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媒体深度融合“一盘棋”,总台多部作品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

慧聪广电网 2023-11-14 08:41 来源:广电头条

作者:曾祥敏,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郄屹,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硕士研究生)

【慧聪广电网】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媒体融合”起,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成为了我国主流媒体的转型重点,从内容、形式、技术、平台等诸多方面,努力转型成为新型主流媒体,着力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

经过十年的探索与进化,媒体融合从“相加”到“相融”,再到“深融”,已经驶向深水区域。在此过程中,主流媒体无疑承担着主力军和领航者的角色,一举一动密切关系着航船的动向。在近日揭晓的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共有19件作品获奖,其中特别奖1件,一等奖11件,二等奖5件,三等奖2件。浅析这19件作品,可以窥探出其以视听传播为核心优势的融合创新之路与守正创新之道。

1、剖析重大题材,掌好“航船舵”

20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作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各大主流媒体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主线,以高远站位、广阔格局、深邃视野扎实做好二十大宣传报道。总台更是发挥国家电视台的传统优势,在重大题材的报道上精准发力。

(一)“以平实手法,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关于重大题材的报道,往往因其主题本身的严肃性,更要把握内容、技术和形态的关系,讲究立意定标,“稳”字当先。尤其是关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报道,用平实、准确的方式呈现出来即是报道的根本要求,更是检验主流媒体专业水平的衡量标准。

一等奖作品、电视消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于党的二十大开幕当晚播出,消息采用解说词+现场同期声的简单组合,但结构清晰、内容精准、画面工整,留下了“总书记与党徽党旗同框”等经典镜头,超过三十分钟的报道庄重恢弘地记录了党的二十大开幕的历史时刻,用一流专业水准诠释政治内涵;

特别奖作品《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凭借大型伸缩摇臂等特种设备和丰富的机位设置,实现多维度、全视角、大跨度拍摄,完整、清晰、流畅地展现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亮相等精彩时刻和集体风采,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破10亿,创单项重大时政报道之最。

(二)“以专题形式,描摹非凡十年的中国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主流媒体纷纷聚焦非凡十年的发展历程,以专题节目的形式多方面钻取内容深度,集中体现十年间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十六集电视专题片《领航》采用口述历史的人物呈现方式,围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等13个方面的成就娓娓道来,深刻揭示波澜壮阔的十年背后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系列报道《解码十年》坚持问题导向,从破解绝对贫困、生态破坏、创新乏力、区域不平衡等时代问题入手,将历史性成就与变革的结论式报道,转化为破解历史性难题的进程式报道;

五集电视政论片《新时代中国人权》从人权角度,权威生动展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中国人权成就和中国为全球人权治理作出的积极贡献;

新闻专题片《零容忍》《香江永奔流》分别关注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和习近平总书记治港方略的理念和成效;

总台旗舰新闻栏目《新闻联播》同样在重大新闻事件和时间节点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大美中国”“在希望的田野上”等37个挂标栏目,播发主题主线报道529条,以特别编排版面凸显出我国取得的不凡成就。


2、切中舆论需求,立好“风向标”


身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这一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之中,党的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中主动出击,增强舆论引导能力。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与新闻媒体之间的连接愈发便捷和紧密,用户对主流媒体态度的需求亦愈加迫切。

(一)“增强舆论价值引导效能,应答群众疑惑”

始终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是对主流媒体不变的基本要求。在重大、敏感的公共事件中,在群众需要主流媒体出现的时候,唯有权威声音才能在纷乱的舆论声中稳住军心。

2022年底,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的阶段,社会舆论因变生议。关键时刻,总台旗下新媒体账号“玉渊谭天”发布评论文章《玉渊谭天|三年:三问三答》,直面公众对防疫政策调整的疑惑和情绪,用扎实的数据和中国与美西方国家之间的对比,扭转认知偏差,实现舆论共识,极大提升了群众防疫转段的信心;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地区后,总台新闻频道与客户端联动播出《独家直播|解放军在台岛周边海空域进行重要军事演训行动》,以及时的现场画面和权威的信息内容全方位、第一时间对网友关切问题进行细致解读,同时亮明中方坚定的态度立场;

《“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调查》在当地有关部门先后发布多份调查处理报告而依然没有平息舆论质疑的情况下,总台派出记者赶往丰县调查采访,为群众清晰展现事件脉络、调查过程与结果,有效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二)“回击美西方的‘话语霸凌’,聚势国际传播”

