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身入局,广电机构加速布局AIGC

慧聪广电网 2024-05-22 21:31 来源:广电独家

【慧聪广电网】对于广播电视作为“技术产业”的属性,从未像如今一般明确和显要。

今年春节一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工智能工作室便于2月23日揭牌成立。随后,广电圈迎来一波成立AIGC工作室的热潮,从省级台中的上海、北京、重庆、河南,到成都、中山等市级广电,纷纷成立AIGC融媒/创新工作室;湖南广电更是推出了人格化的AI导演“爱芒”。

躬身入局,被看作广电面对AIGC快速演进,尤其是SORA出现的一种快速回应。

随着OpenAI、Sora、Kimi等AI大模型与各类文本生成、文生视频工具的快速涌现,广电媒体在内容生产、传播方式上不断感受来自科技前沿的冲击。如何抓住AI的机遇,积极探索AIGC在媒体领域的创新应用?

近日,「广电独家」对话几家先发台,透析广电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及优势,现存困难及解决方案。

在他们对未来的打算中,隐隐可见作为主流媒体的广电在这股技术潮流中正在重新判断自己的身位,这对广电的发展路径无疑具备重大意义。

广电AIGC的三个方向:to B,to C,to G

总的来看,广电对AIGC的应用,可以粗略划分为to B、to C、to G三个方向。

在to B方面,AIGC已被应用于广电的内容制作、内容包装与内容审核(见表1),而这只是粗略拆分。事实上,当前AIGC在广电内容创制中的应用,早已走向全流程、全要素。

比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SMG生成式人工智能媒体融合创新工作室推出了应用集成工具——Scube(智媒魔方),涵盖生成稿件、智能翻译、视频剪辑、字幕生成等全套新闻制播服务体系。

据SMG技术中心(SMT)党委副书记、主任、总经理林云川介绍,这款产品之所以取名“cube”(魔方),正是因为集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媒体AI功能,可以产生无限组合想象的空间,“Scube是把原来这些已经在生产中实际应用、验证了多年的模块,再次整合展现在一个门户里。”

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台长陈祥也提到,AIGC已经普遍应用于台内视频生产——如“文生文”已逐渐应用于节目撰稿、拍摄脚本、分镜头生成等,“文生图”已应用于平面宣传、板式设计、风格创作等,“文生音频”在数字人交互、资讯播报、译制片、节目配乐等方面应用,“文生视频”已在短视频

宣传片及节目动画特效制作中有所显现。

芒果TV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卢海波也向「广电独家」强调,虽然同为人格化的产品,但爱芒不同于虚拟人小漾,它服务于全流程内容制作和生产,是“在节目制作和影视制作领域的新生产力”。

在to C和to G方向,广电AIGC的应用不约而同地集中于“大文旅”,且趋势十分明显。这既是广电对当下文旅热潮的一种回应,也反映了二者越发深厚的亲缘关系。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北京台搭建了AIGC互动体验专区。

在AI绘画体验区,通过图生图的AIGC应用,嘉宾及观众在触摸屏上简单勾勒轮廓,即可生成高质量国画风格山水画卷;

在动画体验区,通过AI模型转绘等技术将实景转绘为动漫风格,实时捕捉观众面部特征即可生成观众自有动画形象视频,打卡天坛、鸟巢、首钢园区等北京地标。

北京台还将发力推动“AIGC+沉浸式体验”“AIGC+展览展示”“AIGC+文旅互动”等场景应用,提供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与交互。

重庆台AIGC应用于文旅的动作更为明显:在今年的川渝春晚中,创作团队利用微缩景观合成、CG流体解算、裸眼3D、AI特效合成等数字技术,对大足石刻、川渝熊猫、铜梁水龙等特色文旅资源进行了创意呈现;

新媒体系列报道中的“解锁川渝文物新玩法”,运用了AI语音和动漫技术将文物进行了拟人化;重庆卫视推出“AI看新重庆”;

在《迎新春无人机灯光秀》《主持人看新重庆》《谢谢你来了》《诗行长江》等全媒体品牌活动、节目中,融入AI音乐、AI视频、AI动画等技术手段;

全新的2024《鸟瞰新重庆》将由新成立的重庆广电8K工作室采用8K超高清技术进行拍摄,以“8K+AI”的技术呈现形式。

成都台以AI技术创制的AI音乐、AI视效、AI动画等产品,已先后运用在人文纪录片《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之《青城山—都江堰》、《蜀·风流人物》之《司马相如》与科幻纪录片《科幻之都》、系列人物纪录片《回乡种地的年轻人》等作品中。

