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小米记”:生态链的耗散结构

慧聪广电网 2020-04-17 08:50 来源:夸克点评

【慧聪广电网】这“出小米记”案例不稀奇。未来,随着多家小米生态链企业挂牌,考虑到投资周期,类似抛别动力会更明显。

于华米们来说,始于2013年的小米生态链,为它们创造了快速孵化、成长及规模化的机会。这集体壮大的景观,在非小米生态体系甚至与互联网巨头相关的孵化案例中,都难见到。

这验证了华米们自身价值,更彰显了小米生态链的开放性、成长力以及出色的平台品质。

小米生态链也是一种所谓创业创新的“操作系统”,一套游戏规则。比如不寻求控股,不左右经营,崇尚“篱笆”而非“围墙”生态,通过相对统一的设计感、文化属性、资源整合,当然更有渠道与运营效率的支撑,从A轮到一定规模化,几乎没太多障碍。短短几年,那么多独角兽,现金流表现也非常稳定。

不过里面也有麻醉。纳入生态链的企业,除了遵守上述游戏规则外,在文化属性、品类、渠道、生态拓展上,会受到小米直接与间接制约。

初期,新创企业因多为单点、单品布局,不会有矛盾。一旦实现单点突破,看似其乐融融的合作,台下就慢慢龃龉不断了。

你不可能在小米自有产品线领域布局,入局时也有过滤相对竞争的机制;你的出货会对小米通路形成依赖;你的品牌影响力与创新动力会遭受抑制。比如小米发布会上,华米的手环,在雷军口中名曰小米手环。我们观察过,每当小米发布并标榜生态链企业的产品时,后者反而比较安静,颇有忌讳。

因为,你被限定在一个厚重的天花板下。小米愈强,你便愈难脱离。

华米们与小米的内在博弈已有一个周期。IPO前,小米既是生态伙伴,也等于基石投资者。IPO时,华米们招股书里的小米,既是核心支撑伙伴,也是关键风险提示项,尤其强调出货依赖与品牌影响力与小米的表现有关。

IPO后,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依赖就成了压力面。每季它都会隐晦地强调自有品牌的进展,生态链品牌出货多了,依赖显然尚重;比例低了,自有品牌若还青稚,那就爱恨交加。此外,毛利率也会受到抑制。

此时,独立的品牌塑造、品类扩张、独立的研发、独立渠道与生态体系拓展就成紧迫事。

记得小米电饭煲推出当天,刘德在台上滔滔不绝讲述时,一位合作伙伴说,小米生态链开始控制品类了,已入局的可能觉得好,但以后出去也难。因为时间越久,依赖越深。无形中,小米生态链为这类企业划了一个圈。

除非你甘做极为有限的品类,一切小心翼翼,谨言慎行,跟着小米混,应该不会有问题。我们看到,小米手机震荡周期,生态链产品出货其实相当不错。但这种妥协,最多只能成就小而美,一旦竞争加剧,抗风险能力也难保证。

另外,你还要兼顾着小米自身是否会独立布局你的品类。通常情况是不会出现这种博弈,雷军可能是整个IT与互联网独立投资并见证成功项目最多的投资家。小米系的投资风格有他个人的风格。但谁也难以保证,重大变局时刻,小米商业策略的变化。

譬如华米Amazfit品牌,说是较早就有规划,但显然更像是对小米生态链单元的反拨与超越。

小米去年做了手表。与Amazfit有差异,更近平台思维,像是手机,但形态、功能、部分应用场景仍有较多冲突感。华米对外当然说不出什么,内在一定极度不爽。

有人说,小米布局可穿戴早有规划,即便手表,当初也想通过华米,但双方生态思维、发展路径差异大,在华米布局之后,小米就走了自己的路。即使属实,即使华米今日更侧重Amazfit概念,未来的品类与场景拓展,包括部分商业模式,都将无法规避博弈。

而这一层尴尬之外,更有公司治理层面的压抑。即便华米Amazfi口碑不错,IPO后,黄汪也有许多出镜,但在外界很多人眼中,人们仍视它为小米的一部分。涉及华米的信息,小米几乎都是喧宾夺主。这容易让人怀疑整个公司发展战略的独立性。

“出小米记”:生态链的耗散结构

“出小米记”:生态链的耗散结构

此外,还有底层数据、用户、会员以及变现方面的尴尬。尽管双方有不错的合作空间。

这几乎是小米生态链企业面临的一致考验。“出小米记”一定是一种集体动力。

当然,这不是说小米就高度管控着生态链企业的未来。这是两码事。很多时候,是一种契约、惺惺相惜,或者相爱相杀。

小米不可能意识不到这重。雷军与小米系机构投资案例多多,即便基本属于战略投资、生态投资,也不可能相伴一生。即使生态链企业不通过IPO以及诸多维度的创新上演“出小米记”,雷军自身恐怕都要迫使它们慢慢走出去。刘德本人也曾有相关的表达。

