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战略机遇
作者:吴楠 王广禄 郭海威
【慧聪广电网】随着中国加速迈入智能互联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步入快车道,新媒体已经成为信息传播主渠道、主平台。如何进一步提升传播力,是所有新媒体面临的问题。7月20日,在无锡召开的2021中国新媒体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新媒体发展研讨会上,150余位专家学者共商新媒体发展大计。
深入研究新媒体发展规律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王灵桂在致辞中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媒体舆论工作始终是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播种机和宣言书,是党始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丹心和汗青,是党始终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枪和矛,是凝聚全体党员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精神品质的纽带和平台。谈及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媒体和新闻传播的系列重要论述,王灵桂建议,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新媒体发展规律,增强前瞻性;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新媒体发展和安全研究,做好感知网络安全态势的基本工作;要坚持守正创新,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要把握时代脉搏,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田玉红在致辞中提出,新媒体正成为中国传媒业的中坚力量,全媒体传播格局正在形成。未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将进一步加强对新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的联系服务,支持新媒体学术理论研究,推动新媒体、新闻信息传播事业的健康发展。
江苏省委网信办主任兼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缨在致辞中表示,新媒体平台必须要充分发挥信息传播主渠道、主平台作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突出传播优势。徐缨提出,要坚持思想领航,凝聚全网思想共识和奋进力量,高举伟大思想旗帜,抓好新思想的网上学习宣传阐释;坚持守正创新,强化互联网思维,融入新技术,用好新载体,突出对青少年群体的内容引导力;坚持深度融合,用好云平台资源和新型采编发体系,发挥全媒体的时代优势,实现网络正能量的省市县三级贯通,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
持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当前,向新媒体转型发展成为媒体行业的自觉,我国传统媒体在发展新媒体业务、调整组织机构、拓展渠道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卓有成就的改革。但整体来看,媒体融合发展仍有待加强。2020年以来,我国密集出台有关媒体融合发展的顶层规划,从制度层面对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了要求、提供了指引,也表明了媒体融合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媒体融合发展进入全面发力、深化改革、构建体系的新阶段,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处于战略机遇期和关键窗口期。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表示,当前我国新媒体发展任务是把握发展机遇、在构筑新发展格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新媒体要在世界信息交往新格局中优先发展、优化发展,持续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深化主流媒体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新型主流媒体与全媒体传播体系,深化互联网治理的国际交往与合作,共建数字生态共同体。
蓝皮书提出,“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就是要着力提升主流媒体在微传播领域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一方面,内容产品在新媒体平台具有广泛的传播力,受到用户欢迎与信赖,凸显了信息观点的引导力;另一方面,建设强大的新媒体平台和渠道,创新新媒体技术,运用市场规则运营盈利,凸显了新媒体的市场竞争力。“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指的是在结构层面,全媒体建设纵向覆盖中央、省、市、县4级媒体;在运营层面,通过跨界融合,利用用户数据进行价值再生,实现“新闻+政务+服务+商务”多元化拓展;在管理层面,通过资源集约与整合,创新内容资源协同、运营与对接机制;在内容层面,坚持主流价值观塑造与引导,实现网络和线下一体发展、内宣外宣联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在会上发布了《融媒体传播评价体系》。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方勇表示,融媒体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立足于媒体融合这一国家战略,对其进行评价。评价体系建立的一个核心指标是要综合考察各类因素,形成系统灵活的评价体系,以更好地激励媒体实现深度融合。为了实现公正公开公信,评价体系将会在指标选取、权重分配等方面努力做到差异性、适配性、合理性的协调统一。
大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中共江苏省委网信办共同主办。会上还举行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融媒体(无锡)研究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和东南大学文化传媒与国际战略研究院无锡分院落地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