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网融合大潮来袭,运营商如何改造运营系统?

慧聪广电网 2020-09-28 09:11 来源:流媒体网

云网融合是电信运营商实现转型,为大企业、行业、中小企业等各类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成为综合智慧信息服务商的必经之路。

在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以及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与5G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新基建”的底座,都面临转型升级,以更好地支撑各行各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要求。而打破传统IT与CT之间的壁垒,打造架构先进、设施完善、融合创新的云网融合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就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必由之路。

在企业全面数字化、智慧化转型的驱动下,客户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服务的全面性、便捷性是客户选择的重要标准,自助式、一站式、即开即通的互联网化服务体验是大势所趋。而如何适应新时代的挑战,满足消费者快速变化的需求,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就是各大运营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云网融合将助力电信运营商实现转型,改变以往云服务、网络服务等独立产品为主的服务思路,主推融合型产品,将服务内容由底层向上层延伸,为大企业、行业、中小企业、个人/家庭等各类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助力运营商成为综合智能信息服务商。运营系统就像是云和网络的操作系统,是实现云网融合的重要基础,而运营商现有的运营系统存在着运营效率低、产品上线慢、业务开通周期长、客户感知差等各种问题,并不能很好地支撑云网融合全面推进,因此,打造新一代面向云网融合的运营系统势在必行。

现有运营系统存在三大不足

运营商现有的运营系统云网孤立、运营效率低、客户感知差,制约了云网融合工作的开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品上线慢。现有系统最初是面向维护而非运营的理念设计的,以各种资源为核心,没有抽象出业务、服务的概念。多数产品的推出、上线均需要经过IT系统的改造及二次开发,甚至涉及到网元接口的改造,无法通过简单的配置来完成。所以产品上线周期很长,常常达到几个月甚至1年多。

二是业务开通周期长。现有的系统由于资源信息不准确、自动化程度不足、流程设置不合理等原因,导致了开通业务涉及到的环节过多,且其中还有很多需要人工处理。一个跨省的多节点MPLSVPN(多协议标签交换虚拟专用网络)业务开通周期常以月计。

三是分段维护,定位难、排障慢。在现有系统中,云、网都由不同专业部门进行维护,且不同区域、不同段还有各自的维护团队具体负责。这就导致了系统出现故障时,各专业、各团队之间责任界定难,原因定位困难,排障工作协调难度大、周期长。

云网融合运营系统的两大需求

针对现有运营系统的问题,需要运营商以客户为中心,打造新一代面向云网融合的运营系统,从而优化云网交付流程,全面提升云网运营效率,优化客户体验,更好地支撑云网融合工作的开展。

一方面,新运营系统需要支撑全新云网交付流程。新的云网交付流程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具备以下特点:一是产品上线快,能够将现有的云、网资源以产品化、服务化的方式进行灵活组合,简单配置即可快速上线;二是客户灵活定制,客户可在网厅、掌厅等多个渠道,自主进行产品的灵活组合及定制,并可随时按需变更;三是业务开通快,优化业务开通流程,减少人工环节,提升系统自动化程度,实现一键定购、即时开通。

另一方面,新运营系统需要提供端到端的全面保障。新的运营系统必须能够快速定位并排除故障,为业务的持续稳定运行提供端到端的全面保障,需要具备三大能力:一是精准刻画网络状态,建立全面完善的网络状态监控体系,能够实时、准确的反映网络运行状态,支撑网络故障的快速定位及排除;二是云网融合运维,改变现有分专业、分段运维导致的责任界定难、故障排除慢等现象,通过融合的云网运营系统实现集中运维;三是自动化智能化,在对网络进行全面监控,汇聚大量数据的前提下,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实现网络自动化、智能化运维。

面向云网融合的运营系统建设方案

作为全球最大的网络自动化开源组织,ONAP(开放网络自动化平台)于2018年发布了运营商云网融合运营系统的标准架构,其架构可以为本系统的架构提供重要参考。

ONAP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其架构有4个特点:云原生部署、微服务化架构、设计态运行态的分离、DevOps(开发运营一体化)敏捷开发;业务也有4个特点:信息模型的抽象、网络及业务的端到端编排、统一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闭环自动化。

云网融合大潮来袭,运营商如何改造运营系统?