近年来,美西方媒体不断用涉华抹黑报道,污蔑诋毁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并制造“话语陷阱”。对此,总台CGTN主动设置议题,以强有力的事实拆解美西方媒体污名化中国的套路和技俩,揭露其险恶嘴脸。

CGTN《永动的战争机器》系列专题节目引用大量历史事实、采访资料,用美方自己的数据和专家点评来揭批美国国内矛盾与诸多罪恶行径,实现借嘴说话、借力打力,极具报道的冲击力、穿透力、说服力,在CGTN多语种全平台共获得4518.8万阅读量和 830.6万视频播放量;

CGTN十期《对话思想者》融媒体特别节目,邀请国内外重磅嘉宾,共话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外交思想,肯定中国在全球性议题上发挥的重要作用。作品推送给全球238家使领馆联动传播。

总台《高端访谈|专访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通过中国与印尼两国的经贸合作和抗疫合作,显露我国的全球视野和大国担当;前文提到的《领航》创新了国内版国际版同时落地播出的生产模式,作品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的近4亿观众,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出海”“出圈”,配合政治议程发出响亮的中国声音。


3、汇集技术优势,整合“发动机”


没有一个时代比今天更需要技术赋能媒体,这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动力所在。融合传播时代,以智能技术为主导,采编流程再造,作品效果再升级,表达形态再创新,为推动媒体融合转型注入不竭动力。

(一)“开发专业设备,营造震撼观感”

如总台获奖作品、新闻业务研究《云网一体,向原创视音频内容生产发布的全媒体迈进》一文中所提到的,总台在适配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型技术体系上取得的成果与媒体技术的迭代升级密不可分。特种直播设备和虚拟技术手段的出现,为新型原创视音频内容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系列报道《解码十年》融合使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还原、航空测绘、倾斜摄影和三维建模等技术,调用太空中20多颗中高分辨率卫星、地面上百万个传感器,将实景高质量数字化建模、倾斜摄影技术、游戏开发领域的虚拟引擎创新性引入新闻报道,以大气逼真的可视化呈现给予用户震撼的视觉体验。

融合报道《三星堆新发现丨古蜀国的青铜时代》融入了总台首个“元宇宙”概念的大型数字交互空间《三星堆奇幻之旅》,用户通过扫描直播中的二维码即可穿越3000多年,在云渲染技术和虚幻引擎技术建造的沉浸式场景中,近身感受古蜀王国辉煌的技艺成就。全新的数字化融合传播方式,使用户从“置身事外”到“身临其境”,拓展了传统电视媒介的边界,建立起了用户与作品的深度链接。

(二)“顺应移动之势,发力轻量传播”

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推出的《中国UP!》特别节目,将典型人物报道中的“被访者”转变为“自述人”角色,“主题演讲+脱口秀风格”的形式,配合纵向竖屏的构图,兼具主题性、感染力、轻松氛围以及强烈的新媒体“网感”。

另一获奖作品《连心丨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总书记嘱托“手撕钢”技术要勇攀高峰》同样采用了竖屏形式,根据用户在移动端和短视频平台观看习惯打造时政短视频产品。

中国之声特别直播《国家公园·两天一夜》,首创“广播露营”方式,除在广播、云听APP音频直播央视频音视频直播外,在“CMG观察”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及微博开辟特别直播和公园实时慢直播入口,并由用户互动留言决定节目下一步走向,提升了用户沉浸感触生态环境的参与感,广播及新媒体端触达量近7亿。

此外,专题片《香江永奔流》宣传片在北京、上海和大湾区多个城市的30万张户外大屏上展播,并同步推出36期以专题片内容为基础的微视频;《中国UP!》节目系列海报也在上海、杭州、哈尔滨、深圳等地的近6万块电子屏幕上滚动播出。综合电视大屏、新媒体、户外媒体等多平台渠道的全媒体传播使得报道轻量化呈现,更加适应当下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总台依托智慧媒体技术,进一步提升全媒体格局下优质内容的生产能力和多渠道的分发能力,在重大题材报道、重要舆论导向、重点转型创新等层面着力奋进,彰显了主流媒体的专业水准和使命担当,更需持续凝心聚力下好媒体深度融合的一盘棋,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让主旋律更高昂,让正能量更澎湃。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