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实现数据中心布局科学、运营高效,杜绝无序建设和低水平经营,推动省内及东西部区域算力坚持集约化、规模化建设方向,提升算力使用率,提升算效比。

3.增强安全可控能力

支持运用自主可控的软硬件设备,建立数据安全靶场,强化数据安全支撑。加强培育发展数据中心相关硬件制造产业,大力发展大数据关键软件产业,鼓励采用鲲鹏芯片等国内自主创新、安全可信的软硬件产品,提升自主可控率。构建动态数据安全防御体系,建立大数据安全综合防护体系,实施数据产业、重要信息系统监管,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全面提升大数据安全综合防御能力。构建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推进核心技术与安全的融合应用,建立贯穿管理、技术与运营的大数据安全机制,实现面向基础网络、数据中心、云平台、数据、应用的一体化协同安全保障措施。

专栏3-2 数据安全示范建设重点工程

数据安全重点项目建设:以数字孪生城市靶场、大数据安全数据中心、网络身份认证基础设施、车路协同测试靶场、大数据应用测评中心、网络空间测绘信息图谱等为基础,构建动态数据安全防御体系,建立大数据安全综合防护体系,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全面提升大数据安全综合防御能力。建设“东数西算”贵州节点“数盾”安全体系,构建协同安全保障体系,在数据资源安全防护、在线业务安全、数据交易、数据要素市场化、云安全底座、威胁检测与协调指挥等方面全面构建安全防护体系。

自主可控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项目,构建以软硬件一体化自主可控区块链基础设施平台和区块链云算力枢纽。加快中国联通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贵州枢纽节点算力自主可控示范项目建设,使用自主可控芯片、数据库、中间件、大数据分析平台等软硬件设备,建成全栈自主可控云算力平台。

(四)搭建特色鲜明、普惠开放的算力服务平台

1.建设贵州算力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面向全国的算力运营调度服务中心,搭建算力公共服务平台,支持省内优质算力提供商提升算力服务输出能力,打造全国算力应用创新样板。构建宏中微观一体化的“算力决策大脑”。以决策为主题,打通决策数据感知、分析、研判和执行各环节,重点面向宏观经济、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处置需求和调度指挥提供智能支撑。打造贵州特色分明的算力行业大脑。重点围绕能源、工业、商贸、交通、文旅、健康等领域,建成7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行业算力应用示范平台,围绕人、企、车、事、物、地等对象构建数据底层整合打通的行业数据综合治理体系,以数据链带动产业链,促进数据融合型产业创新发展,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开展“算力城市大脑”通用平台建设。加快建设数智贵阳、智慧毕节、智慧铜仁、智慧盘州、智慧凯里、智慧遵义、智慧安顺、智慧兴义、智慧都匀,搭建块数据城市综合服务平台,为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提供解决方案,打造城市算力底座,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加强与周边省市的算力协同。保障周边省份算力服务,创新存储和算力资源产品,激发本地及周边计算需求,逐步探索推进贵州与周边省市数据中心和算力资源的互联互通和跨域调度,结合国家重点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以面向中小企业的普惠型人工智能公共服务为核心定位,围绕算力和数据两大核心要素资源,面向本省、周边和全国开展算力服务。

专栏4-1 算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构建“179”算力公共服务体系:“1”是以一体化的“决策大脑”为核心,建立传统预测与复杂性预测、行为预测和时空预测等相结合的预测预警和风险识别平台,打通决策数据感知、分析、研判和执行各环节,完善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和服务能力。“7”是重点打造工业云、文旅云、能源云、商贸云、交通云、人才云、健康云7大行业云平台,促进大数据在各行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围绕人、企、车、事、物、地等对象构建数据底层整合打通的行业数据综合治理体系,以数据链带动产业链,推动数据融合型产业创新发展。“9”是加快建设数智贵阳、智慧毕节、智慧铜仁、智慧盘州、智慧凯里、智慧遵义、智慧安顺、智慧兴义、智慧都匀9大城市综合服务平台,汇聚政府和社会数据,创新构建城市“数脑”,实现政府治理“一屏统揽、一网统管”。

2.面向场景打造算力一体化解决方案

根据东部企业的不同需求,重点探索东数西算、东数西存、东数西训、东数西渲4大场景,分级分类部署算力资源,统筹各类算力需求,帮助东部企业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在东数西算场景下,面向东部地区提供后台数据加工、数据清洗、大数据挖掘与离线分析等算力服务,承接外部行业的互联网行为分析、位置分析、行程大数据计算等算力密集型业务。在东数西存场景下,面向东部地区提供数据共享、数据存储备份等算力服务,承接外部行业公司内部日志、温冷数据存储等实时性要求低的算力存储型业务。在东数西训场景下,建设“东数西算”人工智能大模型预训练服务中心,提供逻辑性强、完整度高、回复速度快的AI智能算法模型训练等算力密集型业务,逐步从硬件资源向应用转变,以大模型训练等应用吸引东部数据向贵州流动。在东数西渲场景下,承接图像标注、语音标注、文本标注、视频标注等标识业务,为影视后期制作提供图像渲染服务。着力延伸数据中心下游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数据清洗、加工、分析等服务。

