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广播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已成大势
【慧聪广电网】不久前,特大暴雨突袭河南郑州,受灾地区的情况时时刻刻牵动着社会大众的心,在这场众志成城抗击恶劣天气的斗争中,应急广播走在前列,搜集信息、播发报道、预警灾情、鼓舞人心,发挥了巨大作用。
24小时不间断滚动播报
“从7月19日至今,我们的应急广播一直处在24小时不间断滚动播报的状态。大雨使得郑州市区内许多基础设施受到影响,部分手机信号暂时中断,应急广播成为郑州市乃至全省应急信息的主要发出地,起到了重要的应急信息与安全常识的播报和提示作用。”河南应急广播、河南交通广播总监龚庆利向《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介绍,河南省应急广播充分调动了线上线下各渠道资源,在线上,为实现信息的更广泛到达,河南省应急广播联合24个线上平台,基本做到了主要网络平台的全覆盖,共同开展应急信息的发布工作;在线下,80余家4S店在统一调配下开展线下的应急救援活动,参与抢险的车辆达到上万台。
据龚庆利介绍,河南省应急广播与交通广播处在同一频道,只有在突发自然灾害等公共危机事件时才会开启。在河南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第一时间,当地就紧急做出响应,根据整套完整的应急机制,打通应急、交通两个广播节目时段,在播报内容、节目设置等多方面进行了部署和安排。同时,派出多路记者到郑州全市各积水点段采访报道,汇集并核实热线电话、微信微博平台的信息数万条,近百人的队伍昼夜不停参与线上线下信息发布工作,缓解了人民群众的焦虑与不安情绪。
“在河南抗洪的这几天,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龚庆利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见闻,“7月20日,在受灾情况严重的地铁5号线上,我们派出的一路记者也被困在了车厢内,面对紧急情况,记者们在车厢内发出了求救信号,并及时疏导疏散车厢内的200余名乘客,救援队到达后,记者们又第一时间向应急广播发回了报道。”
针对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采取的反应与措施只是我国应急广播行动的一个缩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传输司网台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去年一年,我国应急广播在应对“5·21”云南漾濞县6.4级地震、“5·22”青海玛多县7.4级地震、南方洪涝灾害、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中,都表现出强大的力量,充分发挥了应急广播的预警与播报作用。
打通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
或许,若不是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许多人不曾关注到应急广播,但它却是人们在面临或即将面临突发灾难时最可靠的守护。“目前,我国应急广播体系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由应急广播平台、传输覆盖网、快速传送通道、应急广播终端和效果监测评估系统等部分组成,应急广播平台负责与应急信息发布部门相关平台对接,调度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等资源,从而实现对应急信息的全面播发,其开设有效打通了城乡信息发布的‘最后一公里’,在政策宣传、应急管理、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上述网台处负责人说。
如今的应急广播,早已不单是人们老旧意识中的无线电波,与网络平台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大势,更快、更广、更准的信息发布与投送格局正在形成。第28届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2021CCBN)应急广播论坛公布的数据显示:从全国层面看,我国开通了国家应急广播平台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信,完成了突发事件预警信息调度控制自动适配系统改造扩容,在对接应急管理部等国家级应急信息发布平台和省级应急广播平台后,将会实现更进一步的信息互联与反馈机制。从地方层面看,截至2021年4月底,全国已建成四川、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湖北、广西、新疆共10个省级平台,1088个县级平台,部署终端约180万个,覆盖行政村22万余个,在老少边及欠发达地区大力推进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覆盖面,畅通信息传输与发布渠道。
设备与渠道问题待完善
扩大覆盖面、提升融合力、深耕服务力,我国应急广播正持续在体系建设、部委合作、技术应用、管理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卫星、5G、短波、IPTV、互联网电视、网络视听与应急广播的深度融合。
在国内应急广播示范省——四川,当地基层干部将应急广播称为“书记的嘴”“干部的腿”“防疫新武器”,在应对多发自然灾害方面走在前列;在内蒙古自治区,直播卫星助力应急广播发展,大大提高了紧急信息传输发布的时效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扩展了应急广播的覆盖面积;在江苏,城乡协同的应急广播体系实现了应急信息播发的全面覆盖,十大类终端同步播报,大大提高了信息发布后的到达率;在安徽,“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思路成为各地的标杆;在广西,“云、管、端”创新建设模式基于云平台、云服务,在大数据库、AI人工智能、媒体资源管理、调度发布等系统功能上均实现了云上一体化。
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例如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发出的灾情信息如何到达社会大众,是提高应急广播作用所必须思考的问题。对此,龚庆利认为:“我国应急广播目前需要解决的是设备和渠道问题,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信息获取与发出效率很高,关键就是如何快速告诉人们灾情来了。”
“在国外部分国家,当紧急灾害发生时,灾情信息能够在发出后的第一时间精确发送至每一个人的手机上,无论手机是否处在开机状态,人们都能够快速知悉危险即将到来的信号,并及时做出反应。”龚庆利表示,这也是目前中国应急广播努力的方向。“此次郑州突发的灾害,影响到的不仅是郑州市区,还有很多下辖的村县也受到严重影响。村内的灾情通知,从前只能依靠村干部一门一户地走访,如今借助‘村村通’等工程,这一问题得到很大改善。未来,如何实现应急广播更为精准的到达,还需要我国相关部门和行业进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