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高质量的乡村运营?
【慧聪广电网】先建设后考虑运营的乡村普遍存在可持续发展难题。
一些乡村大力投入建设基础设施,修好了宽敞的道路、漂亮的广场,但却没有考虑到如何吸引产业入驻、如何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结果,这些设施发挥不了实际作用,反而成为了一种负担。
要实现高质量的乡村运营,需要从规划阶段就开始。
1
在乡村建设的规划中,首先要以农民为主体,与农民共生。通过与村集体经济合作,带动全体村民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从CCTV-13新闻频道报道过的墅丰村数字乡村建设案例来看。
华数及其生态合作伙伴与墅丰村村集体联合为村里的老人打造了一个“墅丰村智慧养老健康监测预警云平台”系统。
利用数字化物联网技术,通过前端智能手表数据与服务器云平台的实时数据连接,可以实现70周岁以上老人的实时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血糖等数据监测与日常采集;老人跌倒摔伤也会主动发送报警信号、传递实时状态与位置信息。
这个系统为村里的老人构建起安全、智慧、便捷的养老服务体系,带动了全体村民的参与,打造“农村全域智慧养老新模式”。
墅丰村还因此捧回了全国首张养老领域的数据资源持有权证书——墅丰村智慧养老云平台三维建模数据的产权证,将“数据”转化成了村集体的资产收益,实现了从三农数字产业“创新”到“创收”的里程碑。
在这个案例中,华数以全村老人为主体,为他们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和便利,调动了全体村民的参与,并且为村集体带来资产收益。这种“共生模式”在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将越来越凸显出极大的优势。
2
其次,在乡村建设的规划中,要关注“造血式”乡村增收。
“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 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普遍存在产业结构单一、附加值低等弊端,通过构建三产融合的乡创体系,实现“造血式”乡村增收为可持续运营提供了实现路径。
杭白菊是桐乡的传统特色优势农产品,华数为杭白菊打造了“地理标志+品牌+产业”培育模式,通过一块大屏实现杭白菊全产业链的“数据资源一张图”“生产经营一张网”“管理服务一朵云”,促进一二三产融合。
在种植管理上,应用边缘计算技术,通过布置在大棚里的智能传感器,采集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及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一旦发现异常就可指导农户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保证杭白菊的产量和品质。
在产业管理上,华数结合区块链追溯二维码为杭白菊配备了追溯系统。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过程24小时视频云监管。
消费者可实时查询与监管,确保杭白菊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保障公众消费和食品安全,助力提升品牌影响力。
在这个案例中,华数通过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促进乡村发展起自己的特色产业,加快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乡村有效并且可持续的“造血式”运营。
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运营的全程参与。除了规划和建设,建成后如何通过创新的营销手段吸引人才、资金和产业也是目前很多乡村普遍面临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