3.壮大贵阳大数据交易所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等文件部署,依托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培育壮大数据交易。推动发展算力交易,支持算力提供商、算力增值服务商开展各类算力交易服务,在智能匹配、算法推荐、需求发布、竞价撮合、交易存证等方面联动发展,促进算力资源普及应用。探索新型数据交易模式,构建新型数据交易运营机制,强化对数据交易场所的信任增强和监管注入,创造更为安全有序的场内交易环境。做大做强数据流通交易中心,围绕数据资源产品、数据服务产品、数据权益产品、数据公益产品等,探索推出成本定价、收益定价、股权定价等交易模式。围绕金融征信、医疗健康、交通出行、互联网营销等领域,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贵州特色的数据服务商,为数据供需双方提供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开发应用,以及数据资产合规化、标准化、增值化等专业化服务,提升数据要素市场的活力和效率。开展数据交易评估认证并加强数据交易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成立类似于会计师事务所的数据交易第三方评估咨询机构,实现对数据交易机构专业资质、数据质量、安全能力的第三方评估认证。探索在其他省市设立评估认证机构,推动形成数据交易评估认证产业,构建诚信、互信、可信的交易生态,提升数据交易效率,降低数据交易成本,加强交易行业诚信自律,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建立数据交易争议仲裁机制,有效解决数据交易过程中出现的交易纠纷。

专栏4-2 培育大数据产业建设工程

国家数据生成要素流通核心枢纽建设:以“贵州省数据流通交易服务中心+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搭建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推进遵义、毕节、六盘水、兴义、安顺、凯里、铜仁、都匀、大地8大市级数据仓建设,加快经济建设、道路交通、教育科技、环境资源、地理空间、民生服务、气候气象、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数据专区迭代升级,实现重点地市级产业数据仓、重点领域数据仓全覆盖,形成产业数据仓体系。

(五)培育龙头汇聚、价值引领的算力产业生态

1.上游核心领域快速发展

发展算力,着眼于产业,沿着算力上中下游梳理产业链图谱,锻长板、补短板、强弱项。拓展上游,发展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硬件产业。优先发展对GDP拉动效果好的服务器制造,推动浪潮、鲲鹏等建立本地化产业生态,带动加快建立服务器及其核心部件的制造链,推动形成“本地部件生产——本地服务器整机生产基地——贵安数据中心集群”的供应链,实现服务器相关产业链本地化自供给。积极构建存储设备产业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面向HDD、分布式存储和SSD这几个市场规模大,规模增速快的细分环节,开展精准招商,力求有所突破。建立液冷系统产业链,着力引进、培育高效节能的液冷系统,可通过与华为等已引进企业沟通,进一步引进液冷系统生产基地或研发相关生态。加强安全防护的产品和服务。借力安全靶场和信创等当前良好的发展基础,继续着力发展具有自主可控能力的安全防护企业,形成产品和服务。

2.中游优势领域创一流

巩固中游,发展算网建设与平台产业,推动算力产品化、标准化和商品化,比如三大运营商IDC服务,以及云计算人工智能计算、边缘计算、高性能计算、算力运营等新产业。推进算力中游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优先做大做强计算相关产业,不断提高算力在产业链中的比重。攻坚云服务开发、云操作系统、高性能、低时延网络等技术,在大数据的采集、存储、挖掘、交易、可视化、应用和安全等环节,突破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形成产业技术标准。聚焦人工智能关键算法、软硬件协同等关键领域,加大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应用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扩展AI软件应用行业和领域,推动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医疗健康、金融、交通、教育、安防等领域的应用,加强人工智能先进技术赋能工业软件应用创新,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向医疗诊断、药品研发创新应用等。强化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能融合,在数字产业、数字政务、数字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等领域打造一批自主共性关键技术与国际国家标准,研发具有自主产权的软硬件产品。培育和引进云计算大数据核心企业,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生态集群健康发展,打造完整的云计算大数据生态系统。

