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脐带血大会新闻发布会:协同创新共启未来,共绘生命希望新蓝图
2025年11月22日,恰逢小雪节气,第十二届脐带血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举行。作为全球脐带血研究与应用的年度盛会,本届大会以“协同创新,共启未来”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外近千位血液肿瘤、干细胞治疗及再生医学领域、细胞储存机构的顶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脐带血干细胞在临床应用中的科研成果与最新突破。发布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孙自敏教授、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孙媛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陈佳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刘国莉主任、北京市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技术中心魏晓飞主任等五位权威专家,围绕脐带血治疗恶性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脐带血采集等方面的医疗成果及未来脐带血库的发展目标展开分享。

脐带血:从“生命备份”到“精准医疗利器”的跨越
发布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孙自敏教授介绍了中国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新进展。她指出,目前脐带血治疗的疾病种类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逐步拓展至免疫缺陷病、遗传代谢病乃至部分神经系统疾病,覆盖病种近80种。脐带血移植已是一项成熟技术,被全国越来越多移植中心所采用,成为许多血液病及罕见病患者的治愈希望。“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通过持续优化预处理方案与支持治疗,脐带血移植的稳定植入率已提升至97%以上。这意味着,我们已经实现了从把细胞存起来到让移植用得好的关键跨越。她强调,脐带血已不再只是一份“生命的保险”,它正成为护航全民健康的战略性生物资源。只有建立起更加庞大、高质量的公共血库,才能为更多患者,尤其是那些急需移植却又找不到合适配型的患者提供生命希望。

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孙媛教授则聚焦于脐带血治疗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新突破。她表示,脐带血的价值,早已超越传统的血液系统疾病治疗范畴。临床实践表明,它在儿童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正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脐带血细胞可通过免疫调节、组织修复、抗炎、促进血管形成及调节微环境等多重机制,在自闭症、脑瘫、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在传统移植领域,自体脐带血移植在治疗儿童血液肿瘤及先天性疾病中展现出随时取用、无需配型、获取迅速且移植物抗宿主病风险更低等独特优势,为患儿提供了更加安全、高效的治愈机会。”孙媛教授总结道。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陈佳教授的分享将视角转向脐带血单个核细胞防治婴幼儿重疾的应用进展。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简称“BPD”)是早产儿近期或远期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并发症,因死亡率高,是早产儿特别是超早产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系统最常见疾病。她结合团队多年治疗BPD的临床经验介绍道,从治疗机制看,脐带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通过多重途径发挥治疗作用:不仅能改善肺微血管密度和肺泡间隔形态,还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效应;其中富含的干细胞和祖细胞通过自我更新及旁分泌机制,实现组织修复与免疫调节的双重目标。值得关注的是,该中心前期开展的前瞻性对照研究已初步证实了这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发布会上,陈佳教授特别强调,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北京市脐带血库已于今年11月正式成立了《自体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回输预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应用研究》。此次临床立项是基于前期大量的基础研究和部分临床实践成果。将对已存储脐带血的早产儿进行自体脐带血的回输治疗以及进行长期跟踪随访,验证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在治疗BPD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高危早产儿BPD防治提供新的临床解决方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刘国莉主任从妇产科学角度,探讨了脐带血采集规范性的重要。她介绍了所在团队超过30年在脐带血采集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她表示,无论未来应用于移植还是再生医学,脐带血的价值都在于高质量成功的采集。刘主任通过发布会和媒体向社会呼吁:希望大家不要浪费这份宝贵的生命资源。无论是选择捐献还是自存,都是在为一个生命的未来增加一份坚实的保障。

北京市脐带血库技术中心魏晓飞主任介绍道,中国脐带血储存及应用已经超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七家脐带血库累计储存脐带血超过245万份,脐带血出库应用超过45000份,已经为人民健康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同时,为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发布的“十五五“的相关建议,进一步促进中国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发布会现场,魏主任代表中国七家卫健委批准设置的脐带血库宣布启动《协同发展,加大脐带血采集存储,推进脐带血临床研究应用,助力中国生物医药发展的联合行动计划》(简称“联合行动计划”),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广东省、山东省、四川省、浙江省七家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联合行动、协同发展,在2026年至2030年的五年期间,进一步有计划,有目标的推动脐带血事业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赋能国家生物医药研发,保障人民健康。2026-2030五年制定了具体行动方向和目标,包括:一、扩大脐带血的科普宣传,提升公众对于脐带血及细胞治疗的认知;二、促进临床机构脐带血的采集质量的提升;三、确保脐带血制备和冻存质量;四、持续推动脐带血临床应用;五、推动临床及科研机构针对脐带血的研究及转化。

在记者提问环节,专家们围绕脐带血采集、行业规范及脐带血应用拓展等热点问题展开解答。有记者问到这次的七家血库推出联合行动计划的意义,魏晓飞主任解释道:“这次共同纲领的发布,意味着七家脐带血库可以利用各自优势,协同进行针对性研发,形成优质方案,最终把科研成果共同推向临床。当面对记者提出的未来脐带血移植在适应症的拓展方面还有哪些方向时,孙自敏教授回答,脐带血移植的适应症和其他干细胞移植的适应症相似,未来脐带血移植主要向恶性血液病,造血衰竭性疾病的高危难治疾病拓展,向大体重及老龄化拓展,同时也会向儿科的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甚至是向渐冻症这种难治疾病拓展,以便造福更多患者。”

展望未来:点亮生命希望的“星河”
发布会上,五位专家共同描绘了脐带血行业的未来发展图景:脐带血从曾经的“医疗废弃物”变为“宝贵生命资源”,这一转变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员和医务工作者的付出与努力。随着脐带血在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再生医学等领域的突破,这份生命之初的馈赠正展现出日益广阔的医疗前景。脐带血不再只是生命的备份,而是未来医学的重要支撑。
第十二届脐带血大会在北京成功召开,将为全球医学界提供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更向公众传递了一个清晰信号:脐带血已从“生命备份”进化为“精准医疗的资源”,其应用边界正在不断拓展。正如大会主题所言——“协同创新,共启未来”,当科技与人文携手,当个体与全球连接,脐带血必将成为照亮人类健康之路的永恒阳光。










