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首次聚焦“微短剧”和“人工智能”,两会提案释放出哪些行业信号?

慧聪广电网 2024-03-15 08:38 来源:娱乐独角兽

【慧聪广电网】2024年全国两会已经在北京闭幕,对于文娱行业来说,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的提案言论是行业的重要风向标,很多新政策往往会由这些提案中完善出来。此届代表委员会提出了哪些与文娱产业相关的提案?今后会如何影响文娱领域发展新趋势?

纵观与文娱行业相关的系列提案,大都是围绕微短剧发展、人工智能、内容创作这些热门领域,从各自的视角出发,列举相关的问题,并对如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切实的建议,从而致力于构建出更加积极向上的文娱生态,推动行业自身规范化、精细化、健康化地长远发展。

设立奖项、规范版权、完善监管机制,微短剧如何从“网红”到长红?

在两会期间,微短剧的创作方向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多位政协委员和从业人士就微短剧发展面临的问题、微短剧今后发展建议和微短剧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提出了建议和看法。

根据统计,2023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373.9亿元,与此同时,微短剧企业数量在激增,用户观看习惯也在发生大转变。这一切都表明,微短剧市场潜力无限,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即便如此,微短剧在发展中也不是一番风顺的,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指出微短剧的发展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一是题材重复,同质化严重,大量剧目集中在一些网络文学的固定题材中,缺少创新的作品。二是制作粗糙,整体质量不高,缺少突出的佳作。三是价值观存在局限,亟待提升的作品大量存在。四是行业存在相当多的不规范现象,盗版、抄袭等时有发生。五是微短剧的发展缺少正面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快速逐利倾向比较严重。六是行业处于初创高速发展阶段,行业协会和相关管理机制等有待健全,平台的正面的作用还有待发挥。七是对于微短剧的出海和国际化还缺少支持和激励。

针对微短剧发展存在的问题,张颐武提出四点建议:加大微短剧发展的支持和引导;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加强监管;对微短剧的企业、人才和平台等相关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加大对微短剧出海和国际化的激励,对于微短剧的出海提供更多支持。

【两会】首次聚焦“微短剧”和“人工智能”,两会提案释放出哪些行业信号?

完善相关监管机制、加强微短剧监管已经成为行业共识,但对眼下如何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不少业内人士也有着更全面审慎的思考。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张凯丽也提出了推动影视微短剧行业良性发展的的建议,第一、加强规范管理和平台审核,把好内容“导向关”。第二,建议建立影视微短剧内容创作公益平台,为作品提供不竭源泉。第三,建议设立相关奖项,激励优秀影视短视频创作。第四,建议严格规范版权,保护原创作品权益。第五、建议加强现实题材网络微短剧创作,让“小而精、短又美”成为引领影视微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两会】首次聚焦“微短剧”和“人工智能”,两会提案释放出哪些行业信号?

从代表们的提案来看,微短剧发展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亟待完善微短剧监管机制和奖励机制,某种程度而言,如何进一步调整、优化成为微短剧行业发展的重要一步。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电影集团编剧王丽萍所倡导的,随着政策扶持和技术发展,创作者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他们需要努力打造更具影响力和持久力的作品,以实现网红到长红的转变。

【两会】首次聚焦“微短剧”和“人工智能”,两会提案释放出哪些行业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微短剧发展所带来的挑战,全国人民代表、山东电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心原艺术副总监赵冬苓表示,微短剧的出现将对传统影视剧造成冲击,作为长剧集编剧,要正面应对挑战,争取将剧本写得更好。

【两会】首次聚焦“微短剧”和“人工智能”,两会提案释放出哪些行业信号?

此外,龙头影视公司博纳也宣布进军短剧领域,董事长于冬表示,博纳将出品警匪题材短剧,并认为短剧是年轻创作者的好方向,博纳也将在其中发掘目标人才。芒果TV也在近期上新了乡村题材甜宠微短剧《别打扰我种田》,该剧采用单集付费解锁模式,成为首个试水短剧单集付费的长视频平台。

不难看出,今年两会期间,微短剧成为2024年全国两会的热议话题,对于微短剧市场、文化传播等方面的价值,代表委员均给予了肯定。与此同时,对于微短剧的发展,代表们认为,微短剧的创作方向应该注重内容的质量和创新,加强现实主义题材微短剧的创作,同时加强对制作机构和平台的规范和监管,提高行业整体的制作水平和品质。此外,激励优秀影视短视频创作和推动微短剧国际化也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成双刃剑,如何加快专业人才培养?