3.下游传统领域促升级

扩大算力产业下游,发展云服务、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北斗、网络安全等产业,打造数据驱动的东西部数字合作新生态。从需求侧着力发展数字化场景应用,激发释放各行各业使用算力的需求,推动算力下游产业拓链延链,不断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在智慧工业方面,进一步将应用领域从能矿、白酒、装备、电子、化工等行业扩展到制造业各方面,促进形成生产带动应用、应用刺激生产的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在电子商务领域,鼓励电商企业不断创新,支持建立行业电商、农村电商、创新型电商、跨境电商等新模式。智慧政务领域,完善升级“贵州政务云”平台,扩大智慧政务覆盖范围,深化数据汇聚和分析,依托数据改进提高政务服务质量。智慧农业领域,持续加强大数据赋能农业生产智能化,丰富智慧农业的应用场景和加强应用推广。智慧金融领域,鼓励国产数据库产品在银行和企业推广普及,加强智能征信应用和智能风控产品的创新开发。智慧医疗领域,推行医院智慧导诊、智慧院区和移动医护应用,加强医疗数据归集共享和开发利用,通过智能平台引导患者便捷就医,提高就医效率。智慧交通领域,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实现数据采集,平台实现交通智能研判和决策,实现交通的全域优化决策,提高民众交通出行体验。智慧教育领域,鼓励采用在线直播、在线录播授课、在线考试、线上互动答疑等方式进行授课,学生在线完成学习、提交作业。智慧能源领域,支持新能源电站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能源大数据应用,打通电力、新能源、煤炭、油气等能力平台,发展推广电力智能巡检、无人机智能勘探、无人机电力线路巡检等应用场景。

专栏5-1 智慧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工程

建设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一代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贵州省交通运输应急指挥中心平台、综合交通出行服务平台等数字化交通平台,加快推进智慧高速公路、智慧港航、智慧机场、智慧枢纽等试点项目,基本实现重要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

建设智慧水利基础设施:围绕贵州省两大流域、八大水系以及重点水利工程,加快打造“水利大脑”,实现物联网数据的汇聚与监控。推动全省小型水库大坝安全运行自动化监测监管,建成贵州省水利云视频中心。构建集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农村水利综合管理和电子政务等智能决策调度于一体,全国领先的水利信息化“云服务”体系。

建设智慧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分布式智能电网示范项目、数字化电厂。推动发电侧至用电侧全环节智能终端建设,实现对电厂、变电站、杆塔、输电导线、地下管廊的远程智能管理。推进一批智能配电改造升级示范区、高可靠性示范区、新型城镇化配电网示范区、现代农村电网示范县、综合能源示范村(镇)、新电气化示范、微电网示范区项目建设。

建设数字管网及油气网基础设施:地级城市加快建立和完善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推进城镇污水收集管网、雨水管网、城市公共供水管网、地下综合管廊和油气管线智能化改造。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要素资源保障

加强能源、电力与数据中心建设规划的衔接,优先保障贵安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集群等国家布局的重大算力设施用电耗能需求以及对清洁能源的需要,实现数据中心绿色供能。探索建立电网和数网联动建设、协同运行新机制,做好数据中心配套电网项目规划和实施,预留电力容量,支持鼓励通过错峰供电、负载调整等方式保障数据中心用电供电问题,降低数据中心用电成本。启动算力保障基地国土资源配置规划研究,完善数据中心水资源供给措施,对符合相关规划的项目,在安排用地用水年度计划指标时重点保障。加强工作指导及项目评估,建立健全绿色数据中心评价体系和能源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加强对数据中心企业的单机架功率、单位效能、经济贡献等指标考核,提升数据中心对经济高质量的贡献。

(二)完善产业配套政策

科技计划和中小企业支持政策向算力相关企业倾斜,重点培育、精准支持一批算力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建立数字经济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种子企业培育名录,强化动态管理,做好资源、人才、政策、市场对接等配套服务。梳理算力产业链图谱,精准招商引进和培育链长、链主、链员企业,推动上下游企业在本地落公司、用算力、留数据、留人才,实现“短链”延伸、“断链”连通,锚定打造“拆不散、带不走”的算力产业生态。引导企业主动开拓承接东部市场,促进空闲算力资源与东部地区企业进行存算供需对接,承接算力和数据服务。加大公共数据、行业数据和社会数据开放共享和开发利用,强化授权使用和管理,推进互联互通,打破“数据孤岛”,共同合理使用数据,鼓励企业“用数赋能”“逐数兴业”。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

以市场为导向,发扬国企担当和激发民营经济活力,鼓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算力保障基地建设。加大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新兴产业发展基金、绿色基金等国家级产业基金支持,组织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各部委信息化部门等项目扶持资金。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充分释放政策红利。统筹省市各类专项资金,制定激励措施,加大对算力保障基地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创新适合核心基础数字产品企业发展的信贷产品,对以专利或著作权质押形式向商业银行贷款给予支持。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科技保险。省“四化”基金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东数西算子基金,活跃创业投资氛围。鼓励算力相关企业在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或在新三板挂牌融资。

(四)激发数字创新活力

实施东数西算关键技术创新研发计划,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承担算力领域重大科技项目,鼓励将研究成果接续开展产业化应用,推动创新成果向产业转化落地。打造算力建设专业智库,吸引国家级和东部智库机构,形成服务算力发展的研究与交流平台。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关培训,培育数字化思维,提升数字化技能水平。培育和引进数字化人才,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精准对接重点领域人才需求,强化人才资源供给状况和流动趋势研判。完善数字经济人才住房、协助配偶工作安排、教育等人才政策。

重点项目清单

贵州省大数据局印发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建设规划

东数西算产业链图谱

贵州省大数据局印发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建设规划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