因为,当生态链企业孵化到一定规模,如果只是局限于吻合小米生态特质,无法展示更为多元的创新,它们对小米的创新助益,也非常有限。而小米的开放生态,也决定了,未来所能给予它们的扶持,不可能像初期那样多,关系如此紧密,包括资本层面。因为,开放维度决定了一条曲线,你必须无限地走向民主机制。

否则小米就成了投资公司了。这是它非常忌讳的一面。某次财报后,由于来自生态链企业的收益有不错的占比,原CFO周受资还出来特意澄清说,小米不是投资公司。但实际收益面却难以改变这印象。

我是说,即使生态链企业不上演“出小米记”,小米的机制也会催促它们走出去,否则小米生态单元自身也不会有未来。

这是一种典型的耗散结构。只有不断打破热力学平衡,出现非线性、无序甚至混乱,然后由此走向新一轮有序与内稳态,才会重新打开一轮关键的成长周期。

如果一个较长周期,小米的品类、生态链企业过于稳定,甚至发布会上都是几大件、老三样的话,那绝非健康的生态,而是生态僵化、缺乏创新的象征。

华米只是一个最新案例。它与小米在手表层面的局部博弈,正在这种非线性矛盾出现之后的信号。为了生态和谐,必须打破过去的路径。

小米生态链的内在机制,以及华米作为独立个体的发展动力,当然更有外部趋势的映射与震荡,决定了这种局面会反复上演。进小米生态与出小米生态,就是一种“输入”与“输出”的系统论哲学。

如果拖下去,再晚一年,双方的博弈,必定会从一种机制成为显性的斗争。一个周期以来,也包括今日双方官方发言管道的谨慎,反映了相爱相杀的矛盾性。

疫情应该加速了这一局面的快速到来。因为,危机周期,企业需要展现更加独立的气质,包括品牌、通路、治理等多个维度。

当然,于小米系来说,华米一案肯定有不错的投资收益。未来两年内,还会有多家IPO或其他变现,收益应该同样可期。

不过,资本关系之外,“出小米记”的后续,可能要更复杂。

股权独立,不等于华米们与小米之间的渠道等合作会中止。小米SIOT与渠道体系都需要华米们,而后者在局部品类、品牌上也需要借力。小米毕竟也是一家高效的通路平台,生态链层面出小米,开拓更多入口,垂直纵深布局更有力,但很多时候也不影响这一层面的合作。

比如华米在手环层面,应该还会暂时延续“小米手环”品牌,并运营小米运动APP。

只是,未来注定会在多个维度形成分野了。华米们新一轮周期的品类扩张,一定会与小米生态链甚至小米自身产品线发生直接竞争。

今日华米,看上去入口形态还不够多元,但整体立足的土壤、概念,有太多探索空间。

它毕竟已IPO一段,无论是业务正常演进还是对疫情期或疫后大健康的机遇响应,抑或是市值管理诉求,都有变革与重塑的动力。

侧重健康的手表终端,从发展节奏看,目前应还只是二级火箭。借助它,华米应该会沉淀它的OS与它的生态,为未来而战。我们判断,华米应该不会满足于“可穿戴”概念。这概念更重终端,不是真正的平台定位描述。至于是否会形成小米商业模式,很难预测。确实,即便只在自身维度,也够耕耘一个较长周期的了。

有些方面甚至可以预期的。今日股权变动,主要是华米科技运营主体华米信息层面,黄汪持有后者股权逾99%。这有利于保证战略方向与运营的独立性,也有利于华米科技资本市场的稳定。不过,正常情况下,这种比例实在太过集中,不太合理。由此,我们判断,他可能在为未来股权融资、组织架构升级、激励政策等创造空间。目前的股权集中,可能是在储备弹药。

至少这一刻,运动、健康领域相当活跃。疫情打开了一个窗口期。

华米的未来,或仍会与小米有所关联,但若结合超越与反拨的思维,应该会更侧重开放、多边的机制。它与小米终会有分野,一个自由的阶段开始了。虽然面前仍充满很多不确定性。

于小米而言,随着前一个阶段生态链企业持续变现,未来两年它将面临新的优化,它不太可能复制过去这种投资策略了吧。毕竟它已经有一定的游戏统摄力,至少在消费类IOT层面。但它恐怕也难安心,因为,未来去中心化的分布式AI会更流行,小米AIOT目前还不是真正的数据智能服务,更多建立在场景、链接力以及中心化流量运营层面。这只是它第一个阶段。

“论道会客厅”重磅上线啦!需求一点即达,合作精准匹配:致力于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解企业之所困。一方面为您提供大量企业的业务拓展方向、发展方针、合作意向,另一方面还将结合今日流媒体会员独家数据资源分析、解构、挖掘,为您量身打造一套可行的合作方案。详情点击:

https://lmtw.com/mzw/room/index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