从去年Chatgpt席卷各大社交媒体,再到前不久Sora引爆各界热议,人工智能以排山倒海之势席卷文娱行业,今年两会上人工智能也是一个热议的话题。3月5日,李强总理在2024《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的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关于人工智能领域,有的人为此兴奋,认为文艺创作从此开启了科技新纪元。然而,有的人为此担忧,人类创造力会逐渐被数字取代。对此,全国人大代表,矛盾文学奖获得者田代琳表示,不怕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就怕人会越来越像机器一样思考。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则认为,AI会让真人表演显得更加珍稀、可贵,会让观众对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今,“人工智能”也进入了文娱的领域,如何直面人工智能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在利用人工智能的同时,更好地发挥人的创造性,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原校长吕建关注的话题。今年,他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强新时代基础学科高层次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建议:“要认识新时代人工智能到底怎么回事,要把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有机结合。先想清楚你应该要什么,人工智能是一个双刃剑,要摆在合理的区间里面。”

【两会】首次聚焦“微短剧”和“人工智能”,两会提案释放出哪些行业信号?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舒勇认为必须在通用人工智能到达之前,给人工智能安一颗“心”,“这个‘心’就是价值观。在人工智能有可能实现自主意识之前怎么样给它安装一颗‘心’出来,这是很重要的。”

【两会】首次聚焦“微短剧”和“人工智能”,两会提案释放出哪些行业信号?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政协委员、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总编辑王平久带来了《关于推动人工智能对中国电影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提案》,建议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影中的应用呈现,要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以讲好中国故事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两会】首次聚焦“微短剧”和“人工智能”,两会提案释放出哪些行业信号?

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工具已经不可避免地深入生活,影响创造。然而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在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全国人大代表、小米董事长雷军坦言,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储备不足。因此,他建议一方面从义务教育阶段科普及人工智素养教育,并且大力推进高校人才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的建设。另外一方面,支持大型科技企业和教培机构培育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以Sora背后的研发团队为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汪小帆认为,青年科技人才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力军,技术越发展,这个趋势越明显。

【两会】首次聚焦“微短剧”和“人工智能”,两会提案释放出哪些行业信号?

总的来说,这些提案反映了人工智能领域当前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未来,在人工智能自我优化与专业人人才培养上任重道远。

从内容创作出发,文娱要聚焦中老年观众

在两会期间,一些提案关注影视行业的发展,如加强主题剧的扶持,增加适合中老年人的电视节目。同时,还有提案关注演员管理、国家级话剧最高奖等、建立科普放映常态化机制等方面。

近年来,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主题剧竞相涌现,增强了人民的文化自信,提振了民族复兴的精气神。未来,如何让主题剧更好地发挥“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作用?江苏广电总台新闻中心主持人张晓北表示,除了社会各界要继续支持主题剧的创作生产,也建议相关部门从创作源头、生产制作和播出宣传三个环节,进一步加强对主题剧的扶持。一是对聚焦重大节点、重大题材、重大事件等的主题剧,进一步加强对主题剧创作源头规划指导;二是进一步加强对优秀主创参与主题剧创作的鼓励。希望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鼓励行业内优秀编剧、导演、演员等积极参与主题剧创作,不断提升主题剧创作质量;三是进一步提升主题剧传播效果。希望有关部门通过一定的机制协调各平台加大对主题剧播出的支持力度,提升主题剧传播效果。

【两会】首次聚焦“微短剧”和“人工智能”,两会提案释放出哪些行业信号?

不止于主题剧的创作备受受关注,增加适合中老年人的电视节目亦有相关的提案。著名导演导演、全国政协委员刘家成表示:“对老年人来说,电视已经从过去的奢侈品,变成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看电视这件事,已经和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他发现目前适合中老年人的节目越来越少,传统电视台越来越式微,话语权越来越少。”对此,他认为应该给予传统电视台一定的支持,增加适合中老年人的电视节目,给予他们更丰富的荧幕形象、更开放的包容度和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

【两会】首次聚焦“微短剧”和“人工智能”,两会提案释放出哪些行业信号?

此外,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提交了《规范加强演员管理 培养大国文化使者》的提案,她提出了,“演员作为文化艺术的直接传播者,其业务水准、言行举止不仅关乎个人形象,更影响国家文化的国际认知。”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演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建议设立国家级话剧最高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周忠和带来了《关于促进“科”“影”联动,丰富科普文化供给的提案》建议拓展科普文化空间,建立科普放映常态化机制,鼓励科普电影创作。

总的来说,围绕文娱行业的提案有着明确的重点与趋势——以微短剧为圆心,发散出了加强内容质量的监管和引导、建立微短剧相关评奖机制、加强微短剧现实主义题材创作等多个提案;紧随人工智能的发展浪潮,着眼于“人工智能+”行动的引导,并提出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的紧迫性;从内容创作出发,强化主题剧的发展,并且围绕演员管理、国家级话剧最高奖、“科”“影”联动等关键词推进文艺作品的创作。在未来,这些提案和关键议题将如何赋能于文娱产业的良性发展,还待观望。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