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滩观潮|不止于飞行,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链式效应”

慧聪广电网 2025-10-17 17:59 来源:互联网

北外滩观潮|不止于飞行,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链式效应”

东航飞机从机场腾空起飞。

上海浦东机场,一架东航客机在夜色中平稳起飞,飞向遥远的欧洲。这座曾经以“连接世界”为目标的航空枢纽,正悄然完成一场“硬核进化”。

今年7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国际及港澳台出发区实现24小时通关,成为全国最大空港口岸的新突破;8月,上海浦东、虹桥机场优化航站楼入口查验流程,仅保留防爆检测,取消人身和行李检查;9月,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2+6”项目群项目之一的旅客捷运系统一阶段项目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旅客捷运车辆新基地同步启用,该基地成为四期工程开工以来首个交付运营项目……

北外滩观潮|不止于飞行,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链式效应”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自2021年起举办的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以下简称“北外滩论坛”)陆续发布的理念和成果为上海航运中心建设提供了清晰的指引。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载体,上海航空枢纽正从简单的“连接”向高质量的“密织”转型,通过航线网络扩张、智慧中转体验和生态链式融合,构筑起一个面向未来的超级航空枢纽。

超级枢纽的进化:效率与网络的双重飞跃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是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中心的核心功能之一。立足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上海国际航空枢纽正全球密织“航线网络”。

仅2024年一年,上海机场服务航司新增10个航点、加密了19个、恢复了8个航线航班,特别是中远程航线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航线,其中,意大利威尼斯、法国马赛、巴林麦纳麦、俄罗斯喀山是全国首飞航线,枢纽网络覆盖全球48个国家的291个航点。

北外滩观潮|不止于飞行,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链式效应”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进入2025年,以上海为核心枢纽的东航持续拓展全球航线布局,今年以来已新开14条国际和地区航线。暑运期间,东航密集开通上海至哥本哈根、米兰、日内瓦、巴塞罗那等多条欧洲航线,进一步完善洲际网络。依托50余条国内快线和244条国际及地区航线,东航正以“往远处飞、往国际飞、往新兴市场飞”为战略导向,持续开拓东南亚、中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持续加密欧洲、澳洲、日韩等重点市场,积极构建“全球互联互通走廊”。

北外滩观潮|不止于飞行,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链式效应”

东航上海-哥本哈根航线首飞活动现场。

携手天合联盟成员,东航的航线网络已延伸至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超1000个目的地。这不仅是一条条航线的延伸,更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空中桥梁,让从“家门口”出发的全球通达成为现实。

 

北外滩观潮|不止于飞行,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链式效应”

东航上海-日内瓦航线首飞旅客。

枢纽是航网的核心节点,提升国际航空枢纽能级,不仅在于“飞得更远”,更需要让枢纽中转行程“转得更丝滑”。

北外滩观潮|不止于飞行,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链式效应”

 东航上海-巴塞罗那航线首航空乘合影。

今年6月,上海浦东机场“放大招”,一举发布八项新服务,直击国际中转旅客痛点。其中“中转最短衔接时间”尤为引人注目。据介绍,在中转衔接方面,浦东机场与海关、边检形成合力,共同压缩通关时间,为航司开发更多中转产品提供可能。浦东机场同步推出“国际、港澳台出发24小时通关”“中转无忧”“浦乐GO”“深夜驿站”“航延乐享”“失物速查”“爱宠同行”等服务,从智慧出行到贴心服务,从便捷中转到温馨关怀,以实际行动让每一位旅客出行都更加舒适、便捷、温暖,致力于把上海机场打造成为全球旅客中转首选地,为上海全力打造中国入境旅游第一站贡献力量。

北外滩观潮|不止于飞行,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链式效应”

浦东机场综合休息区。

2025年,东航作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主力军,以高效中转服务和创新产品体系,持续巩固并提升上海枢纽的全球竞争力。

数据显示,东航是浦东机场国际中转业务的核心支撑。2024年,东航在浦东机场完成国际中转旅客835.8万人次,占机场总量的80.9%;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至479.5万人次,同比增长26.8%,成为推动浦东枢纽国际中转量快速增长的关键力量。

北外滩观潮|不止于飞行,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链式效应”

浦东机场综合休息区。

为提升中转体验,东航积极整合政策与资源,依托“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推出中转酒店、专属休息室等配套服务,显著提升旅客满意度和服务黏性。

更值得一提的是,东航率先推出“空港通”跨机场联运服务,有效连接虹桥与浦东两大机场。该服务覆盖从13个国内城市经虹桥中转至51个国际航点的旅客,实现“一次值机、行李直挂”,并借助穿梭虹浦两场的市域机场联络线,进一步提升旅客的中转速度,真正实现“解放双手、高效中转”,进一步强化了上海作为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的辐射能级。

北外滩观潮|不止于飞行,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链式效应”

东航空港通服务柜台。

实现网络与效率双重“飞跃”的不仅仅是客运领域,货运领域的“硬核”实力也同样亮眼。今年3月,上海浦东机场创新性开展的国际中转“换单”模式,全球货代企业可以依托浦东机场丰富的国际航空枢纽网络和航班舱位资源,自行优化组合出入境航班,采用不同航司各自总运单相互衔接、快速换装货物的方式,实现货物在浦东机场“原进原出”高效中转,获得更加丰富灵活的航线航班选择,以及更加低廉的运输成本。另外,上海空运全链路数字化运行平台“空运通AviPort”集成了机场、海关、航司、货代等各方数据,首次在国内实现了空运信息的全链路贯通,有效降低了货代企业录入工作量,显著提升了通关效率。今年前7个月浦东机场国际中转货量大幅增长130%。

