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构筑科技创新新引擎

慧聪广电网 2025-11-07 09:56 来源:互联网

近年来,兰州新区以“强科技”行动为战略引领,将科技创新确立为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紧扣“西部创新高地”建设目标,强化平台支撑力、激发企业创新力、提升成果转化力、完善政策保障力,激活区域科技创新的强劲引擎,系统性培育新质生产力。

平台上线:打通科研资源与产业需求对接壁垒

近日,兰州新区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成为新区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数字化载体。

兰州新区:构筑科技创新新引擎

兰州新区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平台

打开兰州新区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平台,一串串跳动的数字正诉说着创新资源的精准匹配——25项新能源、环保、智能制造领域的优质科技成果与25项企业技术需求实时对接,3家投资机构与甘肃银行兰州新区分行的金融支持如活水般注入。

这个以“资源整合+精准对接+全流程服务”为核心的一体化平台,通过“线上智能匹配+线下专业撮合”的双重引擎,正成为破解“成果难落地、需求难匹配”的“利器”。

据兰州新区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平台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以新区科技创新全行业需求为核心,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优质科研成果、企业技术需求、专业服务机构资源及科技人才团队,构建起“资源整合+精准对接+全流程服务”一体化体系。

“这种‘资源资金精准联通’的模式,有效破解了企业‘找技术难、对接成本高、转化效率低’的共性痛点,大幅减少企业信息搜集时间,降低跨行业沟通与合作风险,提升全行业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这位负责人说。

产学研协同:激活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近日,2025年甘肃省科协“陇企之光”成果路演暨“甘智汇”第一批项目入驻启动仪式在兰州新区产业孵化大厦成功举行。经过前期严格筛选,8个项目成功与“甘智汇”科创园签约,6个项目通过现场评审,顺利获得入驻资格,成为“甘智汇”科创园首批入驻项目。

兰州新区:构筑科技创新新引擎

2025年甘肃省科协“陇企之光”成果路演暨“甘智汇”第一批项目入驻启动仪式

这是兰州新区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对接落地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兰州新区主动融入“黄河百里科创大走廊”建设,按照“一核多区”总体布局,规划建设“甘智汇”科创园,打造创新策源、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成果转化全流程空间支撑载体,积极完善全链条创新服务生态。

截至目前,“甘智汇”科创园已落地兰州大学药化产业园、药化概念验证中心,筛选具备中试和产业化条件项目30个。

不仅如此,兰州新区通过组织开展“科创中国”绿色化工高端论坛、科技成果供需对接大会、创新创业大赛、科技专家进企业、科技企业进高校等一系列交流活动,为高校及科研院所与企业搭建起深度沟通的桥梁。

在此基础上,兰州新区积极响应企业创新需求,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密切合作,共同凝练研发项目,联合开展攻关,帮助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引进北京大学黄春辉院士团队,注册成立睿尔思新材料科技公司,将全球领先的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技术成功落地转化,投产后单一产品创造1.5亿元产值;支持泰邦化工与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双飞共建工作室,实现废盐综合回收利用和连续稳定生产……

目前,新区企业已与31个“两院”院士团队、20余家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533项前沿性、引领性的科创成果落地转化,形成了“企业出题、院校答题、政府参与”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生态构建:筑牢科技创新全链条支撑

助力科技成果产业化突破,关键在于构建多元创新资源汇聚的生态系统。

兰州新区通过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全链条创新路径,打造立体化创新生态体系,为企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提供全周期服务保障。

百林科医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为生命科学领域提供工艺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7月与兰州新区达成深度合作,并孵化成立百林科(兰州)新材料有限公司。

在兰州新区“一站式”服务支持下,该企业建成总面积约1.4万平方米的智能制造基地及3000平方米的先进质量检测与研发实验室,成为甘肃省内唯一专注全品类层析填料、微载体等生物纯化与细胞培养产品研发制造的高科技企业。

兰州新区:构筑科技创新新引擎

百林科(兰州)新材料有限公司实验室

数据显示,近三年该公司年均销售额持续突破8000万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公司总经理王智表示:“从基础设施配套到科技项目申报,从产学研合作对接到政策精准滴灌,兰州新区各部门形成了强大的协同支持,为企业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这种“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产业受益”的创新生态,正推动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当兰州大学药化产业园的概念验证中心筛选出30个中试产业化项目,当佛慈制药协同创新基地凭借现代中药技术突破获评省级“优秀等次”,当兰药药业自主研发的马来酸阿法替尼片成为我省近几十年首个抗肿瘤新药,兰州新区的创新生态正孕育着更多突破。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兰州新区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59项、资金总额2.48亿元,累计研发新技术和新产品240余项,22项技术国际领先、180余项技术国内领先,医用同位素、重离子装备、高端装备润滑油脂等成为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性产品,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分别达184家、145家、113家,较“十四五”初分别增长1.04倍、1.96倍、13.1倍。

从建设起步到新城崛起,迈向新质生产力西部高地的兰州新区正以“黄河百里科创大走廊”为脉络,构建起“创新策源—概念验证—中试熟化—成果转化”的全流程空间支撑载体。正如兰州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杨天岳所言:“我们通过‘1+5’政策体系,着力破解‘科技成果怎么来、不会转、不敢转、不想转、融资难、融资贵’六大机制障碍,让每一项创新都能找到成长的沃土。”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