另外,今年龙年春节期间,其推出的AI短视频《花样过大年花花邀你来成都耍》成功“出圈”。

成都台文体旅中心还推出了首部AI系列川剧故事动画片《芙蓉花仙》。

在文旅领域,to G应用正被寄予商业化的厚望。虽然并未明确指出,但各家希望通过AIGC或其他AI能力的输出获取增值空间的愿望是可预估的。

例如,湖南广电正在打造一个全新的数字文博大品牌,从3D数字采集、文博AI“二创”等两方面进行产业整合。前者专门服务博物馆,意在通过AIGC解决文物目前因激光扫描和建模导致的高成本、低时效问题;后者则更面向消费市场,将文物、文博中的审美元素、艺术元素提取出来,以“二创”元素库的方式向机构或用户提供授权素材,实现快速交易。

此外,在to C端,北京台推出了“AI视频互动小程序”,湖南台则上线了“AI角色对话功能”。虽然目前此类应用看上去仍像用户入门AI的娱乐功能,但在精准个性定制、收集用户反馈、提升用户体验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价值。

毕竟,内容创作行业最大的挑战就是创作的成功率方法论问题,当感知到用户到底对什么更有真情实感,才能真正助力内容创作打破天花板。

广电研发AIGC的难度:资金问题、人才问题、技术问题

广电并非纯技术团队,研发AIGC的难度有目共睹。资金问题、人才问题、技术问题(输出的质量与精度问题),是出现最多的几个关键词。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曾义将其概括为“高、低、快、慢”——门槛“高”,是搭建自有平台成本高;门槛“低”,则是普通人快速产出之后主流媒体应何为;“快”是一哄而上之后的一地鸡毛;“慢”则是落后于人的担忧。

产学研用,是广电机构普遍的解决方案。直面资金、人才、技术等难题,也是各台成立人工智能工作室,推行合作共建的深层背景。

这其中,又有三条典型路线:一是已经具备了成熟的技术团队或有运营多年的台属技术公司;二是与大模型公司深入合作、共创共建,在过程中培养自有人才;三是选择依托业已打造成熟的新媒体产品及其团队进行转型(见表2)。

当中自然有发展程度的不同,但选择将“联合”作为主要发展路径却是殊途同归。在先进技术的语境下,广电正在深度体悟互联网时代的“共创”逻辑。

共创共建、培育人才,其中不乏广电解放体制机制的新做法。

陈祥指出,北京台将通过业务驱动,“对提示词、智能剪辑、智能作曲等应用进行定向技能培训”,培养专业人才队伍。还将通过实验室共建,“重点加强培养一批能够基于特定应用模型微调训练的工程师和搭建并行系统的工程师”,锻炼自有的AI人才队伍。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李鹏指出,将“把技术创新能力最强、最有行业竞争力、拥有最多优秀技术人才的重庆广电数字技术公司整体并入第1眼新闻”。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视听节目传播委员会副会长、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教授、中山广播电视台原台长陈锦霞透露,将通过“以赛代练”的竞技模式“借蛋孵鸡”,快速提升团队整体技术实力;此外,还将通过控股等模式,通过打破岗位和待遇“天花板”的方式,吸引人才。

各种层面的共建、合作,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广电发力AIGC的通行做法。

今年3月,湖南台旗下达晨财智完成对视频大模型公司爱诗科技A1轮融资领投,资金主要用于公司底层大模型技术研发及团队搭建。

林云川告诉「广电独家」,上海广播电视台正在携手多家头部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共同建立“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应用产业联盟”。

另据曾义透露,今年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期间,中广联合会城市台委员会召开了“媒体+”高质量发展交流分享会,与会50余家城市台达成“抱团”共识。分享会上,汇聚了成都台、武汉台、南京台等30余家城市台的“万千气象AI中国”AIGC创新应用行动计划正式启动,各台在共同推出全国首个同名系列城市主题AI宣传片的同时,也相约携手探索“AI+”媒体多元应用场景。

广电进入AIGC具备显著优势:意识形态、产业发展、技术运用

爱芒的形象来源于湖南卫视和芒果TV几十位优秀制片人的相貌合成,正因依托于优秀的创作人训练自己的大模型,“他们身上的经验与智慧在网络上是爬取不到的”,卢海波说,“我们把湖南广电最好的内容基因喂养给它,会更快地训练出最好的垂类大模型。”

在我们此次对话的对象中,北京台拥有国内第一家开播的8K超高清试验频道“京8”,中山台推出的4K高清电视制作分发平台建设方案,则是我国首个地市级广播电视4K高清电视制作分发平台建设方案。

规模庞大、类型多样、精品创制的广电媒资数据具有深度开发价值,“提前卡好了数据占位”,陈祥说道。

“以前我们说内容为王、渠道为王,在AIGC时代,更加上了数据为王这个核心单元。”林云川告诉「广电独家」,“我们恰恰拥有最符合主流价值观需求、最高质量的媒体内容数据,这些是绝佳的训练素材,也是我们在AIGC领域的发展利器。”