“航空 +” 生态革命:从理念碰撞到实践落地

自2023年起,随着全球民航业复苏势头的逐渐强劲,围绕“航空+”的市场探索也日益加深。在北外滩论坛的讨论桌上,“航空+文旅”“航空+会展”“航空+跨境贸易” 等话题的热议,推动了理念碰撞转化为合作意向,成为新业态萌发的 “孵化平台”。

北外滩观潮|不止于飞行,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链式效应”

东航国博号彩绘机。

东航与文博领域的跨界合作正开启“航空+文博”新范式,通过与上海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深度联动,打造出一系列具有示范意义的创新实践。东航与上海博物馆联合推出的“上博号”彩绘飞机,是全球首架以中国古代艺术为主题的“空中博物馆”,在跨洲航线上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长卷。与此同时,东航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打造的“国博号”主题彩绘机则被誉为国博的“第49个展厅”,机身绘以金色文物图案。两架博物馆彩绘机,都在执飞上海至法兰克福、伦敦、巴黎等多条国际航线,未来还将逐步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北外滩观潮|不止于飞行,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链式效应”

东航上博号彩绘机。

“航空+文博”合作不仅局限于空中展示,更延伸至地面场景——东航冠名了上海博物馆东馆第二特展厅,并与两家博物馆在文物运输、文旅发展、文化传播等方面展开系统合作,通过“博物馆优享”、联合文创、文物跨境运输保障等举措,有效推动“旅客”与“游客”身份的双向转换,构建起“航空+文旅”深度融合的生态模式。

北外滩观潮|不止于飞行,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链式效应”

东航冠名的上海博物馆东馆第二特展厅。

这一系列合作充分体现了东航作为“空中文化使者”的定位,以覆盖全球的航线网络和专业运输能力,为文物交流与文化传播搭建起安全、高效、广泛的桥梁,也为文博机构与航空企业协同创新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跨界融合样本。

东航在“航空+文旅”方面的尝试不止于此。今年6月,2025上海国际邮轮节开幕之际,东航联合爱达邮轮推出“飞阅上海,邮启东方”空水联运产品;7月,东航携手潮流文化品牌泡泡玛特打造的“DIMOO中泰建交50周年号”彩绘机成功首航等。

北外滩观潮|不止于飞行,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链式效应”

东航携手泡泡玛特打造的“DIMOO中泰建交50周年号”彩绘机。

在进一步深化“航空+”的模式中,跨航司的空铁联运新模式,通过扩大机场的辐射范围,让更多中小城市居民能够便捷地享受航空服务,有效释放了消费潜力。“以前从苏州到广州经上海中转时,要拖着行李赶飞机。如今通过东航的“高铁联订”服务,一个订单即可购买全程所需的机票和高铁票。更便捷的是,在火车站就能直接办理值机和行李托运手续,无须再提着大件行李前往机场航站楼办理。”商务旅客饶先生的体验颇具代表性。

东航方面也在持续进行空铁联运服务相关工作的开展,推出了从“航空+铁路”“航空+公路”到“航空+邮轮”“航空+轨道交通”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东航“空铁联运”覆盖全国48个枢纽城市,服务173.84万人次;创新长三角“空巴联运”项目,服务6848人次;推出“苏新”巴士加航班快线产品,苏州城航楼空巴优享服务旅客1.6万人次;探索“空水联运”新模式,推出“一江一河”组合产品、爱达魔都号邮轮+C919“双国产”组合产品。

北外滩观潮|不止于飞行,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链式效应”

东航推出文旅融合创新产品“一江一河”。

链式融合共同为旅客打造美好体验

北京时间7时许,一位法国旅客搭乘MU554航班落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入境中转大厅,7月1日起推出的24小时通关服务让该名乘客顺利完成了一系列入境手续,在“中转最短衔接时间”“中转无忧”等服务助力下,这名法国旅客顺利到达国内出发大厅,并办好了上海到宜昌的相关手续。

这名法国国际旅客“丝滑”的中转体验背后是海关、边检、机场、航司等多方的链式融合成果,其本质也是“物理链”“技术链”“体验链”三链协同的结果。

作为航空业的“骨骼与血肉”,物理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基础设施,如机场、空管设施、地面服务、飞机等,其决定了航空服务的规模、范围和基础能力。作为航空业的“神经网络与大脑”,技术链是驱动物理链高效、安全运行的系统和算法,如航班运营系统、空中交通管理等,其可提升物理链的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而体验链是航空业的“灵魂与气质”,是前两者协同作用下,乘客和货主所能感知到的最终效果,如购票、值机、行李提取、客户服务等,其直接决定了航空公司的品牌形象和客户忠诚度,它是所有后台努力(物理链和技术链)的最终考场。

航空业的本质是连接世界,创造更美好的出行。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设,需要全球航网和高效中转组成的“物理链”、数智航空打造的“技术链”、航空文旅构成的“体验链”相互融合与支撑,其中每个环节都依赖科技创新。而朝着“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的打造目标,上海也在持续积极推进中。

2025北外滩国际航空论坛即将启幕,以"创新领航,智链未来"为主题,开启航空业发展的新篇章。作为中国民航领域的重要交流平台,论坛持续推动行业智慧交融与发展理念革新。每一年,这场盛会都不仅是观点的交锋,更是智慧的汇聚,将持续推动中国民航业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服务提升等领域的深度变革。

以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为引领,论坛将助力打造更智能、更高效、更绿色的航空运输体系,为民航强国建设注入新动能。让我们期待,通过这场思想盛宴,中国民航将在新时代的航道上展翅高飞,为全球航空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