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担当与创新实践双向赋能——云天化股份探索农业现代化新路径
在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的今天,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其稳定供应与品质提升对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作为行业龙头,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天化”)不仅在产品研发与生产上持续深耕,更以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为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力量。
稳价保供:夯实产业链韧性,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依托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与高效供应链,云天化精准对接农业用肥需求,在春耕、秋播等关键时节确保农资供应“不断档、不脱销”,有力支撑全国农业生产的顺利开展。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云天化主要化肥产品产量约498万吨;国内冬春季累计投放磷铵产品超230万吨。
“云天化的产品总能保证按时到货,让我们在抢农时的关键期没有后顾之忧。”吉林省鸿福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立辉如此评价。
这份供应链韧性,源于云天化“矿化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从磷矿开采到化肥生产,再到终端配送,形成闭环运营体系,确保在任何市场环境下都能实现稳定供应。
在价格管控方面,云天化主动承担国企社会责任。面对近年来化肥市场价格波动,公司制定各项稳产保供措施,加强统筹协调,并通过深挖内部效能,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在内部消化,最大限度降低终端成本,真正让利于农户。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使命,保障春耕用肥是命令。”云南云天化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进表示,保供不是短期应急,而是依托规模效应与技术进步实现的可持续运营。
科技赋能:从“卖产品”到“送方案”,重构农业服务生态
“与云天化合作,我们不仅买到了好产品,更获得了技术服务与增产支持。”云南红河的一位三七种植户表示,使用云天化的产品和服务后,三七亩产提升了60余斤,每亩增收约7000元。
云天化的技术方案注重“精准适配与动态优化”。在东北黑土区聚焦土壤肥力提升,西北旱区强化水肥协同,西南丘陵区着力降低施肥成本——通过全程跟踪与持续优化,形成高效施肥技术体系,实现区域需求的精准响应。
“研发投入是推动产品升级的核心驱动力。”云南云天化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学富介绍,2023年公司投入研发经费达5.5亿元,2024年维持5.8亿元,遍布全国的38个科技小院和200个基层服务站组成技术网络,构建“研—产—销”闭环,推动产品持续优化,将研发成果转化为田间实效。
此外,云天化通过数字化工具重构服务流程,借力“农分享”等平台实现农户需求、田间数据与后台系统的实时联动,提供从技术指导到订单管理的一站式服务,真正打通农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以前签合同要跑总部,现在通过手机上几分钟就能搞定。”在日前召开的“云天化2025年经销商大会”上,山东如盈丰农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宁打开手机上的电子签系统,直观展现了数字化服务的便捷性。
协作共赢:构建产业链“命运共同体”,激活协同发展动能
在云天化的发展逻辑中,合作共赢是贯穿始终的行动准则。
“我们从公司创立之初就没换过代理品牌,云天化的‘规矩’让我们敢放心投入。”陕西农科化肥有限公司负责人董琳表示。
董琳所说的“规矩”,是指云天化的区域品牌授权模式,通过划定销售区域并设立严格的串货处罚机制,旨在实现“销售好产品”与“规范好市场”的双重目标。
在产业链协同方面,云天化通过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双链驱动、深度融合的绿色运营模式,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动形成内外联动、协同高效的产业生态,构建“低成本、高效率、多触点、强韧性”的全球化供应链平台,与链上企业共创共享、共赢发展。
立足云南区位优势,云天化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通过跨境农业合作、实验示范、设立奖学金等方式,推动中国农业技术出海。目前,合作已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从立足云南、辐射全国,到链接全球、走向世界,云天化正实现从传统农资供应商向农业综合服务商的战略转型,构建起覆盖“种植前端—消费终端”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下一步,公司将聚焦品质农业与市场对接发力,推动农资产品从‘保供应’向‘提价值’升级,进一步提升品牌在终端市场的影响力和农户对品牌的认可度。”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相关领导的规划,勾勒出云天化助力农业现代化的未来路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