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借力网络,铺就生态“贵品”出山路

慧聪广电网 2025-11-18 15:45 来源:互联网

2022年至2024年,贵州省网络零售额从564亿元跃升至1205亿元,年均增速超40%。黔北辣椒的辛辣、黔东南茶叶的清香、毕节刺梨的酸甜、六盘水猕猴桃的甘润,通过一根网线跨越千山万水,直达全国消费者餐桌。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数据流串联起资金流与物流,让“藏在深闺”的生态农品搭上“数字高速”,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成为推动生态农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的重要力量。

田间地头到云端市场,电商赋能激活生态经济

“过去卖辣椒靠肩挑背扛,现在直播间里一单接一单。”遵义市新蒲新区辣椒种植户的话,折射出贵州农特产品流通方式的深刻变革。省农业农村厅农业品牌专班办公室副主任冯文武指出:“以电子商务赋能实体经济,是推动‘贵品’出山的核心路径。”2025年,贵州省商务厅“村播大行动”覆盖全省88个县区,培育本土主播超2万人,建成村级电商服务站1.2万个。在黔东南茶园,无人机将鲜叶直送加工厂,48小时内完成从采摘到包装的全流程。

分散经营到集群发展,生态枢纽重构产业生态

“以销定产”模式正在改变传统农业的被动局面。在山东金乡大蒜交收现场,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总经理罗勇介绍:“通过订单交易,种植户可提前锁定收购价,避免‘蒜贱伤农’。”2025年8月,交易中心大蒜单批合同交收量突破16万吨,刷新行业纪录,涉及80余家交收仓库、200余家产业客户,覆盖全国8大主产区。这种变革源于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构建的“四流合一”生态体系:交易流通过华夏国际App实现线上撮合,物流流依托108个交收仓库形成全国冷链网络,资金流通过仓单质押融资为中小企业输血,信息流借助大数据分析预测市场趋势。“

从拉林村的直播间到金乡的冷链仓,贵州华夏生态交易中心以创新之力破解“生态产品难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的四大难题。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数据流正撬动着农特产品“云上”新经济,让绿水青山成为可量化、可交易、可持续的“幸福不动产”。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