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新质生产力”与媒体行业的结合点与突破口有哪些?
【慧聪广电网】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首要任务。
新质生产力是近年来兴起的概念,主要指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生产力的提升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新质生产力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的方式和劳动的形态,人们通过创造性劳动,不断地创造价值并提升生产效率。媒体行业也正在经历新质生产力的赋能升级过程。
媒体行业与“新质生产力”结合:人们正身处其中
过去十年来,媒体行业频繁经历迭代更新,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媒体、VR/AR等,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可视性、全球性等特点,极大地方便了人们获取信息、传播思想和交流互动等活动,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递信息的方式。
通过社交媒体,个人可以随时随地地发布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经历,与他人沟通互动;通过视频直播等方式,人们可以直观地了解感兴趣的事物,比如旅游景点、演唱会、现场讲座等;而移动媒体则更加方便了人们的对信息的获取和处理。
新质生产力与新媒体的结合,为新质生产力的运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比如,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的生产组织,实现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使用,可以更加精准地预测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计划等;而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的广泛应用,则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到消费者的需求状况,提高产品的质量、口感、服务等。
在这方面,新媒体与新质生产力所组成的“新型生产力”,不仅在传统消费领域表现出广泛的应用场景,而且在新兴的技术领域,如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也有着巨大的潜力。
传统的生产方式和媒体传播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我们正身处其中,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将会迎来一个更加高效、智能、开放的时代。
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机遇:媒体行业站在新一代技术的起点
问及新质生产力在媒体行业中的机遇,德邦半导体产业混合基金经理雷涛表示,“新质生产力”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新”在四个维度:新劳动者、新劳动对象、新劳动工具、新型基础设施。雷涛表示,2024年以来,很多“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的公司已呈现出恢复高速增长的态势,例如半导体的存储领域、消费电子的国产手机供应链、通信的光模块、计算机的服务器产业链和传媒的短剧游戏和院线等。目前已站在以AI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周期的起点,这将为“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带来新一轮增长周期。
银华基金ETF业务总监王帅则认为,“新质生产力”板块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氢能产业、人工智能、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未来产业,长期来看“新质生产力”在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能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中央大力扶植的产业政策中心,其概念也仍可能再度加码、继续扩散,但短期也要警惕拥挤度过高、注意过热风险。
人工智能技术持续释放新闻媒体的生产力
2023年10月26日,澎湃新闻推出24小时直播频道π24H live,聚合更多外部资源,适配不断涌现的数字技术与新场景,意图开创媒体深度融合实践新空间,培育新型主流媒体的新质生产力,以应对智能时代的挑战与考验。
澎湃新闻常务副总编辑夏正玉、澎湃新闻首席评论员李勤余在《新型主流媒体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四个突破口》一文中提到:技术的增强和升级,可以帮助劳动者到达过去不曾到达的新领域与新境界,在媒体的内容生产领域也不例外。
他们认为,澎湃新闻在智能时代的传播生态中面临着双重挑战:首先,智能时代的“视频化生存”已成为人类生活的日常状态,在人员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澎湃新闻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技术赋能拓展新型主流媒体影响力施展场景?其次,图像媒介拥有不同于文字媒介的虚拟性,在其不断冲击新闻准确性和权威性的大背景下,澎湃新闻应如何重构人、技术与媒介之间的信任关系与价值关系,让主流声音全程全时在线?
澎湃新闻24小时直播频道以新技术为突破口,打造了“真人+数字虚拟人主持”“AI+4K高清”等互联网轻型直播形式,依靠有限的软硬件条件实现多点位、全天候的新闻报道,重新定义AI时代的移动互联直播。
从澎湃新闻推出的多个直播栏目来看,采编人员可以通过生成式AI设计、创造“数字人”,从而实现一键式、自动化的新闻播报。基于上海名专栏澎湃早晚报打造的《早餐湃》《晚安湃》,以及牛市早报、每日收盘、文化日历、体坛白话、夜读等栏目,被直接转化为视频与直播,基本覆盖全天候信息,在最大程度上释放了采编力量,对现有资源进行了最优化配置。
另一方面,当下,传统电视直播固有的单一架构优势正逐渐减弱,而移动平台开始占据更多的直播市场份额,其中就包括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慢直播”这一传播方式打破了物理空间的时空界限,极大地增强了体验感、临界感,能够通过评论区与其他观众实时交流和互动,产生情感共鸣,并获得情感能量。
更重要的是,传统的视频直播在仅依靠一家之力情况下,难以保持长效运行。直播话题的关注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慢直播”的形式可以连结多个直播主体,从而让新闻媒体以低成本得到高收益,裂变式地放大互动议题。
因此,澎湃新闻24小时直播频道在技术创新驱动下,开始打造慢直播的组合矩阵,开启与30家省市县级融媒、机构媒体的合作。由此,从“第一缕光”到“每日一城”再到“晚安中国”,从云上动物园到香山红叶,直播频道的内容和视野得到极大拓展。直播内容共享合作机制也打破了传统直播的单一视角,特色栏目“千里江山图”每天将镜头对准各地的大好河山,通过“慢直播”实现新闻直播的公开性、真实性、接近性,还给受众带来沉浸式的透明凝视,从而形成情感的共鸣与凝聚。
夏正玉、李勤余在文中总结到:澎湃新闻以π24H live为核心抓手拓展媒体深度融合实践新空间,培育新型主流媒体的新质生产力;以新技术为契机,重新定义AI时代的移动互联直播;以新IP为抓手,重塑主流声音的权威性与公信力;以新叙事为手段,实现新型主流媒体与社会公众的密切联系;以新架构为突破,构建开放合作的新型主流媒体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