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融媒体中心怎么建?封面传媒科技全套解决方案来了

慧聪广电网 2022-06-10 09:07 来源:封面新闻

【慧聪广电网】当前,媒体融合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处在全国四级融媒体规划中的第三级——市级融媒建设备受关注。

6月8日,“2022 AI+智媒科技大会”在成都举行。大会上,封面科技发布了《云智双融·市级融媒体中心解决方案》,受到参会嘉宾们的广泛关注。

“这套解决方案的核心就是云智双融,云实际指的是基础设施、智就是智能应用,双融是融合过程中的两个目标。”封面传媒科技公司副总经理、首席解决方案专家肖翔表示,该方案将会为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提供完备的解决方案。

市级融媒体中心怎么建?封面传媒科技全套解决方案来了


建什么?四个关键点找准定位


从上升到国家战略、再到2020年写进“十四五”规划,媒体融合进程不断加快发展,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在政策推动、行业发展、技术赋能等背景下,市级融媒建设迎来了改革创新的窗口期。当前,我国多个省市区已开启了市级融媒的建设探索。但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中央厨房”建易行难、深度融合不够、存在技术壁垒、创新服务主次不清等问题。在泛在式传播的趋势下,以及省、县融媒全面建成的现状下,市级融媒建设又该怎样找准自己的定位?

“方案主要通过4个关键点,从3个维度来解释‘建什么’。”肖翔表示,市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要抓住阵地建设、节点延伸、数字生态和特色突出四个关键点,前面三个需分别厘清媒体融合数字化转型的关系、市级融媒与省县融媒的关系、智媒服务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而特色突出则是通过技术与内容来体现地域特色、民族特色、传播特色和发展特色。

基于这4个关键点,市级融媒体中心具体的建设定位为: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权威信息渠道。

市级融媒体中心怎么建?封面传媒科技全套解决方案来了


怎么建?“两横一纵”实现两个融合


找准定位后,市级融媒体应该怎么建?方案提出了媒体内部贯通的小融合、跨媒体贯通的大融合两个融合目标,并提出了“两横一纵”的设计思路。

两横是横向融通,一“横”为通过建立报、端、屏、网的数据和业务枢纽,分层次连接政务新媒体和三方平台;另一“横”则是针对跨媒贯通的大融合,通过跨平台的数据联通、服务融通、业务融合和资源整合,实现新闻+政务服务的基础能力。而“一纵”则是纵向联通,市级融媒要发挥承上启下的节点作用,联通省级平台,赋能县级媒体。

“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服务分层次、业务分主次。”肖翔解释到,在跨平台融合、进行多元服务时,会联通智慧城市等公共数字化服务以方便群众。但是市级融媒体中心不等于智慧城市,二者职能仍然需要区分开来。“那么层次在哪?具体来说,首先媒体要做好自身的深度融合转型;其次便是大宣传下的党建、理论学习等服务融通;最后就是面向数字时代的生态融洽,主要就是和智慧城市、电子政务等平台连接的服务扩容。”肖翔说。

市级融媒体中心怎么建?封面传媒科技全套解决方案来了


具体如何建?六层架构由后台支撑前端


那么在设计具体媒体架构上,从下往上依次为基础设施层、中台层、平台层、业务层、交互层以及用户层。整个架构就像是修房子,基础设施层、中台层便是先解决硬件、技术问题,完善好数据融通、系统对接、服务打通、智能应用等,打好融合基础。

基础打好,就往上建平台层。平台层则包括智能安全平台、媒资管理平台、融媒开放平台和省市县互联互通平台,解决市级融媒建设资产管理、安全生产和拓展赋能的问题。

平台有了,就可以干业务了。业务层包括内容管理中心、综合发布中心、生产工具中心及运营服务中心,主要解决流程打通、运营管理、业务融合、资源整合的问题。

到业务这层后,“房子”就基本修好了。接下来就轮到有着丰富多样的前端应用模块的交互层进行“装修”,可用好党建宣传、新闻资讯、文明实践、问政爆料等“材料”解决多元传播、综合服务等问题。“装修”好后,就可以请用户“入住”了,有客户端、PC端、微博微信、小程序等不同类型的“房间”以供选择。

“这种架构的设计逻辑优点在于,无论前端服务的应用形式如何改变,哪怕不是客户端,但是我的平台、底层的数据融通等后台都还在,前端依然能够处理。”而这样的架构,已在封面传媒融媒技术输出落地的黑龙江、辽宁、江苏、海南等多个省份得到了验证,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怎么用?建设前后全程一体化赋能


市级融媒体建好之后,又怎么把它用好?“封面公司将一体化赋能,包括全程建设服务和融合经验共享等。”肖翔表示,作为在全国率先提出打造“智媒体”、第四批获评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文化科技企业,封面传媒在媒体融合转型上有着丰富的经验。

因此,除了在前期建设过程中提供软硬件建设、核心场地设计、展示规划等服务外,建好之后,封面传媒科技还将提供经验参考、组织架构参考、转型培训等一体式服务,包括工作机制运行机制、生产流程再造、绩效考核办法、各类岗位设置、专业课程师资、人才培训等一体赋能。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