图1ONAP平台架构(北京版本)

运营系统架构设计

ONAP架构为运营系统的架构给出了良好的参考与借鉴,结合之前的业务需求分析,提出开放、分层、云化承载的新一代云网融合运营系统目标架构。如图2所示,新一代云网融合运营系统具备5个特点:一是弹性、灵活的微服务架构,云原生化、DevOps的应用开发,满足业务灵活多变,以及快速上线,敏捷迭代的需求;二是平台化、生态化,开放自有能力,聚合产业能力,优势互补;三是网络能力抽象化、服务化,端到端的网络及业务编排能力;四是统一的数据采集与分析,支撑全面可视化、运维智能化;五是设计与运行分离,具备功能强大的服务及产品设计能力。

云网融合大潮来袭,运营商如何改造运营系统?

图2新一代云网融合运营系统架构示意图

实现系统敏捷开发

新一代云网融合运营系统应用云原生、微服务化、容器化部署等资源供给方式,引入DevOps及CI/CD(持续集成/持续部署)等开发流程,实现敏捷开发,进一步提高系统开发的效率,更好地满足快速多变的业务需求以及市场环境。

·微服务划分

微服务架构提倡将单一应用程序拆分成一些更小颗粒度的服务,使之能够进行灵活组合,并显著降低部分微服务的调整对整体业务的影响。微服务的划分应遵循适度原则,讲究平衡,微服务颗粒过大不利于系统解耦,微服务颗粒过小则会增加系统复杂度以及开发成本。建议以业务边界或用户需求两个维度来综合考虑。

·开发测试流程标准化

采用DevOps的方法,建立标准流程体系,使得开发、测试和运维流程标准化。对应用从需求、设计、开发、测试、到部署上线实现全过程的精细化闭环管理,并打通开发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实现全流程的CI/CD,最终实现新业务、新需求的快速上线、敏捷迭代。

实现网络与业务灵活编排

灵活编排也是新一代运营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能够使得电信运营商的服务具有快速部署、动态调整、重复使用的能力,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网管能力解耦

传统网管多采用烟囱式的封闭架构,就像黑盒子,功能之间紧耦合,难以相互配合。因此要打破这些黑盒子,对网管能力进行充分解耦,形成一个原子化的网络基本能力,从而使得灵活编排成为可能。

·网络服务抽象

传统网管多围绕资源为核心进行管理,网络资源与上层产品之间的逻辑非常复杂,每个产品的推出均需要很多的开发工作,而无法通过简单的配置来完成,导致产品上线周期长。因此,需要对网络的基本能力按照业务特征、服务目标等进行适当的提炼与封装,屏蔽底层网络的一些细节,形成一个个专业域的服务能力,以更好地支撑上层产品与业务。

·设计与编排

传统运营系统中,产品设计与网络服务设计分属于BSS(业务支撑系统)、OSS(运营支撑系统)两个不同的域,彼此之间缺乏标准化的映射体系,导致理解与实现很容易产生偏差。因此必须打通BSS、OSS之间的壁垒,建立标准化的产品与网络服务映射体系,更好地实现两者之间的衔接,从而支撑产品的灵活配置,快速上线。

编排是顺序执行一系列预先定义的创建、修改、删除基础设施、网络、应用所需的活动、任务、规则和策略,从而执行指定的流程,以达到自动化运行的目的。编排在一个较高层面上进行,并同时提供基础设施、网络和应用的端到端视图。

数据共享助力智慧运营

现有云网数据分散在各个平台中,存在资源不准确、不同步、不能充分共享等问题,极大地阻碍了云网一体化运营维护的进展。我们需要建设云网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对各类基础数据进行采取与汇聚,建立跨域融合的云网大数据湖。并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对数据从不同纬度,不同视角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为服务编排、运营维护、客户体验、资产价值等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随着网络的规模的提升,集中化管理与精细化运营的要求日盛,传统的人工方式已经很难满足要求,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海量数据与AI能力,实现面向AI(人工智能)的网络智能运维、网络优化与业务保障,提升网络运维效率,是大势所趋。目前已经有一定研究基础的场景有网络故障告警及定位、网络性能优化、网络热点事件预测及资源精准投放、机房自动巡检与节能等,未来将进一步拓展到运营工作的方方面面。

小结

云网融合是电信运营商实现转型,为大企业、行业、中小企业等各类客户提供一体化服务,成为综合智慧信息服务商的必经之路,而新一代云网运营系统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

云网融合运营系统的下一步工作重点就是能力开放,以平台化、生态化的运营思路,将合作伙伴的能力与运营商自有的能力进行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技术体系以及服务能力,向工业4.0、智慧城市、智慧园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家居等政企、行业、个人/家庭客户的上层智慧化应用及服务进行拓展,助力运营商真正成为综合智慧信息服务商。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