基于海量的内容数据与场景机会,广电进入AIGC具备显著优势:第一,“根正苗红”,能训练出符合主流价值观的视频垂类模型;第二,自给自足,能做出符合精品视频应用需求的垂类模型;第三,可管可控,能够在技术伦理和规范之内进行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涵盖了意识形态、产业发展、技术运用等三个层面,这是广电的新机遇。

广电平台运营及内容创作具备特殊性,AIGC训练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匹配这些特殊性,最终演变为真正的优势。

文学评估、演员选角、一键定妆、二创视频,“我们做的每一样内容、每一项技术研发都有实际用途,是能够得到业务快速验证和数据支撑的。”卢海波告诉「广电独家」,单就爱芒在《我们仨》中的能力,团队基于产品团队和导演团队多轮面对面的访谈,花了大概两个月打造。

跳出节目,爱芒的学习数据来源于广泛的平台节目。“理论上,爱芒了解我们的每一个节目,只是在不同应用场景下会调用不同的数据集。此外,我们还会针对每档节目,甚至每一期,对模型训练数据进行定向强化。”

采用北京台的高质量视音频数据去作模型训练,是BRTV融媒跨模态生成模型的优势所在,陈祥认为,这对于跨模态模型训练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智能化生成的视频质量会更高、更接近专业级标准。”此外,在模型的训练和调优过程中,北京台还将结合自有节目调性进行模型调校,“力求实现供需匹配”。

针对特殊场景专门训练,投喂特殊的数据样本,不断调优,为我所用,已经成为广电训练AIGC的普遍作法,“否则,一个经常会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模型,是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生产效益的。”林云川说。

信息不真实、不准确、滥用,针对AIGC可能给新闻传播伦理带来的巨大挑战,陈祥也透露,北京台即将出台《北京广播电视人工智能应用规范》,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北京广播电视台的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并对人工智能应用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进一步规范AIGC内容制作、审查、传播及版权保护等。

“我们广电台的导演、编剧,对于影像叙事、画面美感、音乐的把控和应用是经过长期训练的,有较强的专业度。”更为关键的是,曾义认为,“面临人工智能可能导致假新闻泛滥和道德伦理的巨大挑战,广电机构的记者、编辑等组成的新闻团队也是坚定和可靠的。”

广播电视因技术而兴”

AIGC带来的是根本性的融媒巨变。借AIGC之风,广电正在重构自己的生产流程,而在此流程上发出的每一个枝杈,都将带来新养分。

有的选择开放给用户。近期,芒果TV团队同事提出了“互动剧”,通过用户语音交互改变剧情,实现制作流程及观看过程的变化。通过用户干预生成视频,被命名为“基于用户的内容续写”,是湖南广电技术团队正在努力的一个方向。

有的选择开放能力给OGC、PGC和UGC。不久前,重庆广电两次邀请重庆部分互联网优质内容生产者和微短剧、网络剧生产企业进行座谈。双方将在AIGC等前沿技术应用层面合作发力,在短视频制作、网络剧生产等方面,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增添新的增长点、新动能。

有的选择开放给城市数字基座。中山台将探索本地“智媒体平台”的AI应用,通过支持重点社会经济民生项目推广、支持区域商家利用AIGC进行商业引流,给广电带来“创新应用场景”之下的经营收益。成都台也瞄准了深耕智慧城市,以云计算大数据为底座开展人工智能城市服务应用。

有的选择开放给广电和传媒同行。Scube就如同SMG的一次官宣,“上海广播电视台决定把用得好的AI产品拿出来和内容生产领域的同行分享,希望能够让Scube里的这些能力赋能整个内容生产行业。”此外,推动标准的建立,如发力传媒领域语料数据库的共建共享,推动数据处理工具的开发与维护,编制大模型传媒语料数据地方标准,发布传媒领域高质量语料数据集等,也在SMG的布局之中。

与互联网刚兴起时相比,无论传媒行业还是普罗大众,对AIGC的态度都更加开放,“AIGC+”正弥散于社会的各个领域。

曾义看到,和此前爆火的“元宇宙”相比,这一轮的人工智能发展浪潮更加“向实”。因此,在这场数字化转型中必须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在均等的机会面前,只有躬身入局,决不纸上谈兵,才能迎风起舞。”李鹏说道。

卢海波则认为,训练AIGC的目标是“让AI充满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危机感迟早会有,恐慌却毫无必要,“现在我们和AI是最佳的协作状态,如果人类不能把一个东西做到100分,也不可能用AI产出90分的东西。”

“这或许就是‘广播电视因技术而兴’吧。”陈锦霞说。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